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丽姿网 > 美文故事 > 美文故事

有哪些民间有趣的小故事

自说文史2022-11-09美食美味人已围观

民间故事:爱子之狐,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自说文史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哪些民间有趣的小故事1

唐代时期,李黁(拼音nún,是指温黁,温暖芳香)这个年轻人做了东平尉,后来他又升官,到东都洛阳去任职。由于东平距离洛阳有些远,所以李黁就带着仆人,骑着马,从东平出发了。

走了几天,路上都还算顺利,虽然速度慢了一些,但能游山玩水,观赏沿途风景,倒也不错。

这一日,李黁主仆二人看看天色不早了,就想找一家客栈住着。他们来到街市上,一边走着看着,打算买点东西吃,一边又留意街上的客栈。

来到一个卖胡饼的铺子跟前,李黁正准备买几个胡饼,垫垫肚子。店铺老板回头看着屋里,招呼了一声,似乎叫人帮忙拿胡饼呢。

随即,屋里出来一个女子,看年纪不过十七八岁,特别漂亮,堪比那越国西施,皇宫昭君,赛过了毛嫱,貂蝉,不亚于赵飞燕、赵合德。李黁主仆都被她吸引了。仆人看得眼睛都直了,口水都快出来了,本来准备去接胡饼的手,都停下来了。

李黁有些不高兴,用脚使劲踢了一下仆人,向他使了个眼色。仆人一看,有些失望,头一低去旁边牵马了。

此时,李黁去接胡饼,他实在太喜欢眼前这个女子了,频繁地看着她。接胡饼的时候,李黁没忍住,一把抓住少女的手,他感激十分细腻柔滑,不禁心旌摇荡。

那少女被摸了手,连忙把手缩回去,然后偷偷看李黁,脸都羞红了,一直红到脖子、耳朵根。

旁边卖胡饼的男子看到后,居然不生气,笑着说:“客人,她是我妹妹,姓郑,叫郑三娘子。客人若是喜欢,可以直言,切不可做如此无礼之事啊,哈哈哈哈。”

既然他的妹妹姓郑,那么说明此人也姓郑了。

李黁看这郑老板不生气,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说:“郑兄,不知你家中可有空余房间?我师徒想要住店,但那些客栈都已经满了,无处可去,因此想借贵宝地住一晚,房费我会多给一些,只要让我们主仆有个落脚处,便感激不尽。”

郑老板笑了,说:“这有何不可呢?请到屋里来,马在后面马厩里拴着即可,家中自有草料可以喂。三娘子,快招呼客人了。”

这最后一句话,是郑老板对妹妹说的。

李黁大喜,招呼仆人,然后跟着郑三娘子进了屋里。当天晚上,郑老板和郑三娘子热情款待了李黁。吃过饭后,郑三娘子还给李黁铺床叠被。李黁心动,本想抱着郑三娘子,颠鸾倒凤,但是终究忍住了。

在郑家住了几天,李黁因为急于去上任,不能多耽误,但他又想早点得到郑三娘子。想了想,他拿出十五两银子,交给郑老板,说是想要娶郑三娘子。

郑老板一看,也不绕弯子,直接答应了,还让两人简单举办了婚礼。就这样,李黁得到了郑三娘子。然后,他就带着郑三娘子去上任了。

郑三娘子做了妻子后,李黁发现,她不仅漂亮,而且很会说话,还很聪明,能揣摩李黁的心意,会哄人开心。最妙的是,郑三娘子在音律方面也很厉害,能歌善舞。李黁得到了她,恨不得把心都掏给她看。

在东都洛阳做了三年官,郑三娘子还为李黁生了一个儿子,李黁更宠爱她了。

几年后,李黁再次升官,到了京城。当然了,他依然带着郑三娘子和孩子呢。后来,到了京城里,许多人来庆贺李黁,说他不仅娶得佳人,生了贵子,还官升三级,三喜临门,可喜可贺。

