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丽姿网 > 美文故事 > 美文故事

英雄的故事有哪些30字

中国日报网2022-11-09美食美味人已围观

《平凡英雄》:生命接力的英雄赞歌,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国日报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英雄的故事有哪些30字1

根据“救助救治新疆和田断臂男孩”真实事迹改编的影片《平凡英雄》于9月19日首映,9月30日正式上映,国庆期间实现票房过亿并赢得普遍好评。该片通过艺术化的表达方式再现了救助救治和田断臂男孩这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影片在呈现这场跨越1400公里的陆空生命接力中,塑造了一批各行各业生动鲜活的平凡英雄形象。这些平凡英雄拼尽全力,用真情真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为观众唱响了一曲扣人心弦的人间大爱的英雄赞歌。

善于抓住观众的情绪情感

激发起观众的观影热情

电影作为叙事艺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讲好故事。故事好坏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否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化人”,是否能够抓住观众的情绪、情感,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调动起观众的观影热情。电影《平凡英雄》一经播映就能好评如潮,充分说明本片善于抓住观众的观影热情,激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首先,叙事节奏极强,紧紧抓住了观众情绪,具有很强的代入感。影片开始,温柔的母亲和帅气的哥哥带着可爱的小男孩在田间劳动,调皮的小男孩在无忧无虑玩耍,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祥和。此处叙事非常平缓。突然,小男孩的小风轮飞到了农机转轮下,他带着恐惧的表情试探着去拿小风轮,几次伸出手去抓小风轮,转轮不住地转动,母亲和哥哥完全沉浸在劳动之中,对于即将到来的危险毫无知觉。此处叙事节奏逐渐紧张。小男孩的手越来越靠近农机转轮,观众紧张得情绪完全被调动了起来。“啊!”随着一声惨叫,小男孩的胳膊被锋利的农机转轮生生切断。叙事的节奏非常迅捷,观众也紧张到了极致,似乎亲身感受到那种渗入心头的剧痛。在这一场景中,故事由舒缓到紧张再到激烈,观众的情绪完全被叙事节奏所带动,全身心沉浸到影片之中,与片中人物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其次,善于设置悬念,调动观众的好奇心,激起观众的情绪共振。断臂男孩的事迹在新闻媒体已经广泛报道,观众故事的结局也都提前知道了。但是电影《平凡英雄》却依旧能够巧妙地利用救助救治的每个细节来设置悬念,从而激起观众的好奇心。在这场救助救治过程中,最令人紧张的就是“时间”。断臂男孩必须在八小时内从和田到乌鲁木齐横跨1400公里完成接臂手术。八小时是小男孩生命能否挽救的时间上限,八小时内的每分每秒都弥足珍贵。

为了争分夺秒地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搏斗,该片在叙事过程中非常善用时间的畸变来制造紧张的情节,设置扣人心弦的悬念。如开车到医院偏偏遇到严重的堵车,车辆被堵死了?怎么办?观众的心被揪了起来;断臂男孩赶往飞机场,最后一班飞机恰好刚刚起飞?怎么办?登上飞机,偏偏没有了座位?怎么办?男孩坐上了飞机,乌鲁木齐的医生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为他动手术?手术能否成功?电影《平凡英雄》就是在这个生命接力中制造了一系列“障碍”,由此产生了这一系列连环的悬念,让观众的心犹如在坐过山车,忽上忽下,紧张不已。观众的情绪与影片中的人物一起同频共振,深深地为断臂男孩的命运所担忧,也被这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剧情所吸引。正因为影片《平凡英雄》再现这场“生死时速”的生命接力赛时善于利用观众的紧张的心理激起强烈的情绪共振,才将这个观众非常熟悉的故事讲述得悬念迭起、引人入胜,扣人心弦,这是影片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之一。

