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丽姿网 > 美文故事 > 美文故事

关于蓝色摄影的故事有哪些

钱江晚报2022-11-22美食美味人已围观

旅居舟山东福山岛5年,小伙拍下绝美“蓝眼泪”,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钱江晚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关于蓝色摄影的故事有哪些1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黄莺 通讯员 张宸刘佳鑫

7月17日晚上,在接到朋友“胖哥”的电话后,胡颖带上拍摄设备赶到舟山东福山岛日出平台。这是他今年第三次拍摄荧光海,也就是“蓝眼泪”,也是他今年拍得最满意的一次。

在舟山东极岛最东边的东福山岛上,自由摄影师胡颖与蓝眼泪的故事,已经持续了整整五年。

头上是深邃的星空,脚下是如梦如幻带着“蓝眼泪”奔腾而来的海浪,这样的美景真的是“出圈”,近些年,越来越多人专程去海边追蓝眼泪。

今天,我们想借胡颖的故事,来讲讲东福山岛上追蓝眼泪的故事,浙江沿海也有这样的美景。同时,也来秀一下蓝眼泪的美图,科普关于蓝眼泪的相关知识,“美”是蓝眼泪的一面,“危险”则是它的另一面。

1】义工旅行邂逅蓝眼泪

成为岛上唯一的“风光摄影师”

1996年出生的胡颖,是江西抚州人,与东福山岛的缘分始于2017年,那会儿他还在读大二。“暑假准备边打工边旅行,看到了东福山岛有个岗位,就到舟山来了,我自己也没想到,在岛上断断续续住了5年。”胡颖解释了一下现在大学生中流行的“义工”旅行,找一家景区的民宿做打扫卫生等工作,民宿包吃包住,就可以实现边打工边旅游。

他当年找到的民宿并不是在大家都熟悉的东极诸岛(对东极镇所辖的所有岛屿的总称,其地理上的正式名称应该是“中街山列岛”)的主岛庙子湖岛,而是东极诸岛的最东极——东福山岛,“东极诸岛由大大小小28个岛屿组成,其中适合游玩的有四个岛,分别是庙子湖岛、东福山岛、青浜岛和黄兴岛。主岛庙子湖岛是电影《后会无期》的取景地,现在游客去得最多的就是这里,而东福山岛相对更小众,更原生态。”

△胡颖拍摄的台风天中的东福山岛。

20天在东福山岛上半工半游的日子,让胡颖彻底爱上了这座岛,“有朝霞落日,有漫天星斗,有蓝眼泪海,还有淳朴的当地人,热情的游客,后来我就想留下来。”

他还记得第一次遇见蓝眼泪时的震撼:“就是一个普通的夜晚,我像往常一样,吃过晚饭,在海边的日出观景平台附近散步。那天晚上海风很凉爽。我看浪打礁石时,沿岸海水不断出现荧光的蓝点,仿佛碎钻倾洒进海里,当时就看呆了,觉得这样的海里随时会跳出一条美人鱼。”

这是他第一次偶遇蓝眼泪,在这之后,只要没事,他就会去海边碰运气,期望与童话般的蓝眼泪不期而遇。

“我拍了五年蓝眼泪,2017年拍到了非常美的图片,后来卖给当地媒体,很有成就感。”胡颖说,2018年毕业后,他就在东福山岛开始了海岛旅居生活。

五年时间,他在岛上不仅和人混得很熟,和这片海域也混熟了,虽然还是不会游泳,但是他只要穿上救生衣,就敢跳进海水里玩。后来他在岛上开民宿、当导游和风光摄影师,不得不说蓝眼泪是缘分中重要的一部分。

△胡颖工作照。

2】与山海一起见证旅人的喜悦与遗憾

不了解蓝眼泪,可能与它擦身而过

胡颖在东福山岛上旅居的时候,结交了不少爱摄影的好友。朋友来岛上找他玩,胡颖就会在晚上带他们去海边看荧光海,“我一定要把我的快乐和其他人一起分享。”

“原来很多人都去福建平潭追蓝眼泪,但其实舟山东福山岛这里的也有很美的蓝眼泪。”胡颖说,“东福山岛的人很少,岛上很大部分没有人造灯光,所以看星星、看蓝眼泪的环境都很赞。”