许多人请李黁吃饭,李黁自然也得带着郑三娘子。

就这样,一连吃了半个月,才算结束。李黁准备去上任的时候,郑三娘子忽然说肚子疼,然后她猛然站起来,快速跑出去,而且速度越来越快,简直就像一阵风。

李黁不知道怎么回事,骑上马就去追。本以为很快就能追到,但是李黁快马加鞭,也没有追上郑三娘子。

出城以后,李黁找到郊外,好像看到了郑三娘子,于是继续追。又追了几天,来到一个村子里,他看到了郑三娘子。于是,他继续追,出了村子,来到一个大山之中,郑三娘子忽然钻入一个洞里。

李黁到洞口,大声呼喊她,但是里面根本没有声音。李黁哭了,他还以为妻子被野兽叼走了,已经被吃了,因此哭得很伤心。

天已经黑了,李黁不敢耽误,他找了一些草和木柴,然后堵住门口,做了记号,自己骑马,到附近村里,借宿一晚上。

天亮以后,李黁带着一些人,继续到山里找妻子。

来到那个山洞里,他继续呼喊妻子的名字,但是山洞里还是没有声音。别人也劝他,估计就算她妻子在里面,也被猛兽吃了。

李黁一想也对,于是他问众人怎么办。

有人提议,放火熏山洞,逼出猛兽打死,也算为他妻子报仇,也算是为民除害。

于是,李黁叫大家把干草和木柴都堆在山洞门口,点燃后,浓浓的烟火窜入到山洞里。过了半天,里面还是没有动静。

李黁快疯了,他叫人挖山洞,挖了好几丈后,然后亲自钻入山洞中。在洞里,他看到一个死了的狐狸,狐狸身边还有一堆衣服,正是郑三娘子穿的衣服。

显然,郑三娘子是狐狸精所变,她已经被熏死了。但是,李黁想不明白,为何她宁可被熏死也不出来呢?

其实,他永远也想不明白了。因为郑三娘子是太累了,她嫁给李黁之后,每天不仅要洗衣做饭,扫地打水还得带孩子。洗衣做饭这些事,她之前做过,倒也不觉得累,主要是带孩子太累,她又不能和婢女或者奶妈接触,所以实在受不了了,她想回到大自然中,因此才会跑,宁死也不回去。当然,这也怪她年轻,没想过自己离开后,儿子抚养问题。

李黁叹息良久,埋了狐狸精后,忽然想到一个问题。

他赶紧回家,找来几条狗,然后让狗闻着儿子。那群狗闻了闻李黁儿子,并没有什么反应,儿子也不害怕。李黁确信儿子不是小狐狸,但又觉得带着儿子麻烦,于是把儿子寄养到别人家中。

很快,李黁又成婚了,娶妻萧氏。萧氏知道他的经历,经常笑话他是“野狐婿”。李黁一开始不高兴,后来也就习惯了。

一天晚上,李黁和萧氏在房间快活,萧氏又笑话他是“野狐婿”。此时,门外传来了声音。

李黁问道:“外面是谁?”

“李相公,这么快就忘了郑三娘子吗?”

李黁一听,大喜,跳起来后,马上停下来,问道:“你不是死了吗?你是人是鬼?”

“自然是鬼啊,人鬼有别,尊夫人不喜欢我也就罢了,为何总是骂我野狐呢?还有,咱们的孩子,被你寄养在别人家,这些日子,你只顾着自己快活,有去看过他吗?别人都骂他是野种,还有人说他是狐狸精,那家人也不给他衣服穿,不给他吃饱饭,快接回来好好养着吧,这样我在九泉之下也没有遗憾了。”

“三娘子,我想……我想你想得好苦啊!别走了,留下来吧,我让你做正妻,让她(这里指的是萧氏)做小妾!”

“我说了,人鬼不同,阴阳有别,你别想了,再说了,这样你又对得起尊夫人吗?我来此只是想告诉你,若是尊夫人还如此辱骂我,你也不好好养孩子,那我可就要找你算账了!到时候,可别怪我不客气了!”

