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丽姿网 > 美文故事 > 美文故事

关于鸦片战争的故事有

山石老人的平静2022-11-09美食美味人已围观

历史上的今天·事件·鸦片战争,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山石老人的平静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关于鸦片战争的故事有1

今天

中华史耻辱的一页

留在了鸦片战争的列强入侵

写下了山河蹂躏的奇耻大辱

奴才们

闭关锁国

携着不耻的污点

留给了中华民族

割地赔款的百年灾难

软弱里媚骨

屈膝辱国中投降

使华夏

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落后

就要挨打

这是一条不变的铁律

曾经的清王朝日益衰落

赔偿了无法论斤的黄金银元

割让了祖国的明珠香港

放弃了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五个口岸城市的管理主权

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让中国丧失了尊严的大门…

今天

中华史鲜明的一页

记下了民族不屈的觉醒意识

刻下了动人心魄的英雄故事

林则徐

虎门硝烟

旷古未有的壮举

展示了中华民族

无与伦比的伟大形象

三元里抗英

爱国光芒的闪烁

显示了

炎黄子孙反抗外来入侵的勇气…

前进

奋起突破

这是一条永恒的真理

如今的北斗群布满星空

传布着光芒团结的奋进导航

一带一路中的车轮滚滚

拥有了

北上、广深,天津、重庆、其他

众多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

向全世界豪迈中壮语表明

中华民族神圣不可再欺凌…

注:图片源网,如侵权,望告,立删

1840年6月28日(农历1840年5月29日),鸦片战争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28日-1842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关于鸦片战争的故事有2

1840年6月,从印度和新加坡开来的近50艘英国舰船在广州海面集结,英国人的船坚炮利轰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大门。

沉睡了二百年的中国雄狮被打醒,从那时起国家蒙难、百姓蒙辱、文明蒙尘。承平已久的清政府被迫应战,打响了中国反帝斗争的第一战。

纵然腐朽落后、衰败无能的清政府在战斗中节节败退,最后只得委屈求和、割地赔款,但十余场的大小战斗中,也涌现出了许多的民族英雄,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向西方列强证明了华夏儿女不屈不挠的英雄气节。

定海镇总兵——张朝发

出身于贫苦渔家的张朝发,因擅潜游之术,在福建总督府应募为水兵。入伍后的张朝发,骁勇善战,累升至参将。

鸦片战争爆发后,张朝发临时受命为定海镇总兵。定海镇即今日的浙江省舟山市。舟山群岛早就是英军预定好的攻占目标。英国外交大臣、两次鸦片战争的幕后推手——巴麦尊,曾试图把此地当作大英帝国在东方土地上的第一个殖民地。

1840年7月6日,英国军舰驶入定海港,此时的清营中还是一片松散,似乎硝烟离他们还很远。正是在这种松散的戒备和轻敌的心态下,张朝发将载满炮火的英舰判断为是商船误入,丝毫没有应战的准备。

直到次日接到了英军的“最后通牒”,他才意识到战争已经降临到头上。张朝发怒撕书信,立即下令向英舰开炮。清军竟然主动开炮,这在英军的意料之外,军舰受损后,英军立即退出了港口。

7日清晨,英国军舰再次集结在定海港口,这一次他们直接向港口开炮,利用强大的炮火优势,轰开城门。

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清军的防御工事已经损毁大半,张朝发登上城门,与战士们坚守阵前,誓死不退。一颗炮弹落到了城楼上,张朝发左腿中弹血流不止,当场昏迷,被部下送至镇海抢救,但终因失血过多,不治身亡,十年46岁。

失去指挥官,加之城楼已经燃起炮火,定海很快被英军攻入。知县姚怀祥率城中士民与英军作战,但是文人不善武斗,加之敌我力量悬殊,姚怀祥身负重伤,仍然不愿投降英军,最终自刎而死,跟随张朝发而去。

由于张朝发初期的错误判断,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等人,诬陷其“弃城逃跑”,将城镇失陷的所有责任推到了他的身上,引起了定海镇人民极大的反对。但是直到咸丰年间,他的冤屈才被洗清。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

关天培出生于江苏淮安,鸦片战争爆发时他已经年至六旬。他是晚清少有的“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之一,曾全力支持林则徐虎门销烟,与林则徐、邓廷桢等被称为禁烟名臣。