这些年,胡颖也见证了越来越多的人来东福山岛追蓝眼泪。“情侣或闺蜜组团来追蓝眼泪的人比较多,男生专门来看蓝眼泪的少些。”他还有个有趣的发现,“蓝眼泪和荧光海,其实是一件事,但是现在大家更喜欢叫蓝眼泪。”他猜原因大概是“蓝眼泪”的称呼更浪漫,还有人给了一个更浪漫的称呼——“天使的眼泪”。

不过,如果对蓝眼泪的了解不够多,可能会出现“相逢不相识”的情景,“最近我带朋友去看蓝眼泪,就遇到一些游客在海边,他们遗憾这次来没有遇到蓝眼泪。”胡颖说,其实那天是有的,就是不明显,“我就带着他们找角度,看礁石边一闪一闪的就是。后来,这些游客看明白了之后就非常兴奋,然后在海边各种角度和参数,想拍一张属于自己的蓝眼泪。”

胡颖说,这样的游客其实很多,他要是遇到了,也会介绍一下蓝眼泪的拍摄参数。

“追蓝眼泪一定要仔细,不是大片大片的才是蓝眼泪,有时候就是星星点点藏在礁石边,仔细看就能看出来,就像海里有萤火虫一样,要是配合漫天星光倒映海里,零星的蓝眼泪也是很美的。”胡颖说,追蓝眼泪要有方法和角度,有时候明明有蓝眼泪,别因为认不出,错过了,“那是真的可惜”。

不过,追蓝眼泪而来、遗憾而归的人也很多。胡颖记得2020年有一对情侣专门为了看蓝眼泪来东福山岛,那次白天天气不错,按照胡颖的经验,晚上看见蓝眼泪的概率应该不低。“但是很不巧,我陪着这对满怀期待的情侣去海边,连星星点点的蓝眼泪都没有。女生特别失望,都快哭了。”胡颖一直记得那个女生的遗憾,也一直记得男生为了让女生不那么失望,反复强调以后还会陪女生再来等蓝眼泪,“他们没看到蓝眼泪,我看到爱情了。”

3】从春分到秋分,都可以和蓝眼泪求偶遇

拍摄蓝眼泪,带什么设备有讲究

想要看到蓝眼泪,并且拍下蓝眼泪,有什么技巧吗?

胡颖这样介绍:受水温影响,夏半年(指的是从春分到秋分这一段时间)是蓝眼泪高发的时间段,而此时恰好也是北半球观赏银河的最佳时间,繁星与蓝眼泪交相辉映,便有了星辰大海同框的场面。

“从春分到秋分,都可以来东福山岛和蓝眼泪求个巧遇。”胡颖说,他在岛上每天都去散步,但是蓝眼泪的出现没有什么很明显的规律,“真的要看缘分”。

而对于地点,东福山岛的开发尚不成熟,正是因为岛上常住人口少,所以极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生态环境。“我在岛上这些年,几乎岛上的人都认识了,常住的也就五十几个人。”胡颖说,原生态也是岛的迷人之处,保证了观测蓝眼泪和星空的较好环境,“西边码头地势低,且更靠近海,是理想的观看和拍摄位置。”

日常拍摄前的准备工作,他会带好三脚架、手电筒,提前看好潮汐表,避免因涨潮被困造成危险,“还要避开月光明亮的晴朗地带,才更容易拍到银河与蓝眼泪。”

去拍蓝眼泪带什么镜头合适?

“如果是专门拍蓝眼泪,定焦、长焦都可以,或者带上一个70~200的变焦也可以;如果要同时拍蓝眼泪和星空,最好是广角。”胡颖建议。

4】关于蓝眼泪的科普

这么美的蓝眼泪当心“有毒”

如梦似幻的蓝眼泪到底是什么,蓝眼泪可以用手触摸吗?针对蓝眼泪的各种问题,我们咨询了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佟蒙蒙。

问:蓝眼泪到底是什么?

“蓝眼泪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夜光藻这样的海洋生物发光活动的现象。”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佟蒙蒙解释说。夜光藻是一种单细胞浮游生物,属于甲藻的一种,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它的形态,发光原理是因为体内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夜光藻大量繁殖和聚集,就有了“蓝眼泪”的情景。

夜光藻,通过光合作用和摄食两种方式生长。在浙江附近海域,5月到6月夜光藻开始大量生长、繁殖和聚集,在海域聚集达到一定量后,在受到海浪刺激或外界冲击时,就会发出浅蓝色的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蓝眼泪。所以6到7月,是传统意义上蓝眼泪爆发的时间。

问:为什么会在晚上看到蓝眼泪?