善于塑造英雄群像

展现美好的人性

在这场生命接力中,涌现出了医生、机组人员、乘客、警察等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他们虽然与断臂男孩素昧平生,但却都能够挺身而出,竭尽所能地为挽救小男孩而不懈努力。正是因为这些不同的平凡英雄齐心协力,争分夺秒,才共同创造了挑战时间极限的生命奇迹。影片非常艺术化地将这些人物形象置身于紧张激烈的救助情境中,用他们各自的言行诠释出对生命的呵护与尊重。为了让男孩能够赶上飞机,在堵车非常严重的情况下,警察自告奋勇开着警车护送男孩到机场。虽然飞机已经起飞,但是1分钟内,南航值班领导就作出决策“立即拖回飞机,二次开门,确保把受伤旅客尽快送到乌鲁木齐,同时协调机场各部门做好各项保障工作。在决策运载受伤男孩时,南航新疆分公司运行指挥部向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申请紧邻一号道口的机位,由原145号远机位改至103号机位,节省地面运输时间至少4分钟。当小男孩没有座位时,那不知名的一家三口主动让位。得知孩子顺利登机,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立即启动应急救治预案,开启绿色通道,20余名医护人员迅速集结,彻夜不眠地等待着断臂男孩进行救治。3时15分,和田断臂男孩被推进负压手术室,几乎同一时间,血红细胞和血浆送到。4时,做完所有术前准备,黎立团队开始了整个手术最关键的环节——接通肱动脉。1针、2针、3针,1秒、2秒、3秒,最终赶在断臂再植黄金8小时内,接上了孩子的右臂,建立起离断肢体血供。

正是因为这些平凡英雄们的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为断臂男孩能够在8小时内开展手术节省了每分每秒,最终挽救了孩子的生命。在时长为90分钟的电影里,影片为观众塑造了这一大批全心全意救助救治断臂男孩的英雄形象。这些英雄平凡朴实、正直善良、真实亲切,共同组成了一组生动感人的英雄群像。影片中都是英雄,对于素昧平生的断臂男孩,每一个平凡的人都竭尽全力挽救生命,充分表现了他们善良无私的美好人性以及尊重生命的大爱精神。没有一个“坏人”,也就是没有所谓的反面人物。本来在一部戏中如果没有正反对立,就很难形成尖锐的矛盾冲突而缺少戏核而使得故事戏剧性不强,观众会不愿意观看,但是《平凡英雄》在没有反面人物形成矛盾对立的情况下,却能紧紧抓住观众的观影热情,原因何在?

第一是紧扣“平凡”的特点,塑造出一批可亲可爱可信的英雄群像。在塑造这群英雄群像时,电影《平凡英雄》整个故事的叙述完全是按照救治救助事件发展的顺序以线性结构的形式进行的,没有穿插任何闪回、切入的镜头来故意煽情。这样的表达不仅使得整个故事讲述得流畅平顺、繁而不乱,错落有致而又跌宕起伏、环环相扣,而且人物的出现、事件的发展都很平实自然,没有故意夸张煽情,观众更加容易接受。其次、善于抓住生活化的朴素的语言、动作、日常化的行为来塑造这些人物形象,没有故意拔高所谓的英雄形象,挖掘出“平凡英雄”身上活生生的“人”所具有的最本真的美好善良的人性,拉近了观众与“平凡英雄”之间的心理距离。观众对这些平凡英雄身上所具备的闪光的人性感觉真实可信,因此审美教育的效果更加容易实现。

第二是巧妙地抓住了“时间”这个关键性的元素,设置极其紧张的情境,激发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影片紧紧扣住挽救男孩生命的时间上限8小时来推进情节。因此每一分每一秒对于断臂男孩来说都弥足珍贵,人们的所有的行动都是在与死神搏斗。而途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意外,而每一个意外都有可能让这场救助救治活动付之一炬。可以说故事情节是处处涉险,险象环生,每一个关键情节点的设置都环环相扣、惊心动魄,由此深深抓住了观众紧张的观影情绪,观众与各位真心付出的平凡英雄形成了强烈的情绪共振,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影片最后,当断臂男孩救治成功时,所有的观众都会长舒一口气,露出由衷的微笑,这样的结局完全满足了观众的审美期待,激起了观众精神上的愉悦和灵魂上的升华。

电影《平凡英雄》能够赢得一致好评,不仅仅是李冰冰、黄晓明、林永健这些大牌明星以及新疆本土明星阿孜古丽、尼加提等精湛的表演,更是巧妙地利用时间这个关键性的元素,在情节设计、悬念设置以及英雄形象的塑造方面独具匠心,将救助救治和田断臂男孩这样一个人尽皆知的故事讲述得悬念迭起、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紧紧抓住了观众的观影情绪,激起了他们的情感共鸣。观众在观影后灵魂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他们能够通过这部电影真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凡英雄们高贵的精神品质以及美好的人性,也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团结互助、亲如一家的和谐,还能真切感受到新疆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团结一心的强大凝聚力。这些审美感受对于建构与传播团结、和谐、美好的新疆形象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充分展示了影片《平凡英雄》在以情感人、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中的巨大成功。

(作者吴玉霞,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新疆艺术学院教授)