说完后,声音没有了。

从那以后,萧氏不敢再说野狐,李黁把儿子接回来了,好好抚养,那萧氏也不敢对他不好。

有哪些民间有趣的小故事2

不知道什么地方,有一户家庭,有一对恩爱的夫妻。婚后两年,夫妻二人有了孩子,是个女儿,这女儿身体很弱,看起来好像活不了多久。夫妻好不容易有个女儿,担心她夭折,于是就把她送到尼姑庵里。

那个年代,这种操作很正常。

如果孩子多病,又或者身体太弱,父母就会选择送他到寺庙、尼姑庵或者道观里生活,觉得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有菩萨、佛祖、天神等保佑,孩子就能健康成长。

父母给她取名淡烟,莫淡烟就这样,从小生活在尼姑庵里。

十六岁以后,淡烟本以为可以回家了,没想到她的父母都病故了,这下,她只能一直在尼姑庵里生活了。

老尼姑看淡烟父母去世了,就把她的名字改为小真,还要把她头发都剪下来。淡烟不肯,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父母没给我留下什么,如果我再把头发剃掉,就是忘了亲人,这是大不孝啊!父母虽然把我寄存在庵里,只是为了让我活着,又不是真的让我出家,是不是?”

老尼姑听了这话,一时理亏,不再说什么。但是,她心怀怨恨,对淡烟不再客气,经常呵斥、辱骂,淡烟并不理会她。

老尼姑大怒,把淡烟关到了其他院子里,那院子里少有人去,她算是被软禁了。不过,淡烟却觉得不错,在那里,她不用担心吃穿,她可以和花鸟为伴,也可以看书弹琴,自娱自乐,倒也不错。

只是,淡烟长久看不到人,难免会觉得孤独寂寞,因此有时候常常看着远方,呆呆地,仿佛在思念谁。

有一位小尼姑看到淡烟很惬意,就讥讽她说:“姐姐,你这样的话,不如嫁人呢,不然的话,尼姑庵里哪有待字闺中的女儿家呢?”

原来,这小尼姑看淡烟每天弹琴看书,逍遥自在,有时候又看着远方,好像在想念什么,就以为她是动了春心,想着嫁人,所以出言讽刺。她却不知道,淡烟只是觉得孤独,再说了,淡烟也不是真正的尼姑。

淡烟不理会她的嘲讽,笑着说:“我确实有所等待,但不是你说得那样,等待嫁人。我听谚语说,来说是非,便是是非。你说我想着嫁人,实际上是自己想嫁人吧?自己心中所想,往往会投到别人身上,再趁机说出来,对不对?呵呵!”

那尼姑一听,顿时红了脸,慌忙走了。

这一日,淡烟早上起来,她没有梳妆,来到池边,看着花瓣落在水面上,似乎有所感悟。忽然,她看到水里好像有一位美人,仔细一看,那正是自己的影子。看着影子里的自己,她才知道自己这般模样。

心中一动,淡烟忍不住吟了一首《花非花》的词:侬非侬,是侬影,态何妍,见和 猛,含愁相印是心心,昙花无我消磨冷。

一边念着自己的词,淡烟一边把水面做镜子,开始梳头发。她梳着头发,看着自己的影子,忍不住又说:“魔障啊你这俏影,没你才索性干净!”

说了几遍后,忽然背后传来一个声音,也说“魔障啊你这俏影,没你才索性干净!”

淡烟吓了一跳,干净回头看,看了一圈,没发现人。她留神细听,发现声音是从走廊里传来的,再一听才发现,原来是笼子里的鹦鹉,在学她说话。

淡烟来到鹦鹉跟前,说:“你果然听懂我的心声吗?那我把你放了,你去人间飞翔吧,顺便把我的心声传出去,让我离开这个火坑,那我就满足了。”

鹦鹉听懂了,展翅翱翔,飞走了。

几天以后,淡烟又在池边石头上坐着,把玩着池水。鹦鹉飞回来了,它嘴里叼着一个东西,似乎是小树枝,淡烟看到后,起来追逐鹦鹉。鹦鹉嘴里的小树枝落下来了,原来是一支玳瑁钗子,晶莹灿烂,一看就是值钱的东西。

淡烟告诉鹦鹉:“如此珍贵的东西,我不能要,你从谁家叼来,就送回人家去吧。”

鹦鹉好像没听到,翻身又飞走了。

淡烟第一次看到这么漂亮的簪子,忍不住把玩起来,她爱不释手,越看越喜欢,终于忍不住,插在了头发上。插了玳瑁簪子后,她又去水边,看着自己的影子,发现自己更加妩媚了。

忽然,背后传来一个声音:“好,在这里呢!”