其实白天,也会有夜光藻,但是这么亮的日光,藻类的光芒肯定被掩盖了。

问:蓝眼泪可以触摸吗?

许多游客为了使蓝眼泪发光更明显,会使用搅动海水、用衣服抽打等方式刺激夜光藻,大部分人接触夜光藻后不会有不良反应。但有外伤、皮肤敏感、对藻类过敏的人群,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刺痛甚至出疹子等症状,所以最好不要碰含有蓝眼泪的海水。

问:蓝眼泪很美,但越是美丽的事物,就越可能有“毒”,有人说蓝眼泪的爆发其实也是一种海洋污染?

佟教授说:“夜光藻本身无毒,但蓝眼泪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像是海洋发出的一种生态警告。”

其实夜光藻形成的另一种现象,大家可能在报道里看到过很多:白天夜光藻在阳光下呈红色或绿色,高密度聚集时会形成另外一种海洋现象——赤潮。不过,一般情况下,夜光藻增加,只要密度没达到形成赤潮的标准,对海洋生态不会有太大影响。

遇到夜光藻数量有所增加,蓝眼泪爆发,也不用过度恐慌,因为它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十分复杂,比如水体的富营养化、夜光藻本身竞争力增强、食物增加、洋流、风力、晴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能简单归咎为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

但在游客们“追泪”、配套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佟教授特别提出:“蓝眼泪是自然环境下的产物,千万不能为了打造旅游卖点,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人为制造蓝眼泪。”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关于蓝色摄影的故事有哪些2

“海洋有多重要?我列举其中的三条:1.地球上一半的氧气来自于海洋,保证着每一个生命的每一口呼吸;2.海洋吸收了大约1/3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抵御气候变化;3.海洋覆盖了地球71%的面积,巨大的水体流动调节了全球的气温和降水。以上任意一条不运转了,对我们都是巨大的灾难。”

这是摄影师海和蓝的一条微博,点进他的主页,就会看到满眼的蓝色,且这些蓝色各不相同,各具特色。海和蓝是一位90后摄影师,他的名字和微博将自己的两个特色直接展示在粉丝面前,“海洋”和“蓝色”是他摄影作品中最有标识性的两大元素,也造就了独属于他的个人风格,迄今已经吸引了350多万粉丝关注。自2014年开始,海和蓝用6年时间拍摄了10万余张关于海洋的素材,目前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中,被众多网友称为“中国只拍蓝色大海的摄影师”。

正值8月19日世界摄影日的到来,海和蓝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的采访。回顾走上摄影之路的经历,海和蓝表示,海洋和蓝色是他的人生的必需品,蓝色并不代表忧郁、悲伤和孤独,而是代表着希望。

陕西·黄土的黄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渴望见到海洋

在读大学以前,海和蓝从来没有真实地见过海洋。出生在陕西的他,见到最多的是黄土高坡,就像初中背诵过的课文一般,“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儿时的他只能依靠电视来获得对海洋的认识,《动物世界》便是其中之一。“7岁以前,我们家住在窑洞里,吃水都很困难。那时看过《动物世界》和一些电视剧之后,对海洋难以忘怀,浩瀚、宽广、大气磅礴……那是完全不同于黄土高坡的世界。”

“山的那边,是海吗?”带着课文中的问题,海和蓝想要实现看海的愿望。“高中时,我的成绩不太好,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甚至一度想去当厨师。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绘画,学习绘画之后让我找到了自信。”海和蓝回忆道,“去海边读书”成为他的理想。因此,高考填报志愿时海和蓝选择了陕西省外的学校,最终得偿所愿前往厦门读书。

2011年秋,到厦门之后,海和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海边。“当时与室友一同去海边玩,我立刻跳进海里游泳,第一次见到海洋的心情实在是难以表达,激动是不言而喻的。”正是高考时的选择,使海和蓝在海边生活了许多年,不过,他也从未忘记过黄土高坡的颜色,他说:“那种黄色和海边沙滩的黄是相似的。”

