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丽姿网 > 美文故事 > 美文故事

播放拜师学艺的故事有哪些

青云讲故事2022-11-28美食美味人已围观

民间故事:华佗拜师,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青云讲故事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播放拜师学艺的故事有哪些1

亳州华家庄有个青年叫华佗。他父亲死得早,哥哥被拉去当兵了,家中就娘俩过日子。因为家里穷,华佗就靠拾柴、挖药来养活他娘。亳州是个出药的地方,华佗整天挖药也懂得了一些药性,他自个试着出了几个单方倒有些灵性。因此人都称他华先生。

那个时候是三国分立,常常打仗,老百姓终日在刀枪下滚。今儿逃难明儿要饭,饥一顿、饱一顿,再加上年成不好,瘟疫流行,人闹病的很多。人们没办法都去找华佗。华佗虽然本事不大,他可是满热心的,东请东请去,西请西家往。伤风、头痛、长疮、害眼也被他治好几个。可是,要一遇到恶疮、险症,他就没有办法啦!

一年,华佗的老娘突然得了个奇症:忽热忽冷,周身疼痛,肿得像灯笼。华佗的本事浅,看不透,又请几个先生来看,也都认不清。拖了半个来月,他娘就病死了。

娘死了,华佗很伤心,发愤要投师学医、救济众人。他听人说,西山琼林寺有位治化道人,治病如神,是个精通内外两科的名医。他决心去西山学医。可是,西山琼林寺离此有多远的路途呢?当时谁也不知道。华佗学医心切,也没管路近路远,当天就打点行装,准备启程,远亲近邻知道,都来送行。这个送钱,那个送衣,都望华佗能学成回来。

华佗谢过众人,背起行装就上路了。一连走了半月,腿也走肿了,脚也磨破了,干粮也吃完了,还没看到西山的影子。这时华佗还是一股劲往前走。饿了吃野果,渴了饮山泉,一气又走了三天。

这天来到一座大山前。只见半山坡密林丛中有一院,华佗走近一看,见门顶金匾上写着“琼林寺”三个大字,心想这回总算找到了。恰好从里边走出一个道童。华佗迎上前作揖问道:“请问师兄,治化道长可在寺中?”

那道童停步瞥了华佗一眼。说:“你有什么事?”

华佗说:“我名叫华佗,是谯郡人,特来投师学医的。”

道童又把他上下打量一下。说:“你在此稍等,待我给你禀报一声。”说罢连忙跑了进去。不大一会儿,那道童出来向华佗手说:“师父传你进去,快跟我来吧。”

华佗连忙跟着道童走进寺院,来到一座大殿,道童说:“上边就是我家师父。”

华佗抬头一看,见一位老道长,头发胡须全白啦。他上前叩头:“给师父请安!”

治化道人停了半天。才慢慢腾腾地问道:“你是来投师学医的吗?”

华佗说:“是的”

“你有真心吗?”

“有真心。”

“既然有真心,就暂把你收下。做几年的杂活再说吧!”

华佗磕头拜了师,就跟随治化道人拐弯抹角来到一个跨院。华佗到里面一看大吃一惊!只见到处睡的都是病人。长疮跌伤的、腿断的、出血的、流脓的,真是啥样的病人都有。治化道人对华佗说:“你就在这里专管茶、烧水、尿盆、洗疮布侍候病人吧。”

华佗点头说:“是。”

华佗就这样算开始学医了。打从第一天起,他侍候病人就很有耐心,不论是黑更半夜,刮风下雨,他从没离开过病人。他处处细心,凡是每个病人的病情变化他都记在心里,甚至连病人每天的食量大小他都不放过,写在本上。他师兄、师弟们见了都要笑他,说他傻,有福不会享,无事找事做。华论听见装作没听见,还照旧做他的。就这样,他在病人跟前蹲了三年。懂得了不少病的结果,知道了不少病的来源;什么药能治什么病,什么药能治什么病,什么病需要什么药,他心里也都记下了,明白了。

这一天,华佗正在伺候病人。治化道人不声不响地来到他的跟前,对他说:“三年的时间不算短,我看得出你能吃苦。能耐劳对病人有耐心。孩子,你熬过来了,将来你一定会有出息的。”

华佗听了连忙跪下说:“多谢师父的教导。”

治化道人说:“华佗,你在这里已经磨炼了三年,在这三年里你认识了不少病症,有了不少的阅历。但是,要治好病还得学些医书药典,所以我想再让你学习三年。”

华佗急忙答道:“多蒙师父苦心教导,我一定不辜负师父恩典,用心把医书药典学好!”