原来是个婢女,随即来了几个人,然后带着淡烟出了门,上了车。淡烟不知道怎么回事,问婢女怎么回事。婢女一开始不说,淡烟问得急了,她才娓娓道来。

原来,王爷的女儿,也就是郡主,曾经来庵里游玩,她撇下婢女,自己一个人走,玩累了,就在窗户边休息,结果头上的玳瑁钗子丢了。婢女发现后,赶紧去庵里找,但是没有找到,她就问庵里的尼姑,尼姑们也都不知道。

这一下,婢女害怕了,郡主如果丢了,她们的小命也保不住了。

于是,婢女到尼姑庵里四处搜找,看到淡烟头上的簪子后,认出是郡主的玳瑁钗,怀疑是淡烟把郡主藏了起来,因此就把她抓来,打算审讯一番。

王爷一看淡烟,顿时被她的美貌折服,说:“世间居然有如此美人,怎么能不教人神魂颠倒呢?”他问了淡烟,淡烟把情况说了之后,王爷才知道,原来是鹦鹉叼走了玳瑁钗子,跟淡烟没关系。

淡烟得知郡主在尼姑庵里,赶紧说:“那庵里的尼姑十分恶毒,郡主在里面,穿金戴银,又不服管束,只怕会有危险。”王爷一听,赶紧叫人多带些家仆,去尼姑庵里找郡主。

再说郡主,醒来以后,发现自己迷了路,不知道怎么出去,就问尼姑。尼姑一看她,知道是有钱人家的千金小姐,果然起了恶意。

郡主颇有气势,说:“你们好好把我送回家,这事儿就算了,否则,我父王能把你们的庵给铲平,把你们的脑袋都挂在城墙上!”

老尼姑听她说“父王”,不知道真假,有些怕,又有些贪心,想把郡主一身值钱的衣服扒下来。正犹豫呢,王爷的家仆来了,老尼姑一看这阵势,马上变了脸色,热情服侍郡主,把她送到门外。

郡主回家后,正想着治尼姑的罪,一看到淡烟,也被她的美貌征服了,说:“哇,妹妹真是月宫仙子下凡呀。这玳瑁钗子,在我头上,只怕不如在妹妹头上美呢!”

得知是鹦鹉所为后,郡主就问鹦鹉在哪里,淡烟却说不知道,这鹦鹉四处飞,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问了淡烟的姓名后,郡主忽然大叫:“哎呀,要是没有这个鹦鹉,恐怕我就少了一个帮手,我得多谢它呢!”

“郡主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我一直都在写一本书,叫《元始幽明录》,但是缺个帮手。昨天,我梦到一位神人说,说我水火未济,所以不能成。我问神人,是什么意思。神人说,惟水就下,惟火炎上,水亦有源,火亦有因。我本来想不明白,听了你的名字后,才恍然大悟,水就下而火炎,乃是一个水边有炎,是一个淡字,而火有因则是烟字,这不就是说淡烟吗?”

淡烟听说后,也很高兴,说:“我一直再等待,或许就是在等待郡主啊!庵里的尼姑不知道,还说我想嫁人,真是笑话。”

于是,从那以后,淡烟就帮助郡主写书。就这样,忙了一年,两人进步很大,书也快要完成了。这期间,王爷几次想娶淡烟,做个王妃,但是淡烟凛如冰霜,严辞拒绝,因此王爷也不敢硬来。

不过,王爷也越来越生气,有几次都下了狠心,想要惩罚淡烟,但是郡主从中斡旋,因此保护了淡烟。

书完成之后,郡主因为心力交瘁,结果猝死,淡烟哭得几次昏倒过去。

郡主临终前,似乎感觉到自己活不久了,她父王说:“父王,女儿有话想对你说。淡烟,是女儿的好友,女儿如果死了,希望父王把她视为亲生女儿,不然的话,以后女儿死了,也会抱憾九泉。”