起初,海和蓝学习油画专业,作为“中二”的大学生有着莫名的自信,“当时以为自己的油画作品是最厉害的,靠画画赚钱不在话下”。随着学习和见识的日益增长,海和蓝就越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对油画的兴趣也变得越来越弱。2014年,大三时的选修课,让海和蓝重新找到了方向。“视觉传达”“商业摄影”两门选修课引起他的注意,他发现自己对于摄影的兴趣已经超过了绘画。

于是,海和蓝拿起了相机。他清楚地记得,买下第一款相机花了6800元。“我对相机的要求不高,能够正常拍摄就足够了。和很多人一样,刚开始拿相机会一直拍,但只是处于一种好奇和模仿的阶段,风格更是无从谈起。我只能不停按快门找感觉,在社交平台上学习各式各样风格的摄影作品。好在我临海比较近,几乎都在拍摄海洋。”海和蓝解释道。

毕业之后,海和蓝才深切体会到摄影和大海对他的重要性,他认为这两者对自己而言“就像是溺水者抓到求生浮木”。

厦门·多样的蓝

在不同的时段

海洋有着不同的蓝色

毕业之后,海和蓝留在厦门工作。“我当时就想找一份清闲的工作,方便创作。但是,现实总是骨感的,这样简单的需求,我却没能实现它。”海和蓝苦笑道。

他认为自己在毕业后狠狠“跌了两次跟头”,用了很久的时间才“重新站了起来”。“第一份工作没过多久,公司就倒闭了。之后,我进入另一家公司时却被骗,遭遇到金融传销组织,把我骗去福州,直到高层被抓,新闻爆出来之后,我才被解救出来。”那时,没人告诉他应该怎么走,所以难免走一些弯路,“为了能够生活下去,我去了一家负责拍摄服装的公司上班,尽管日薪很低,经常加班,但这份工作至少可以让我喘一口气。”

尽管如此,海和蓝仍不甘心,觉得自己“不能一辈子这样下去”。之后,他开始从自己擅长的事情着手,积累拍摄经验,并利用厦门的地理优势,试图在海边进行创作。

海和蓝几乎每天都去海边,时间一久,他迷上了大海在不同时段的颜色。有时,他常常在半夜顶着困意,去海边蹲点,一直拍到日出。“我记得还在凌晨五点的环岛路看早霞,和模特冒着风雨拍摄,拍完之后我们还去吃了沙茶面。”海和蓝从来不觉得疲惫,他认为只要“看到关于蓝色的一切,就会变得很开心”。

在他的眼中,海洋不只有一种蓝色,而是有着各种深浅的蓝。“我常去厦门的观音山,那里是太阳升起来的地方,所以我经常三四点钟就起来去拍摄,那时的海面是最干净的,也是最平静的。阳光反射在海面,波光粼粼,蓝色是清淡的。太阳逐渐高升,蓝色也会随之变深,到达正午时,蓝色是透亮的。傍晚的夕阳之下,蓝色竟会透出一种金黄色的感觉。到了深夜,也是我最喜欢的拍照时间,我称之为‘蓝调时刻’,因为那时的蓝色是非常治愈的,那是最深的蓝。”海和蓝描述道。

他抓住一切可以拍照的机会,跑去海边,按下快门,个人风格也悄然确立,蓝色和海洋充斥着他的每一张照片。尽管按下快门的次数数以万计,但海和蓝对摄影作品的要求很严格,最终挑选出来的作品少之又少。“发布作品就像是电影上映一样,一定要精挑细选,态度要严谨而庄重。在我看来,拍摄的产出分两种,一种是照片,另一种则是作品。如果我每次都是没有想法地按下快门,那只是在重复地生产照片而已。但如果将自己的思想能够通过摄影传达出来,才能称之为作品。”

慢慢地,海和蓝的微博开始受到关注,他在厦门“重新站了起来”之后,便开始想要寻求更好的机会,去往下一个城市闯一闯。

2017年,在离开厦门前的最后几天,海和蓝再一次前往观音山,为经常合作的模特拍摄最后一组作品。那天,他突发奇想地在玻璃容器里灌满了蓝色色素的水,再让模特举着,倾倒出来,一阵风恰好经过,蓝色的水洋洋洒洒飘荡,前后两种蓝色的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按下了快门。此后,海和蓝去了上海。

上海·似海的蓝

意识到只能依靠自己之后

进入创作爆发期

上海的一家自媒体博主经纪公司注意到海和蓝,想要与他合作,这是海和蓝前往上海的契机。然而,当他到达上海之后,美好的想象破灭了,事情总是事与愿违。“在上海,我真切地明白,要走出一条路就不能指望别人,而是要依靠自己。我暗自在想,一定要多拍作品,要用作品讲话。”