1841年1月,中英双方谈判无果,义律发起虎门战役(又称第二次穿鼻海战),强攻沙角、大角炮台。这是关天培与义律的第二次交手,前年的第一次穿鼻海战,关天培连续六次击败英国商船的挑衅,威名在外。可这一仗却截然不同,经过了半年的战争,虎门守城的将士少了大半,沿岸的炮台工事也多有损毁。关天培除了对防御工事进行整修加固外,曾经多次向两广总督琦善请求援兵。但是琦善却以200绿营兵敷衍了事。

没有防卫、没有援兵,关天培得知这是一场根本打不赢的战争。但他没有选择退却,而是决定抗战到底,以身许国。关天培一向以清廉自称,开战前他变卖了仅有的一些家产,把钱财分散给愿意同他坚守阵地的士兵,让他们寄回家中。

2月26日,英军攻入虎门,关天培率兵在靖远炮台阻击来犯之敌。此时的关天培受伤十余处,但仍然坚持在阵前指挥。最后,这位年逾六旬的英雄将领身中炮弹,当场身亡,同他共守炮台的400多名将士全部壮烈殉国。

定海三总兵——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

第一次定海之战后,英军撤离了定海,清政府意识到定海的防卫之重。张朝发殉国后,清廷任命葛云飞为定海镇总兵,防卫定海。两江总督裕谦又调来安徽寿春镇总兵王锡朋、浙江处州镇总兵郑国鸿,协力防守定海。时称定海三总兵。

1841年9月,英军再犯定海,26日起英军开始试探性的进攻定海。三总兵共同防守定海镇,与敌浴血奋战六昼夜。

10月1日,英军发动总攻,兵分三路、水陆配合进击定海。时王锡朋镇守晓峰岭、郑国鸿镇守竹山门,而葛云飞则据守土城,当敌要冲。

在正面炮火的掩护下,一小股英军率先从晓峰岭登陆,并建立阵地炮轰晓峰岭,王锡朋率军战至最后,英勇牺牲。随后英勇攻入竹山门,郑国鸿率部顽强抵抗后,当场殉难。

晓峰岭和竹山门被攻破后,英军主力向土城进逼。葛云飞率领二百多名勇士杀入敌阵,与敌军展开近战,全身受伤数十处,仍坚持砍杀敌军。最终被炮弹击中胸口,英勇献身,其部下均奋战到底,壮烈牺牲。

葛云飞牺牲时,身上还披着母亲亲手为他染黑的孝服。出任定海镇总兵时,他正为父守孝。母亲在得知前线战事的消息时,将其孝服染黑,并叮嘱他,“国之忠臣,即家之孝子”。

两江总督——裕谦

定海失陷,英军占领了舟山群岛。经过了短暂的休整,英军旋即率舰队北上镇海城,镇海之战爆发。

定海失守后,两江总督裕谦亲临镇海坐镇指挥。博尔济吉特·裕谦,出身蒙古镶黄旗。然而裕谦出生时,因为父亲犯错惹怒朝廷后病故,因而他家道中落,小小年纪便寄人篱下。为了能够再次重振家门,他选择了八旗子弟最不屑走的科举之后,从此一步步成为封疆大吏。

身为读书出身的儒将,裕谦与其他已经成为软骨头一个的八旗子弟不同,他的身上还有着蒙古民族的那种骁勇,再加之从小熟读诗书,其见识也比那些自废武功的满蒙贵族强出百倍。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时,他是少有的支持严禁鸦片的满清大臣。

10月9日,英军进犯镇海。裕谦冒着敌人的炮火,登上城楼,亲自擂响战鼓,鼓舞士气。一方面敌人的炮火猛烈,清军的武器难以抵御,一方面军中早已弥漫着投降之风。镇守镇海前沿阵地招宝山的提督余步云丝毫不听裕谦的指挥,一心只想投降。他在招宝山早早挂起白旗,自己率领亲兵做了逃兵,将城中的数千手中出卖给了英国人。