王爷表面答应了,但是郡主死后没一个月,王爷就按捺不住了,他想着霸占淡烟,让她做自己的妃子。淡烟自然知道,她实在躲不了了,就骗王爷说再过一月,其实她在想法子离开。

一日,淡烟在王府花园里玩,看着池水里的自己,她忽然大惊,说:“你……你怎么消瘦……消瘦到这般地步啊!”她忍不住唱了一首悲哀的歌曲,歌词中有“形销骨立”“冰肌玉骨”等词,唱完最后一句,她油尽灯枯,摔倒在地,就此去世。

婢女看到后,赶紧告诉王爷,王爷也觉得很后悔,很对不起女儿,对不起淡烟。女儿临终告诫,要照顾好淡烟,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他却只想着占有淡烟,还一直威逼,害得淡烟吃不下,睡不好。本来她就瘦,帮郡主写书更是耗费很多精力,又要担心被王爷欺负,真是太苦了。

淡烟这一辈子,实在是太苦了啊!

等王爷要把淡烟下葬的时候,淡烟的尸体,忽然化为一缕白烟,消失不见了。她身上的衣服,也像蝉翼一样,变得透明,慢慢不见了。唯独她脚上的红色鞋子,一点没变,还留在棺材里。

淡烟死后,终于可以轻松了,可以享福了。

有哪些民间有趣的小故事3

山西太原有一位少年,叫珠儿(这是小名),至于他姓什么、叫什么名儿,已经被后人忘记了。之所以取名珠儿,是因为母亲生下他时,梦到一位天神,赠予她一颗赤珠,故名珠儿。

十岁的时候,珠儿拜师学艺,学了不到一年,忽然就不见了,似乎凭空消失了一样,直到八九年后,珠儿才再次出现。很多人都问他,之前几年他去了哪里,但是珠儿却不肯说。

彼时,珠儿的母亲已经去世,父亲被豪强所杀。珠儿打探清楚后,二话不说,中午直奔豪强家,杀了豪强,割了脑袋,其余人无罪或者罪不至死,珠儿没有杀。然后,他提着豪强的脑袋,出了门,经过大街,往衙门慢慢走去。

路上,很多人围观,许多人暗中拍手叫好,目送珠儿前行。

到了衙门里,县令问清楚后,不敢马虎,往上报告这起案件。虽然珠儿自首,但毕竟杀了当地豪绅,性质比较恶劣,官府也怕百姓效仿,因此还是给珠儿定了死罪,秋后执行。

珠儿不傻,得知自己要死了,于是施展神功,一拳打通监狱的墙,然后越狱逃跑了。他跑到了浙东,与当地的侠义豪杰姜尧结交,两人关系不错。

几年后,珠儿回老家,他要去给父母上坟,祭拜一番。而姜尧也要去南方台雁游玩,还说到时候回回到浙东,等待珠儿。

结果,姜尧到福建时,正好遇到福建发生兵变(具体来说,是康熙年间的三藩之乱),反贼的统帅听说姜尧有本事,就想封他做个大将军,让他帮自己做事。

姜尧不肯,说:“燕雀坐堂,实在是可笑,你们不知道,马上就要大祸临头了。自己都活不久了,还要拉着我陪葬,我岂能愿意!”反贼统帅大怒,把他关在军中,派人严密看守,还扬言:“等我攻下两浙,平定江东,夺得中原,称王称帝时,我再放出这小子,杀了他,看他还嘴硬不嘴硬!”