供稿a丨中国艺术报

来 源丨中国电影报

编 辑丨杜欢

投稿邮箱 | xinjiangwenlian@qq.com

来源:新疆文联

英雄的故事有哪些30字2

每一个时代、每一步前行,背后离不开先驱的开拓、离不开军人的守护、更离不开一个个普通人的付出。

今天我们如何想象英雄,如何从平凡的生活中铸造伟大?消防员刘泽军,给出了一个千钧之重的答案。

2022年6月9日,刘泽军在扑救杭州互动冰雪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火灾中,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冲锋在前,不幸受伤,经抢救无效,于6月10日壮烈牺牲。

2002年出生的刘泽军,牺牲前不久刚过完20周岁生日,生前系杭州市钱江消防救援站政府专职消防员。3年间,他先后参与处置各类灭火救援任务300余次,营救人民群众30余人,曾荣获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灭火救援二等奖。

刘泽军命运多舛,一岁丧父,三岁丧母,一直跟随继祖父母生活,由70岁的继祖父养大。因家庭贫困,他吃百家饭长大,自小便比同龄人懂事、孝顺。上学的时候,学校发的鸡蛋,他自己舍不得吃,留着带回家给爷爷。在学校,他积极承担班级事务,很多同学不愿做的卫生工作,他都从不抱怨,主动去做。因为身边亲人不多,所以刘泽军格外珍惜与爷爷之间的感情,但毕竟爷爷年岁已高,在刘泽军高一时,爷爷也永远地离开了他。生活再次给刘泽军重重一击,但这些都没有压垮他,刘泽军带着生活中遇到的所有温暖,继续坚定地向前走,他心怀感恩,记得曾经向他伸出援手的每一个人,每次回到家乡都会看望恩师,也经常关照邻里乡亲。

刘泽军从小的梦想就是当兵。在军队的经历,让刘泽军成长为了一个更加坚韧的人,吃百家饭长大的他,将回报社会和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理想。退伍后,他选择加入杭州市消防救援队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消防员。

刚刚进入消防队时,刘泽军年纪最小,身体素质一般,战友们平日里都很照顾他。最初,刘泽军的任务是负责站里的伙食和后勤,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刘管家”。

刘泽军心底始终有一个志向——成为一名一线的消防员。他一次次向上级领导提出换岗要求,“不握水枪握菜篮,我算哪门子的消防员?”因为刘泽军的坚持,队部领导答应他:“只要你综合成绩超过队内平均成绩,我们就给你换岗。”

为了提高成绩,除了完成日常工作外,刘泽军把剩下的时间都花在了训练上。终于在2020年10月的岗位练兵考核中,刘泽军顺利通过考核,成为一名一线消防员。

2022年6月9日,浙江省杭州市一建材市场发生火灾,火势迅猛,情况危急,多名群众被困。杭州市消防救援队赶赴现场,刘泽军随队前往。现场火势巨大,内部环境复杂,随时有发生爆炸的风险。为尽快找到失联群众,救援队需要深入火场内部进行援救,刘泽军主动请缨,与攻坚组一起寻找火点、近距离直攻火灾。连续作战一个半小时后,刘泽军收到轮换命令,但他坚决拒绝了,“这里的情况我熟,现在用人紧张,我还能坚持。”在随后的搜救中,现场突然发生意外,刘泽军与队友毛景荣纷纷失联,经救援队搜救之后被救出送医,但次日因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刘泽军去世以后,队友在怀念他时,不禁哽咽道,“是我们没有保护好小胖。”刘泽军的伯父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刘泽军在入职消防后特别兴奋,“你看他现在不仅穿制服了,还为人民服务了,他是个伟大的、伟大的……”伯父说不下去了,只是高高举着大拇指,重复着“很伟大”。刘泽军的老师在听闻噩耗后,一下子从病床上坐起来,瞬间泪流满面,同学们也难以接受这个消息,“他才二十岁,和我们一般大,才刚刚开始他的人生……”

刘泽军牺牲后,杭州市应急管理部政治部批准刘泽军为烈士,并追记一等功;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青年联合会追授“浙江青年五四奖章”;方山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追授“方山榜样”称号;共青团吕梁市委追授“吕梁青年五四奖章”。6月13日,刘泽军遗体告别会在杭州市临平区殡仪馆千秋厅举行,战友和群众自发前往送别;6月14日,烈士骨灰在亲友和战友护送下返回山西吕梁方山,安葬在方山县革命烈士墓园,街道上集聚大批民众,手持黑白条幅,“英雄一路走好”“向英雄刘泽军致敬”……现场一片静默,民众纷纷目送烈士最后一程。

刘泽军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最美的20岁,他短暂的一生如同一部厚厚的书,记满了他的坚守和奋斗。虽然经历了世间的种种不幸,但他却能常怀感恩之心,以乐观真诚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将生命中收获的温暖孕育成火光,无悔地燃烧自己,也让世人永远铭记,英雄不朽!