治化道人赞叹道:“你是个有出息的孩子。既然愿意,就随我来吧。说罢,道人引着华佗来到内殿。华佗抬头一看,愣住了!只见到处是药书,满墙是挂图;这边放着炼丹炉,那里摆的是药橱。华佗看了好不欢喜。

治化道人笑着说:“学医好比走路,路只能一步步地走,不能急躁。这里,你看书有书、炼丹有炉,要啥有啥,你自学自炼去吧。有不懂的地方。再来问我。”说罢就往后院去了。

华佗自到内殿以后,就白天炼丹药。夜晚读药书,日出日落,暑去寒来,眨眼之间三年又过去了。这天夜里,华佗正在攻读药书,忽然一个道童跑来惊惊慌慌地说:“华师兄,不好了!咱师父得了重病,请你赶快去看!”

华佗听了,也没顾得收拾药书。就连忙往后院跑去。进了师父的卧房,来到床前。只见师父脸色蜡黄,两眼紧闭,口吐白沫,脚手僵硬。华佗上前摸了摸师父的额头,又按了按脉,看了看神色,停了半晌,才笑着对师兄们说:“师父没有大病。等等自会好的。”

众人一听都很生气,齐说:“你甭自允名医,师父的病那么重,你怎么能说没病?”

华佗说:“我凭‘望’、‘闻’、‘问’、‘切’、 察言观色来推断。不是胡言乱语。”

众道童听了更气,都说:“我们不做那一套,你甭扳坎子,耽误师父的病你可吃罪不起!”

众人正在七言八语地吵着。只见治化道人忽地坐起来说:“他能吃罪得起!”

大伙一看,都愣住了。齐问:“师父!你的病好了吗?!”

治化道人哈哈大笑说:“你们华师兄说得对,我没有病,我是特意假装病,来试试你们的本领的。”

众人听了,个个惭愧,无言可答,一一退回房去了。

再说华佗回到前院,刚进内殿,便大吃一惊!只见桌上放的几本药书,不知怎的被灯火引着了。火头烧得正旺。华佗那敢怠慢,连忙跑上去抢救。谁知等把火扑灭,书已全部烧毁了。华佗一时又着急,又心慌。心想,烧了别的还可以,这药书是师父心爱之物,今天被火烧了,我怎么对师父讲啊!俗话说,“人急生智”他忽一转念:这几本药书我早已背熟,就用个把月的时间再重抄一份吧,师父纵然知道也不会怪罪我了。华佗想到这里,随即研墨提笔,动手抄写起来了。

一而两、两而三,白天炼丹药,夜晚抄药书,一下子抄了一月零三天,才把几本药书抄好。

这天华佗提笔正要写书皮,赶巧,治化道人走了进来。华佗忙起身让座。治化道人什么也没讲,开口就说:“华佗,把那几本药书拿来给我。”

华佗一听心神慌乱,连忙把刚抄好的几本药书递了过去。治化道人看了看说:“这不是我原来的药书啊!”

华佗连忙跪下说:“弟子不慎,原书已被烧毁。我恐师父怪罪,凭脑记忆,又抄了出来。请师父详查。”

治化道人听了哈哈大笑说:“我早已知道了。不瞒你说,那次烧的不是药书,是几本废纸,药书现在这里。”

华佗抬头一看,果然不错,师父手中捧的正是那几本药书。他惊奇地问道:“师父,这是怎么一回事?”

治化道人笑着说:“那次失火烧书,是我差人用抽梁换柱之计,特意试试你的本领的。华佗,你已经来了六年啦!本领也学得差不多了,今天该让你下山为黎民百姓治病去了。”

华佗忙跪下哀求:“弟子本领太差,还望师父再留我一年!”

治化道人说:“眼下世道乱,瘟疫流行,我不能再留你了。只是今后要记住,多向同行高明请教。”

“师父的教诲弟子记下了。只是弟子回去,一无药,二无针,如何去给黎民百姓消除瘟疫呢?”

