您现在的位置是:丽姿网 > 美文故事 > 美文故事

现代人读书方法的故事有

诗林逸趣2022-11-28美食美味人已围观

勤奋学习系列故事:卖柴买纸笔的葛洪仙翁,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诗林逸趣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现代人读书方法的故事有1

#头条创作挑战赛#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人,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所著《抱朴子》继承和发展了东汉以来的炼丹法术,对之后道教炼丹术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为研究中国炼丹史以及古代化学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葛洪少年时就很好学,不幸的是在他十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使他失去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境也越来越困难。因此,葛洪不得不亲自担负起家庭的主要劳动。每天,他都是披星星,戴月亮,勤勤恳恳,没日没夜地劳动,还是吃不饱、穿不暖,忍饥受冻地过日子。

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葛洪还是一边劳动,一边坚持学习。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家乡遭到战争洗劫,祖上留下的很多书籍,都在战火中失散了。怎么办呢?他只有向人家借书来抄,一边抄,一边读。由于穷,连吃饭都成问题,当然没有钱买纸笔。于是他就抽空去砍柴卖,得的钱便拿去买笔和纸。晚上又把柴燃起,代替灯油,照着抄读。由于纸张缺乏,他正面抄了,又抄反面,密密麻麻,除他自己,别人根本看不懂。为了更多地阅读各家专著,增长自己的学问,还向许多名师寻书问义,请教学习。他曾不远千里,跋涉崎岖,拜当时有名学者、上党的鲍玄为师,虚心求教,终于继承了师业。

后又游学到洛阳,结识了著名的文学家、《搜神记》作者干宝。干宝发现葛洪的才识超群,准备推荐他去做官,他不同意,一心扑在读书和著述上。当时只要能见到的书,他都要认真阅读,直至背诵。所以他读的书非常广泛,历代经典,各朝正史,诸子百家,野史杂录,笔记文章,可谓无所不览,多至万卷。

葛洪不仅广泛读书,他所抄的书也多得惊人。《晋书》上说他抄了《五经》、《史记》、《汉书》和百家之言、方技杂事共三百一十卷。还抄了金匮药方一百卷。此外,他又专心致志地自己著书,著有《时后备急方》四卷,以及诗赋碑诔不下百卷,还有其他一些,也不下十卷。特别有名的要算《抱朴子》。这本书里谈了很多炼丹的事和有关化学的道理,如讲丹砂燃烧变成水银,水银又能还原成丹砂;讲了人造红色硫化汞。这是人类最早用化学合成法制成的产品之一。关于炼金、炼银的问题,书中也讲了很多。他最早提出溶解金的方法,这在化学史上也是一项巨大成就。他还对置换现象作了最早和相当细致的描述。不仅如此,《抱朴子》中,还论述了许多医学和哲学的问题。

《晋书》上对他的苦读博览,曾这样赞美说:“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超过班固、司马迁)。精辩玄赜,析理入微(精辟入微地分析论辩玄妙的理义)。”

葛洪一生勤奋,在医学、化学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当时有名的学者。

现代人读书方法的故事有2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写得十分精彩。东吴大将黄盖献苦肉计,诈降曹操,又运用火攻,以弱胜强,大败曹操八十三万人马。是谁为黄盖递诈降书,竟把当时的盖世英雄曹操也蒙蔽了呢?此人就是东吴的名士阚泽。阚泽很有勇略胆识,也很有文才智谋。他不仅以博学多识闻名于世,而且深得孙权的重用和赏识,曾经当过太子的老师。

阚泽字德润,三国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家里几辈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个个都目不识丁。到阚泽这一代,正值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生当这样的乱世,阚泽从小就立志想干一番事业,从而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因为家里穷得连吃饭都成问题,当然买不起书,更谈不到上学堂读书。怎么办呢?阚泽想了一个办法,去给人家当抄书匠。那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书籍的传播,全靠人们一个字一个字地抄。有些有钱人或藏书家,经常雇人抄书,阚泽正好选中了这个职业。

阚泽一边抄书,一边读书。每抄完一段,在检查校对时,又要读几遍;抄完一本,还要偷偷地反复读,直到把书中的主要内容记住为止。他还省吃俭用,把抄书的工钱,留下一部分,买点纸笔;给主人每抄完一本书后,都要挤时间把书中的重点,提纲挈领地记下来,带回家中又读。这样,阚泽终于能得“究览群籍”。与此同时,他还研究了天文历法,专门著了一本《乾象历注》的天文历法著作。

后来,他在东吴做了官。朝中诸臣每有议论,对于历代经典有所疑问,都要向他请教。阚泽成了三国时的著名学者。

古人读书,实在不易!象阚泽这样读书的故事,在古代还有很多。下面我再讲个窃书阅读的故事。唐朝德宗时期(公元780年一804年),一天,在京城里,有两百多太学生,为他们的司业阳城申冤,在皇官门口请愿。因阳城支持了直言敢谏的薛约而被株连,马上要谪贬到道州(今湖南道县)去,他们想要求皇上把他留下来。这次请愿,由于唐德宗不予接见而失败了,阳城还是被贬出京城。太学生们一个个只有含泪给阳城送行。

阳城深得学生的爱戴和崇敬。在太学里,他非常关心穷苦学生。他深知这些人能够到太学里读书,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他自己就有一段很不平常的读书经历。

阳城字元宗,定州北平(今河北满城北)人。从小就非常好学,但“贫不能得书”。长大后,他便到集贤院“毛遂自荐”,请求当院内杂役。得到批准后,他便搬到院内,起早贪黑,勤勤恳恳地工作,很快得到院中的信任。