珠儿祭拜了父母后,回到浙东,结果发现姜尧不见了。他四处打探,听到有人说姜尧去了京城,于是他又找到京城,结果还是没找到姜尧,他只好回到浙东。

当地有一位吴生,乃是山阴县(绍兴的古称)的名门望族,他的父亲,是一位抚军大人的幕僚,师爷。绍兴的师爷天下有名,吴生父亲很聪明,智慧过人,因此那位抚军很信任他。

吴生经常去看望父亲,父亲总是会给他许多白银黄金,让他带回家。

这一次,吴生去看望父亲,得了钱之后回家,经过都门的时候,因为下了大雪,武松只能在玄武门外的客栈里住。因为天冷,吴生点了一些酒肉,慢慢吃喝。

这时候,来了一位俊美少年,看起来二十多岁,披着羊裘,下了毛驴,到客栈投宿。主家的仆人把毛驴牵过去喂了,少年则坐下来,要了一斗酒,一大块猪肉,然后自己拿出匕首,割了猪肉,就着火烤熟,蘸着佐料吃,一边吃一边喝,看起来很豪迈。转眼之间,他吃了几斤肉。

吴生看到后,觉得这位少年不简单,于是上前请教姓名。

少年说:“我叫……就叫我珠儿吧。”

“不知道公子此番要去哪里?”

“我要去浙东,一位老朋友在那里,去看望。”

“巧了,我也是浙东人,我家在山阴,既然咱们同路,明天我们一起回家,如何?”

“那不行,我的坐骑日行八百里,你赶不上。再说了,我前面还得见一位朋友,所以不能和你一起。如果我在前面逗留,你再加倍赶上来,或许咱们可以一起继续赶路。”

吴生觉得可以,就问:“那你在前面,住了什么地方,何日住下,我怎么知道呢?”

“我会在客栈墙壁上画一只鹰,下面写着时间,这样的话,你就可以算着日子,加快赶路了。”珠儿说完这话,手里的肉也吃完了,一斗酒也喝完了。

吴生点点头,同时也佩服少年的食量,他又邀请珠儿一起进食,珠儿又喝了许多酒,吃了很多肉。他的胃口,看起来十分大。

次日,外面的雪停了,两人一起赶路,出了彰义门大约一里多,珠儿在驴背上拱手施礼,说:“我要先走一步了。”

说完后,他略微夹一夹腿,毛驴懂了他的意思,跑了起来,转眼间就不见了。看起来,这毛驴似乎飞了一样,看来他说日行八百里,应该没错。可是,一头毛驴,怎么能日行八百里,比名马还厉害呢?吴生想不通,只觉得珠儿很不简单。

十天之后,吴生到了高唐,看了看只有一家客栈,进去入住。墙壁上,果然画着一只鹰,下面写了时间和他要去的地方。

吴生问老板,老板说:“画老鹰的客人,在小店等了两天,似乎在等人,一直没等到,于是就走了。”

吴生算了算时间,加快速度,一直到淮阴的时候,吴生才停下。这里,他果然遇到了珠儿,于是邀请他去酒楼喝酒。

席间,吴生一直看着珠儿的毛驴,想要得到这匹宝驴。不过,如此宝贝,人家怎么可能给他呢?他想着,就没开口。

两人吃完喝完,就在酒楼里休息了。

天亮以后,珠儿对吴生说:“我看公子很喜欢我的驴儿,这样吧,你把你的马给我,我把我的毛驴给你。”

吴生大喜,还以为自己昨天对毛驴的艳羡之情被察觉了,因此他也不多想,把自己的骏马给了吴生。

于是,珠儿骑着骏马,吴生骑着毛驴,两人骑行。但到了大路上,毛驴走得却很慢,不知道怎么回事。珠儿对吴生说:“你好像不太会骑驴啊,这样吧,我先行一步,到前面的蜀冈等你。”

珠儿说完,呼哨一声,那匹骏马脚下生风,然后消失不见了。

吴生骑着毛驴,无论他怎么催促,毛驴就跟普通毛驴一样,根本跑不快。他怒力一番后,只好放弃,任由毛驴跑着。一直跑了两天,他才到蜀冈。

珠儿一看到吴生,笑着说:“无论骑什么,速度快慢都取决于人,而不是坐骑。只要懂了其中的道,那么即便是一头疲累的毛驴,也可以让它日行千里,何况一匹良马呢?”