治化道人微笑说:“这个不难,‘药草到处有,就靠两只手,人人是师父,处处把心留’。能把我这四句话记住,什么就都不会缺了。”

华佗记下师父交代的话,辞别师父,肩背药下山来了。

华佗来到家乡,还和以前一样,肩背药包到处为人家治病,没药自己扒,没针动手打。真是药到病除,消灾免痛。不多日子华佗的名声就传开啦!

一天,来了个年轻人,请华佗给治头风病。华佗把脉一按,就对病人说:“你是得的头风病。药倒有,只是没药引子。”

“要什么药引子啊?”

“生人脑子。”病人一听要生人脑子做药引子,吃了一惊,心想这没法找,只得回家去了。

过些日子,这年轻病人又找到一位老医生。老先生问他:“你这头风病找人看过吗?”

年轻人说:“找华佗治过。他说要生人脑子做药引子,我没法只好不治了。”

老先生哈哈大笑。说:“用不着去找生人脑子啦,找十个古旧草帽,煎汤喝就行了。只是记住要找人们带过年数多的草帽才顶事。”

病人照样做了。果然是药到病除。一天华佗又碰到这个年轻人,见他生龙活虎似的。不像有病的样子了,就问道“你的头风病好啦!”

年轻人笑着回答:“是呀,多亏一位老先生给治的。”

华佗又问吃了什么药,什么做药引子。年轻人说:“用草帽煎汤。”华佗一听,连忙问那老医生住在哪里。年轻人告诉了华佗。

华佗回家一想,别人积了多年的经验,才得到的秘方,哪里会轻易传授,我只有去到他门下求学才行。于是华佗就装扮成一般人模样,跟那老医人当学徒,一学就是三年。

这天,老先生出外治病去了。华佗同师弟在屋里炼药。这时门外来了一个大肚病人,只见他肚大如箩,腿粗象斗。病人说是特意来找老先生治病的。老师不在家,华佗的师弟不敢随便接待,就叫病人改天再来。病人苦苦哀求道:“求求先生,帮我治一下吧!我家离这儿很远,来一趟真不容易啊!”

这时华佗出来了,见病人确实病重,不可迟延,就说:“我来给你治。你拿二两砒霜,分两次吃。可不能一次就吃了啊!”病人接过药连声感谢,走了。

病人走了之后,师弟埋怨华佗:“你可知道那药有毒,吃死人怎么办?”

华佗说:“这人得的是胀病,必须毒攻,这叫作以毒攻毒。”

师弟说:“治死了谁担待得起?”

华佗笑着说:“不会,出了事由我担着。”

再说那大肚病人拿了药走到村外,正巧碰上老医生回来了。病人走上前向老先生求医,老医人一看病人,说道:“你这病容易治,买二两砒霜,分两次吃,一次吃有危险,快回去。”

病人听了,把手一伸,说:“二两砒霜,你徒弟拿给我了,他也叫我分两次吃。”

老医生接到药一看,果然上面写清楚。老先生心想:我这个验方除了琼林寺老道人和华佗,还有谁知道呢?我还没传给徒弟啊!他回到家里,就责问两个徒弟:“刚才大肚病人的药是谁发的?”

师弟指着华佗说:“是师兄,我说这药有毒,他不听。非得逞能。”

华佗一旁不慌不忙地答道:“师父!这病人得的臌胀病。腹中有毒,砒霜也有毒,以毒攻毒,病人吃下肚有益无害。”

“这是谁告诉你的?”

“琼林寺老道人。我在那里学了几年。”老医人这才明白他就是华佗。叫道:“华佗啊!你怎么到我这儿来学医呀?”

“师父,你认错了人吧?”

“不会,我的秘方没别人知道。”华佗这时只好把来求学的来由说出。

老医生听华佗说完一把抓住他的手说:“哎呀,你已经名声远扬了,还到我这穷乡僻壤来吃苦头,真对不起你啊!”

华佗说:“老先生,人的才能有高有低,但是都各有长处,我没有的东西,就该向你学。行医人和行医人都是一样的啊!”

老医人感动得直掉眼泪,当即把治头风病的单方告诉给华佗。


巧治忧伤病

华佗到了陵太守陈登家,给陈登的老母亲治病。他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有个中年人走到他面前问道:“先生,你是华佗吧。”

华佗一听有人叫出他的名字,觉得奇怪,就下车问那中年汉子:“你怎么认识我呀?”