集贤院的图书库里,书真多啊!阳城一见,高兴极了,便利用每天到库内打扫清洁的机会,偷偷从架上拿下两本,揣在怀里,干完活后,关门苦读,每天都要读到深夜。他读完一本,又换一本,整整“窃读”了六年之久。通过这样苦读,他对历代的经典著作,国家正史,典章制度,诸子百家,可以说是“无所不通”。于是,他决定参加国家的“进士”考试,结果一试即中。在被谪贬以后,便隐居中条山中。远近有慕他的学问,来向他求教的人,络绎不绝。有一年,发生了大旱灾,家中断粮,只得煮榆树叶来充饥,但他仍然坚持读书和教学,从来没有一天间断过。

现代人读书方法的故事有3

今天概述一本书,樊登写的书《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对,只是概述,不是书评,也不是感想,纯粹的总结概述。


樊登在书中说了这么一句话:“一本好书都自带使命”。

说实话,从开始读书到现在,我还真没读出过哪本书的使命来。既然樊登老师这么说了,我就刻意地找寻了一番,关于这本书的使命应该是:

讲书是21世纪快速获取知识的有效工具。

这句话是书中的原话,为什么说讲书是21世纪快速获取知识的有效工具呢?因为讲书能让读者实现双赢的局面。

第一、让你赢得了书中的知识

这里的知识就是你彻底读懂了一本书,真正领悟了这本书,并且能把这本书运用到生活中。

第二、能让你实现财务自由和知识自由

樊登在书中讲了这样一个例子:

为了谋生,樊登开始讲课,主要讲的是公共关系。有一次一个老师邀请他讲一门课,这个课程却是危机公关。为了讲好这门课程,他买了三本关于危机公关方面的书籍。

通过认真阅读后,他写了一个很长的PPT,就形成了危机公关课程。这个课程他至少讲了十年,每讲一次,能挣5000——10000块钱。这也就是樊登读书的前身,他以前就是靠卖PPT来积攒创业的启动资金的。


1、

本书在开篇就引出了第一个问题:

现在这个社会的读书现状——读书变成了一种奢侈的行为。

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樊登遇到一个在北京长大的叙利亚人,这个人说他的读书方法非常适合他们的国家。

樊登问为什么?这个人说,他们国家之所以有这么多战乱、这么多恐怖组织,其实就是因为阅读量少的原因。他说叙利亚人均年阅读量只有5页。

据他所说,大量的叙利亚人是完全不读书的。从出生到去世,他们获得知识的渠道就是别人的讲述,比如传说、故事,世世代代的人就靠身边人的言传身教认识世界。

正因为阅读量少的原因,叙利亚人没有建立基础的科学观和批判性思维,更不知道世界是多元化的。

这件事启发了樊登讲书的原动力,因为现在社会很多人不具备读书的条件。读书本身很重要,但很多人要么读不懂、要么没时间读、要么不具备读书环境等。

而讲书却可以完美地规避掉以上所有的弊端,可以让更多没有办法快速普及教育的地方的人,利用讲书的方式获得知识并传播知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讲书就应运而生:讲书是21世纪快速获取知识的有效工具,同时它可以让更多的人变成自我发声的平台,影响身边的人,学到更有用的知识。


2、

造就大师的不是名校、名师,而是主动阅读的能力。

书中提到一个词:“哈佛苏联模式”。这是樊登在《反脆弱》这本书中得到的。为什么叫“哈佛苏联模式”?就是哈佛大学的教授们以为是自己把学生教育成了精英。

实际上真不是,这些人本来就是精英。

我看了牛顿的传记,看了爱因斯坦的传记,我发现,这些人在大学里基本上没学什么。爱因斯坦进大学之前,已经差不多学完物理学了。牛顿在剑桥大学没待几天,就遇上伦敦的大瘟疫,然后躲回家里,可以说没怎么上学。他所有的知识储备都是自己读书得来的,他到处搜集各种类型的书,慢慢阅读,逐渐成了大师。

同时樊登也回忆说,他现在已基本忘光大学时学的知识,真正帮助到他走到现在的,是在大学时在图书馆借的书。

普通人之所以是普通人,是因为他们对知识是被动接受;而大师之所以是大师,是因为他们对知识是主动寻求。

所以真正的阅读一定是主动的。

3、

为什么说讲书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当前社会人们真正的压力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多人首选考公务员?为什么很多人宁可进大公司当一名普通的职员都不愿意自主创业呢?

因为人们都有一个共性——对未来的恐惧感,核心焦虑来自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就是缺乏对抗脆弱的能力。


你能否在职场中做出一番事业,靠的是反脆弱的能力。

而阅读是对抗脆弱的最好的方式。

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里强调:读书是大众反脆弱的方式。因为阅读有两个特点:主动性和针对性。

阅读的第一步,你得沉浸其中

我上学时最喜欢读的书不是语文课本,而是武侠小说。读起小说来,我总是能感觉到时间过得飞快,甚至通宵达旦地读。而读语文课本却没有这种感觉。

之所以能这样,就是因为读小说能让我沉浸其中。

因为沉浸式读书是自发的,以目标为导向的。而讲书是强沉浸式学习。

为什么你读书时找不到重点?你读书时找不到书中的意义?因为你没有想过把书讲给别人听。当你计划为别人讲书时,一定会让自己变成主人公,沉浸到书中,想办法找到此书的意义。这就是强沉浸式学习。

当你带着目的读书时,总能够在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而当你带着讲书的目的去阅读时,你也一定会沉浸其中,强迫自己总结升华,把书的精华部分讲出来。

这也是讲书的意义所在——让更多的人,因为你的讲书而改变生活。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