其实在上海,并不容易看到海。海和蓝常去拍摄的地点是淀山湖,尽管不是真正的海洋,但他保留了作品的另一特点——“蓝”。他开始既着重于作品的视觉效果,又强调作品流露出的思想表达。他认为,作品没有达到这两点是没有灵魂的。

一次,他邀请了四名模特前往淀山湖拍摄。四人按队形排列,闭着眼睛,面朝同一方向,安静地站在蓝色的湖水中。之后,海和蓝特意让最后一位模特的脸转向不同的一边,才满意地按下快门。“我想表达的是一种社会中的从众心理,但是有一个人做出了不同的变化,我觉得那个不同于他人的人就是我。”海和蓝解释道。

2019年,尽管海和蓝并未频繁发布微博,但开始受到更多网友的关注,粉丝逐渐增至二三百万,许多网友称他是“中国只拍蓝色大海的摄影师”。海和蓝却后知后觉,当他发现微博有几百条留言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火了。

然而,海和蓝开始陷入了一段创作瓶颈期。“我会很焦虑,也总想着突破自己,但有时灵感是会枯竭的。不过,焦虑是没有用的,行动才是解决焦虑的办法。”这样的感悟来源于海和蓝看到日本摄影师筱山纪信的一段访谈。曾有人问筱山纪信:“如何度过创作或人生的低潮期?”“不管有没有遇到过低潮,坚持拍摄,坚持下去最重要。只要持续工作,就会遇到各种不同的人,然后就会产生各种契机。”这是筱山纪信的回答。海和蓝大受启发,继续坚持拍摄。

他喜欢联系自己想要拍摄的模特进行创作,再根据他们的特质来确定作品的整体走向。“每个模特都有自己独特的质感,因此我会抓拍他们最自然的一面。”在商业拍摄、个人约拍中,海和蓝也仍旧保留着强烈的个人风格。

比如,在上海滴水湖的一次个人约拍中,海和蓝让模特随机摆动,抓拍到了如同拥抱的姿势。在后期制作中,他将模特脚下的画面处理成黑白色,人物面对的却是一个巨大的窗口,中间窗口被蓝色所填满,海和蓝觉得那是“黑白世界在拥抱蓝色”。

拍过那么多次大海,海和蓝最喜欢的是三亚和陵水的那片海,沙滩上的黑色礁石,衬托着蓝色的海洋,色彩对比强烈。印象最深的则是2019年,他去菲律宾游玩,那里有六千多个海岛,他就穿梭于海岛之间看海。“一天晚上,我看到了‘海上生明月’,超级月亮从蓝色的海洋升起,我身体最直接的反应是汗毛都竖起来了。”

此后不久,海和蓝又一次做出选择,离开上海,一路北上。

北京·《海与蓝》的蓝

我眼中的蓝

代表着希望

在之前的工作中,海和蓝多次到北京拍摄,所以他逐渐喜欢上北京,还曾在北京的一家水下摄影棚创作出自己的心境。

在拍摄过程中,模特在蓝色的水中时而潜水又时而漂浮起来,海和蓝不断抓拍,最终呈现出一种在水下飞翔的样子。“我对这个作品印象很深刻,因为这完全是我内心的一种映射。模特的状态便是我人生的经历,不断地起飞又降落,飘忽不定,但我还是想在作品中体现出一种渴望飞起来的感觉。”海和蓝解释道。拍摄这张作品非常考验模特,水中难以把控的浮力,让模特对姿势的控制十分困难,只能不断地重新拍摄才能出片。“为了克服浮力问题,我们找到了一个小棍子,才能稍微让模特稳住身体的姿势。所以,拍摄这张作品最重要的不是我,而是模特。”

海和蓝成了“北漂”,来到北京后,正值疫情暴发初期,他还试着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疫情受灾地区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2020年3月,海和蓝邀请8位插画师,共同设计了一本电子刊物,这本杂志的名字叫做《海与蓝》。“我在极其困难的时候,因为摄影和大海,给了我许多力量。在我看来,蓝色是治愈的色彩,代表着希望。”海和蓝解释道。《海与蓝》的3月特刊中,几个封面上分别写道:“《希望》希望的曙光一定会到来”“《天空之海》疫情好了,我们再去海洋馆”“《花海》做个约定,陪我去武汉看花海吧”……不久后,海和蓝还将电子刊物获得的万元收益全部捐给了武汉的疫情灾区。