“哎呀!我天天在这儿等,已等你一年多了。今儿可等着你了。”

“为什么要等我?”

“我娘病了二年,谁也看不好她的病,娘说要病好,除非神医华佗来给治。为了给娘治好病,我在这里见到一个人就问一个人,已经问了一年了!”

“啊!你真是一个孝子,好吧!走!给你母亲治病去。”华佗来到他家,儿子喜滋滋地向母亲报信说华佗来了。他娘听说华佗来了,心里猛一喜,笑嘻嘻地从床上坐了起来,叫儿子把华佗接进房来。

华佗来到房里,给他娘看病。把脉一按,又看看脸色,问老大娘:“你有什么心事?”

“没有。”

华佗摇摇头:“你得的是心病,忧虑过度,大伤脾胃。”

老太婆说:“我什么心事也没有,就是我那儿子三十多岁没有娶媳妇。我为他担心,为他心焦啊。”

华佗哈哈大笑说:“行啦,你的病用不着吃药啦,马上可以好的。叫你儿子跟我走一趟吧。”说完就叫老太太的儿子跟他走了。

华佗到了陈登家,马上被请进上房,给老太太看病。

华佗看完病,坐在桌边不开药方,两只眼只看丫环,看这个,又看那个。看这看那看了半天,看中了一个比较老实的。

陈登母亲躺在床上,见华佗不发药方,死盯着那个丫环看,心想华佗这么大年纪了,难道还想风流事?问道:“华先生,有什么心事请说吧!”

华佗回过头来说:“我有个义子,三十多岁了,没有娶媳妇,你家这么多丫环,我想求老太太赏个……”

陈登母亲笑着说:“好哇!要什么样的人,你选好了。这些丫环都是粗手笨脚的,没有一个如意的吧!”

“有!有!有!”华佗指指年纪大一点的那个丫环说:“她!她叫什么?”

“她叫秋红。老身作主,把她嫁给你义子吧!”

“谢谢老太太的恩典!”

“哪里话。你的义子现在哪里?”

“在门外耳房等我。”

“叫他进来吧。”

老太太吩咐家人说:“到前门叫老医人的义子进后堂吃茶。”

“不行呀!老太太。”

华佗说,“他家很穷没吃没穿,还请老太太多包涵。”

“不要紧!”

老太太说,“在我家成亲,陪两间房子。嫁妆衣服由我家承担,选个良辰吉日给他们办喜事。”

“谢谢老太太。”

华佗把那义子叫来,拜见老太太便选好吉日结婚。

过了几天,华佗带他们夫妇俩口回家,一到家,便向他老娘道喜:“送媳妇来了!”

娘看到儿媳妇人年轻又漂亮,她简直高兴极了,爬下床来向华佗拜谢。后来这老娘一点药也没有吃,病全好了。

创造“麻沸散

一天,一个妇女抱着孩子来求华佗治疗。华佗一看,孩子头上长了一个怪疮。他仔细观察后,觉得吃药、扎针无效,只有开刀割除最好。华佗征得孩子娘的同意。便动手开刀。刀刚人肉,孩子已经疼得昏过去了。华佗看了心里十分难过,他想:如果有这么一种药,能使病人开刀不知痛,那多好呢?可是他想了好几年也没有想出来。

有一天有个狂喝醉酒,跌倒在地上正巧竹签戳进眼睛里,别人把他抬来请华佗治疗,华佗开刀把他眼睛里的竹签取了出来。第二天,华佗问狂生:“我给你开刀,你可觉得痛?”

“酒醉如人死?”华佗一听,心中亮起来了:病人醉后开刀,便可减少痛苦。但他还不放心,便决定自己试试。

晚上。华佗一边喝酒,一边对徒弟吴普说:“等我喝醉后,你在我腿上割蚕豆大块肉下来”

吴普吃惊地问:“这做什么?”