招宝山失陷,敌人的炮火直指金鸡岭。顷刻间,金鸡岭已经是一片火海,总兵谢朝恩中炮身亡,为国捐躯。阵地接连失陷,英军势如破竹,打得清军溃不成军。

看着涌入城中的英军来势汹汹,再看看四处逃散毫无抵抗之心的清兵。此时的裕谦已是心如死灰。当晚,裕谦身着官袍朝着西北京城的方向拜了三拜,向道光谢罪后,转身毅然投入了沉泮池。

后来,裕谦虽然被撤退的亲兵用小舟救起,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裕谦早已没了生存的意志,在去往余姚救治的路上结束了他的一生。

即便是投江殉国,裕谦也不得善终。潜逃出城的余步云,把所有的责任推给了裕谦,使这位封疆大吏身后蒙受不白之冤。令人欣慰的是,余步云的谎言最终被揭穿,做了战场逃兵的他被处以极刑。

裕谦是第一鸦片战争中,唯一阵亡的封疆大吏,是牺牲的官兵中军衔最高者。

福建水师提督——陈化成

陈化成出生于福建厦门的同安,儿时的他就有着鸿鹄之志,仰慕民族英雄岳飞。22岁的陈化成应募成了厦门的一名水兵。此后他战功赫赫,升至金门镇总兵。他曾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时,他调任福建水师提督,与两江总督裕谦配合,守卫大清海防。

镇海失陷后,英军打开了长江内河。由此溯游而上,企图控制长江沿岸。

闻得镇海三总兵和两江总督裕谦殉难的消息后,陈化成心中悲恸许久。感慨道:“武臣死于疆场,幸也”。

1842年6月,英军集结大小军舰数十艘,试图强占吴淞口。双方在吴淞口炮台多次发生交火。由于此前陈化成对吴淞口进行了固防,沿江26座堡垒均戒备严密,英军的阴谋没有直接得逞。

在击退敌人的多次进攻之后,继任两江总督的牛鉴扰乱了所有的进攻计划。起初牛鉴畏英如虎,他主张与英国议和,避免战争,在陈化成的多次劝阻之下才改变了主意。

看到陈化成御敌有术,重伤敌军多只战舰。牛鉴不甘心功劳就此落入陈化成的手中,因此匆忙赶到前线指挥,想要与陈化成争功。就是这一行为,使他暴露在了敌人的炮眼之下。还未到前线,牛鉴的轿子旁边就落下了一颗炮弹。炮弹炸开,吓得牛鉴连滚带爬出了轿子,紧接着就带着部下溜之大吉。牛鉴等人的逃脱,令前线的战士误以为英军已经登陆,闯进了镇海城。顿时,阵前打乱,东炮台的守军纷纷不战而溃。东炮台拱手让给了英军,英军由此登陆,由背面向西炮台包抄。前后夹击、腹背受敌,情势危急。65岁的陈化成拔出佩刀,率领将士们冲进敌中,展开近战。然而手中的佩刀终究是敌不过英军手中的来福枪,陈化成身中数弹,他牺牲前的最后一句还在呼喊将士们向前杀敌。

陈化成血战吴淞口,用鲜血护卫了长江大门,吴淞口一战也成为英国战舰损毁最多的一战,这都得益于这名老将的治军严明。


吴淞口失守后,英军很快占领了上海,清政府已无心再战,委屈求和,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把香港岛拱手相让。


1842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对外作战,以中国的失败告终。纵然是清政府的无能让中国人蒙受了屈辱。但是那些在强敌面前,抵御外辱、视死如归的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在近代反帝战争的历史上写下了他们英勇的一笔,后人应当记住他们的名字。


今年是2022年,距离那一次失败足足过去了180年,如今,祖国强盛,足以告慰先烈。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关于鸦片战争的故事有3

  编者按:6月26日,是第33个国际禁毒日。毒品危害巨大,一旦染上毒瘾就很难戒除,自己的人生、家庭的幸福都会毁掉。本期《闽南故事》栏目,特地联系上宝盖镇挂片干部卢俊杰,由他来与我们分享苏厝鸦片战争英烈张然的故事,呼吁海内外乡亲共同抵御毒品的危害。

  日前,宝盖镇苏厝村的路边多了一幅墙画,一位历史人物的故事开始被村民所熟悉。他就是苏厝村鸦片战争时期的抗英英雄、官至三品的张然。把先贤的故事翻出来的是宝盖镇挂片领导卢俊杰。对历史很有研究的他花了很多时间,翻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整理出张然的生平与英雄事迹。