这时候,吴生才知道,原来珠儿是有道术。他求着珠儿收他为徒,然后也不管珠儿答应不答应,就跪下磕头,行拜师礼。珠儿点头答应了。

过江以后,珠儿听说姜尧被反贼困在城中,对吴生说:“我要去救朋友,这是很危险的事,你先回去等我,上元节时,在家等我就行。”

趁着天黑,珠儿杀入贼军大营中,千军万马也没能挡住他,他轻易解决掉十几个看守的士兵,救出姜尧。贼军统帅看到后,不敢报复,唯恐半夜被剑侠割头。

吴生回到山阴后,一直在家等。上元节时,有一位姓嵇的客人,带着珠儿的书信,来到他家,并把书信交给了他。吴生打开一看,发现这是剑术要诀。

这门剑术的法子,是用铅盒围成八寸大的地方,中间放两枚铅剑,一共两个,还有两个铅丸,还用六甲灵篆封印,上面还有咒语、符文。至于怎么修炼,书信中也都写得很详细,而且前后要练七七四十九日,这样才能练成这门剑术。

看到这里,吴生大喜,他赶紧在安静的屋子里修建台子,准备器具,然后在甲子时登台,开始按照剑法修炼。到了四十二天的时候,他听到铅盒里有动静,似乎是苍蝇在里面乱飞乱叫。他继续修炼,修炼越勤奋,里面的声音越大。

到了第四十八天,忽然刮起怪风,铅盒子里发出敲鼓之声,还有兵器碰撞的声音。随即,里面发出大炮一样的声音,而且连续发出几十次响声,钱盒子被炸开了,周围的墙上面的房顶也被轰倒了,火焰窜出屋外,台子上东西都烧为灰烬。

吴生浑身起火,身体就像是火炭一样,随即他好像发狂了一样,跑到山巅,举起巨大的石头,拔出了一丈宽的大树,如此六七天,他才慢慢平静,变成常人。不过,他的耳畔,一直会响起金鼓之声。

又过了一段时间,耳朵里的金鼓之声才慢慢消失。

后来,吴生的父亲又从抚军那里弄了不少钱,偷偷放在家里,埋了起来。为了表达心中的愧疚,父亲还招了很多和尚来做法会,替他忏悔,超度那些因此被害死人的亡魂。六七天后,抚军造反的事情败露,吴生父亲带着钱财回来,他的耳朵里也出现了金鼓之声。他也开始发狂,就像吴生一样。

一年多后,父子两人都发狂了,吴生拿着大木棒起舞,父亲则举火点燃柴房,自己就坐在柴火里,他自焚了。家里也都被烧了,以前聚敛的钱财,也毁了一大半。后来,吴生又疯了一次,家里彻底被烧了。

此时,吴生很生气,说:“莫非我师父在羞辱我吗?为何让我修炼这样的剑术,害死了父亲,毁了自己家呢?”继而,他又幡然醒悟,自言自语道:“也许,这是我父子贪钱害命,自己招来的罪孽吧?不然,为何师父说四十九日就行,我到四十八日,出现意外呢?”

年底的时候,吴生祭奠父母后,把家里之前埋藏的钱财发掘出来,多半都散给当地穷苦百姓,剩下的留给妻儿,然后他自己收拾行装,要去山里修行了。他不敢再逗留,唯恐连累到妻子孩子。

去山中的路上,碰到了两个人,都骑着毛驴,披着羊裘,背负长剑,两人已经在路上等待他了。

珠儿对旁边的姜尧说:“来了来了,这小子居然活了下来,我没看错人啊,我的剑术可以传给他了。”

姜尧哈哈大笑,吴生热泪盈眶。

原来,珠儿修炼的剑术,十分怪异,其人若要炼成,必须还清在世间的罪孽。吴生和父亲贪财害人,因此他修炼剑术不得成功。只有在他父亲死后,他本人把家资散出去后,才可以继续修炼,否则就成不了。

因为吴生的父亲,跟着抚军贪财,间接害了很多人,所以他父亲才会死。吴生也爱财,但比父亲罪孽轻,因此躲过一劫。他的妻子和儿子不知情,因此没有受到连累。

三人到山中安顿之后,过了七七四十九天,吴生修炼剑术成功。从此,他也和师父珠儿一样,骑着毛驴,背着长剑,铲奸除恶,行侠仗义。那毛驴在他的道术驾驭下,日行七百里。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