“你别管,你照我的话做好了。”吴普一向尊重师父,便照他的话做了。第二天,华佗酒醒。笑得跳了起来。连声说:“果然不错,果然不错。”

从此,华佗便用这个办法来给病人开刀。把它叫作“沉醉法”

“沉醉法”试用了一个时期,华佗觉得不理想,动大手术病人还感觉痛。他又苦思冥索地想点子,但总是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一天,一个妇女带着孩子来请华佗治病。华佗一看,只见男孩嘴流清涎,眼泪汪汪,不能说话。华佗认为这孩子中毒,就给他吃清热解毒的药。那孩子吃了药,不多一会,就开口说话了。华佗问他:“你吃了什么东西?”

“我在荒草地里挖野果,挖到鸡蛋大的一块根茎,刚吃了一口,舌头根就发麻,不能说话了。”

华佗一听,很感兴趣:“在什么地方?你快带我去看看。”

孩子带着华佗到荒草地去挖了一个,华佗亲自尝一尝果然舌根发麻,半晌不能说话。嗨,能起到麻醉作用。华佗便把这药命名叫“麻药草”。麻药草用了一段时间效果很好,可惜就是麻醉时间短还不能完全解除病人的痛苦。

一日。华佗上山采药,见猎人抬只死老虎下山,虎嘴上还横穿着一支长箭。华佗问道:“这么大的老虎,怎么打死的?”猎人指着箭说:“是用毒箭射死的。”

“噢!”华佗伸手去摸箭。猎人忙上前拦住说:“箭头上有麻药,危险!”

麻药!华佗想:什么样的麻药能把老虎麻死呢?为了弄清麻药的根源,华佗跟猎人交起了朋友,两个人相处很密切。后来华佗问猎人:麻药是几昧什么药制成的?”

猎人终于告诉了他:“是用曼陀罗种子、草鸟、天南星制成的。”华佗听了很高兴,把这几味麻药和酒拌成散剂,取名“麻沸散”。经过多次研究、试验,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世界上第一种“麻醉剂”终于被华佗试验出来了。

华佗发明“麻沸散”后,找他开刀的病人更多了。

播放拜师学艺的故事有哪些2

乾隆年间,襄阳府有一条好汉,大名无人知晓,只知道他拜武当上白云道长为师,学会了一身绝世武功,本领高强,没有人能挡得住他三招,江湖人称“罗三炮”。

为了将武学之道发扬光大,罗三炮开门收徒,门下弟子不下百人,在襄阳府是首屈一指的大武馆。

所谓“树大招风”,有慕名前来拜师学艺的人,也有上门踢馆闹事,希望一战成名的江湖豪杰。

这不,这一天,罗三炮正在武馆教徒弟们擒拿,突然大门被人一脚踢开,一个满脸横肉的胖和尚大步流星闯了进来。

罗三炮瞥了一眼,便知来者不善,八成是来找事的。心中虽有些不满,但还是按照江湖规矩,客气地拱了拱手说:“请问这位大和尚尊号如何,有何指教?”

胖和尚冷冷一笑,伸出右手五根手指向旁边的木柱上戳去,硬生生戳出五个窟窿眼,足有一指来深。然后轻轻吹了吹手指,不屑说道:“别人都叫我铜罗汉,在少林寺干过几年粗活,听说你逢人就说武当山的功夫天下无双,今天特来讨教一二。”

罗三炮脸色一变,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江湖上早有传闻,少林寺有“铜铁”两位和尚,武功十分了得,在江湖上远近闻名。这位铜罗汉主攻大力金刚指,把五根手指练得出神入化。

铜罗汉虽是出家人,然而脾气火爆,曾一怒之下击毙恶名昭彰的江湖采花贼,在脑门上留下五个血窟窿,江湖宵小对其闻风丧胆。然而罗三炮心中有些奇怪,自己没干坏事,怎么得罪了这位莽和尚,惹祸上门呢?