  在鸦片战争爆发180周年和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咱厝这位在鸦片战争中抗击英国侵略者而英勇牺牲的英烈。

  从一介草民到 水师三品将领

  清朝乾隆年间,张然(讳然,名小凑,字守约)出生在与闽台著名通商口岸蚶江港“一水之隔”的龟湖,也就是今天的苏厝村霞库角落。

  张然出身贫寒,年轻时误入歧途。“但他从小尚侠好义。”卢俊杰介绍说,历史资料显示张然很有正义感。

  张然的人生转折点出现在嘉庆十三年,也就是1808年。那年冬天,张然加入福建水师。自此,他严守水师纪律约束,取字“守约”。成为一名清军水师中小头目后,张然积极为闽台对渡通商出力,率队伍为过往商船保驾护航。

  从一介草民到一度沦为海贼,再到水师士兵,最后升至将领,张然一路走来充满了传奇色彩。自从加入清军水师后,他屡著战功,一路升迁,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任闽安左营都司(正四品),次年再次被提拔为福建水师后营游击(从三品)。

  保卫厦门 顽强抵御侵略者

  晚清时期,英国奸商为攫取暴利,大肆向我国沿海走私贩卖鸦片毒品,严重毒害中国百姓。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不久,战火烧到了厦门。

  道光庚子年六月初四(1840年7月2日),9艘英军船舰从广东一路向北驶来,直抵厦门。闽浙总督邓廷桢率清军在厦门打响保卫战。

  “张然任闽安左营都司,一边积极备战,筑建炮台,组织海防;一边带领将士在福建沿海全力禁烟销烟,打击侵略者鸦片毒品走私。”卢俊杰说。当英军战船驶进厦门港,张然主动请缨,冲在抵抗侵略者的最前线。张然等200余名清军在厦门岛南海岸架炮,向侵略者的战舰开火,取得了第一次抗英保卫战胜利。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张然与南澳左营游击署水师前营游击任经猷、清军陆师延平副将灵德等人率领的清军接连击中英军战舰,重重地打击了侵略者。

  冲锋陷阵以死卫国

  接连进犯而未能轻易取胜,然而英军并没有因此罢休。1841年8月25日,英军2519名官兵再次侵犯厦门。这一次,他们带来了坚船利炮。据记载,当时英军的战舰包括载炮74门的“威厘士厘”号(Wellesley)和“伯兰汉”号(Blenheim)等多达36艘。

  8月26日中午,厦门海面上突然传来巨响,英军36艘战舰火力齐发,向清军各大炮台发起总攻。张然面对军事巨大的实力悬殊,临危不惧,他与众将领奋不顾身,冲在炮台前,指挥应战。持续四个小时的炮击,炮声响彻岛内外,海面上硝烟四起,如黑云压境一般。可以想象,当时战争的激烈。

  清军落后的军事最终还是没能抵抗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一个个炮台沦陷,一名名将士壮烈牺牲。见状,闽浙总督颜伯焘等主帅从厦门岛撤退到同安县城。不过,张然坚守到了最后。他明知鼓浪屿守军即将弹尽粮绝,也知道主师已撤离,但他誓死卫国。

  眼见英军已登陆,从四面八方围夺炮台,张然脱掉笨重的盔甲,挥起大刀,带着部下,摆出了流传于家乡(石狮一带)的宋江阵,欲与侵略者来一场你死我亡的肉搏战。他对部下说,“吾死于此,尔曹努力。”

  有心杀敌,无力回天。那是多么激烈与悲壮的场面!张然与坚守到最后的将士们,先后牺牲。

  这场战争后,清廷大理寺少卿苏廷玉撰文赞叹:“当厦门失陷时,众皆遁,(张)然独奋不顾身,以死报国,虽官止参将,而忠勇过人,视死如归,得其死所,然亦人杰矣哉!”据记载,张然壮烈牺牲后,清廷恤典追封其为“参将”,这是武职正三品的官衔。图为卢俊杰向学生讲述张然的英雄事迹

  (记者 林智杰 颜华杰)


来源:石狮侨报

04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