文案:安俐 陈舒遥(实习) 张娜娜(通讯员)

制图:安俐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

出品

来源:中国青年网

英雄的故事有哪些30字3

作者:盛咏

近年来,不少主旋律电影以精良的制作水平和鲜明的价值导向,赢得了观众口碑和市场表现双丰收,为主流文化传播和主流价值引领起到了良好示范效应。今年国庆期间上线播出的网络电影《特级英雄黄继光》,以精致光影再现红色经典,以真挚情感致敬英雄先烈,正是对这一题材、类型的延续和接力。

毫无疑问,对于创作者来说,战争片有着很高的行业门槛。一方面,这一题材、类型的影片往往需要兼顾多个叙事角度,如敌我双方、大小人物等,在多数情况下叙事结构庞大、线索纷繁。另一方面,相关战争场面的拍摄在技术上有着相当难度。因此,无论是叙事还是影像,战争影片的创作,即便是对于电影产业发达的国家而言,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同时,作为讲述历史故事的影片,与史学教科书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史诗兼具的艺术品格,需要寓情于史,才能打动观众。

限于网络电影的投资体量,《特级英雄黄继光》无法像院线大片那样,通过多条故事线全面展现宏观战争场面,但影片巧妙地聚焦在黄继光参军前后的故事上,以他在上甘岭战役中的具体任务为叙事中心,用日常真实的对话场景和小体量的战争场面,在由宏观到微观的起承转合中,真切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当影片镜头来到1952年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的部队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的敌军发起反击,虽然多次与敌军对战,却依旧未能摧毁敌军火力点,离天亮只有不到一小时了,时间就是生命,站在参谋长身旁的黄继光看着一个又一个战友倒下,毅然提出:“把任务交给我吧,只要我有一口气,保证完成任务。”这一场景,精准交代了黄继光完成英雄壮举的大背景,构成了影片史诗合一的叙事基础。

拍摄战争片的最大难度,是要尽可能还原真实的战争场景,使观众产生沉浸式的观影体验,这需要高成本的投入和高概念的影视技术加持。《特级英雄黄继光》把精力用在了局部战场这个“刀刃”上,黄继光牺牲前的一系列战争场景,采用升格慢速镜头,以远景和特写镜头两极之间的无缝衔接,以及后期制作的整体统合,实现了对“舍身堵枪眼”前激战场面的充分渲染,使得叙事极为紧凑,形成了层层递进、密不透风的戏剧效果,也使战争场面的表现更加“硬核”,把观众的注意力始终聚焦在核心事件、关键场景,为重现红色经典作了充分的画面语言铺垫。

故事的高潮部分,黄继光接受任务后,立即提上手雷,与两名战友冒着枪林弹雨向敌军的火力点冲去。在距离目标只有三四十米时,一名战友牺牲,另一名身负重伤,黄继光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忍着伤痛一步不停地前进。在距敌军火力点八九米的时候,他举起右手将手雷接连投向敌军,但由于对方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志愿军反击部队的冲锋又受到了阻拦。这时,黄继光负重伤再次倒下,眼看天就要亮了,身边已无多余弹药,千钧一发之际,黄继光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他顽强爬向火力点,冲着敌军狂喷火舌的枪口,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刹那间,敌军正在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黄继光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这永远刻印在中华民族烈士丰碑上的经典一幕,在影片画面语言的精心调度下鲜活重现,升华为可知可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由于战争片场景、主题的特殊性,在该类影片中塑造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对任何创作者来说都是一种挑战。《特级英雄黄继光》虽然以黄继光作为主要线索人物,但是在全片的人物塑造上却做到了对志愿军队伍的“群像式”讴歌。六连的每个英雄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形象,并不是某些外国战争片中为了配合“主角光环”如零部件一样的配角,而是被还原成一个个鲜活生动具体的“人”。在战斗不同阶段的叙事展开过程中,影片以单元式的结构,分别塑造了战士肖登良、李旭、赵克春等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战士形象。他们虽然经历各异、个性鲜明,但都能在决断时刻毫不犹豫、不怕牺牲,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特级英雄黄继光》在国庆假期上线播出后,得到广大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高度认可,也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相信在观众的激励下,会有更多制作机构、播出平台精心投入,用视听精品把更多打动人心、催人奋进的英雄故事讲给今天的人听。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19日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