罗三炮一时半刻也想不出原因,只好说道:“大师见笑了,武学各有千秋,哪有上下高低之分。你远道而来,快请屋里叙话。”

“不必了。”铜罗汉说道:“不,我今天一定要见识见识你的武当绝学,咱们别废话,只要你能接得了我一招,那我就跪地认输了。”

话说到这份上,比武已经不可避免。罗三炮也不谦让,点点头同意。声明自己是主人,铜罗汉是客人,让铜罗汉先出招。

铜罗汉气运丹田,爆喝一声,忽地伸出右手两指,迅雷般的直向罗三炮的小腹戳去。

罗三炮纹丝不动,手指戳在他的小腹上,把肚子轻轻一吸,以柔克刚,用肚子上的肌肉夹住了铜罗汉的指头,轻而易举地就化解了力道。

铜罗汉这才意识到了对方的厉害,连忙往回抽自己的手,手指却怎么也抽不回来。

这时,罗三炮轻轻地一松气,肚子立刻往外一弹,铜罗汉当即倒退三步,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铜罗汉涨红着脸,愣了半天方才讪讪说:“好功夫,我技不如人,无话可说。可你也别得意,我师兄铁金刚比我功夫更厉害,五天之后,再来找你讨教一二。”

话罢,铜罗汉转身离去。

望着远去的身影,罗三炮忧心忡忡,铁罗汉擅长降魔罗汉掌,两只手掌虎虎生威,开山劈石也不在话下。

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拳脚无眼,铁罗汉虽然不是自己的对手,但万一有什么闪失,必然连累师门,让武当山和少林寺两家结下梁子。

罗三炮不想看到这种场面。但如何平息两位和尚的怨念,化干戈为玉帛呢?

说来也巧,罗三炮的小女儿秀芳端着茶杯走过来。罗三炮眼前一亮,心里有了主意。

转眼几天过去了,这天晚上,罗三炮突然将秀芳招集到练功场上,站在首位喊道:“秀芳,你虽然是个女人,但从小跟着我学武,也算略有小成。现在你练上一趟拳,我看看你的长进如何。”

“孩儿遵命。”

秀芳伸拳蹬腿练起来,只见她疾似狸猫,快似猿猴,出手快捷迅猛,每招每式都有太极阴阳之道,不愧是武当道家高徒。

练到最后,只见秀芳双掌一推,内力全开,一丈开外的一块巨石发出“轰”的一声,崩成了碎片。

与此同时,墙外传来轻微的一声响动,就见一个黑影窜房跃脊转眼消失。

罗三炮山见状,脸上不由得现出了一丝微笑。

原来,罗三炮算到铁金刚要来寻仇,必不会冒然前来,很可能会提前来偷窥踩盘,因而他才想出这一招。

秀芳所练之招数,并无半点虚假,只是罗三炮事先暗中在石头上作了手脚,这才有了惊天动地的一幕。

第二天一早,铁金刚带着铜罗汉登门拜访,手里还提着几样礼物。

铜罗汉垂头丧气向罗三炮道歉,铁金刚一再使眼色,这才不情不愿准备磕头认输。

罗三炮连忙一把拉住了他,说道:“以武会友,何罪之有啊。武当派和少林派都是江湖大门,切莫为此伤了感情呀!”

铁罗汉更加敬佩罗三炮的为人,再次施礼向罗三炮赔罪,从此,三人结为挚友,携手铲除了不少江湖败类,不过,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若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播放拜师学艺的故事有哪些3

很久以前,老虎不是森林之王,只是一个大块头,于是他想拜师学艺。

有一天,老虎在山脚下碰到一只小猫,只见小猫体态轻盈,动作敏捷,就跟小猫说:“我想拜你为师,你愿意收下我这个徒弟吗?”小猫想了想,说:“好吧,我收下你了!”

小猫每天很认真的教老虎学本领,老虎也进步很快。渐渐的,老虎学会了本领,变得骄傲起来,越来越瞧不起师傅了。

有一天,老虎假装向小猫学本领,眼睛却死死盯着小猫那肥肥溜溜的身子,聪明的小猫一眼就看透了老虎的坏心思,他对老虎说:“你把我所有的本领都学会了,你可以走啦!”老虎一听小猫把所有的本领都教给了他,心想,这下你可就没有什么可利用的价值了!他眼珠一转,对小猫说:“小猫师傅,你身后是个什么东西?” 等小猫把身子一转,老虎立即张开血盆大口朝小猫扑来。

不过,聪明的小猫早有防范,他身子一纵,就爬上了身边的一棵大树。小猫生气的说:“你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这最后一手爬树的本领是我故意不教你的!”所以,直到今天,老虎还是不会爬树。

老虎气急了,对着树上的小猫直吼,但是他丝毫没有办法。

这个寓言故事的教育意义就在于教育人们要尊师重教、知恩图报、不能忘恩负义。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