不过,杂志的出品持续了一年后就暂停了。海和蓝认为杂志的创作开始拖慢自己作品的拍摄进度,他希望能够保持创作,因而开始游走于多地,或是到有海洋的城市,或是在内陆城市寻找蓝色元素。自2014年以来,在6年的时间里,海和蓝没有停止过拍摄,“五六个硬盘都存满了照片,总共积累了十万余张素材”。

今年上半年,海和蓝先后去了青岛、黄山拍摄,还在云南待了许久,之后又去了西藏。在那里的夜晚,他直观清晰地看到了银河,不论是心灵还是身体都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觉得自己看到了一种宇宙的蓝色。

海和蓝说,“经常会有人问我,一直拍蓝色会腻吗?我总回答说每天都在喝水,但没人会觉得腻。所以,海洋和蓝色是我的人生必需品。”他在云南、西藏、新疆等地,拍到过许多丰富的颜色,但创作的时候仍然会以蓝色为主,“我在当地看到蓝色时,还是会很开心。这些地方的蓝天,是一个重要的蓝色元素,还有许多湖水,蓝色的元素从不缺。”

只不过,海和蓝需要再一次寻找新鲜感,他已计划在今年冬天来临之前,搬离北京。“安稳的环境会刺激到我,长期待在一个地方让我觉得自己没有任何的变化。这次我打算向南出发,去温暖的海域再生活一段时间。”

关于未来,海和蓝表示,打算重拾油画,将之与摄影作品相结合,希望能够突破自己。“另外,我还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在路上,不断地到下一个地方继续游离。”

文/本报记者 韩世容

供图/海和蓝

关于蓝色摄影的故事有哪些3

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与艺术学院购买了银版摄影术的发明专利权,并公之于世。这一天便成为世界公认的摄影术诞生日。

今年,在摄影术诞生183周年纪念日,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摄影师王玉明收到一份来自星球研究所的特别礼物:一款特制的摄影术诞生纪念日的海报模板。

王玉明。

王玉明将自己在大悟仙居顶拍摄的星空图篏入模板,得到一张独属于自己的纪念日海报,他很珍视。摄影艺术带给人类无与伦比的想象和美感,不都得感谢摄影术的发明么?而且,这份礼物只赠给曾在星球研究所发表过作品的摄影师。

“让我们的眼睛成为所有人的眼睛”——海报上的主题语,既是摄影的真意所在,也是王玉明在摄影之路上的追求和感悟:“把美妙瞬间变成永恒,让更多人看见,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仙居顶星空。城市摄影队王玉明 摄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王玉明今年的另一个高光时刻,是他个人9幅作品入选中学读物《武汉湿地故事》,用自己的发现和创作,将湿地之美带进课堂,向青少年展示武汉的自然宝藏。

他工作和居住在蔡甸,常常去国际重要湿地沉湖,以及后官湖、桐湖、索子长河、府河、安山等湿地拍摄。因为去得早,几乎无人,成群的鸟儿未受打扰,正在享受清晨的安宁静谧,他悄悄拍下了许多精灵翔集、翩跹齐飞的美景。

城市摄影队王玉明 摄

城市摄影队王玉明 摄

城市摄影队王玉明 摄

城市摄影队王玉明 摄

2017年冬天,黄山大雪封山,原计划上山的王玉明改道去宏村。凌晨5点多,大雪映得屋外有亮,王玉明不顾寒冷,拿起三脚架就出门转。

湖边空无一人,枯荷上停着一只翠鸟,仿佛冻住了,一动不动。王玉明轻手轻脚,调大光圈,突出小鸟和枯萎的莲蓬,将荷塘、白雪、石桥等背景虚化,烘托意境。

这张《宏村翠鸟》入选《中国摄影报》2018年“记住乡愁”全国摄影大展。那时,王玉明刚刚正式玩摄影不久,入选给予他莫大的鼓励和动力。

宏村翠鸟。城市摄影队王玉明 摄

蓝喉蜂虎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小鸟”,王玉明在红安七里坪的沙地滩涂上偶遇它们,不停追拍。

一只蓝喉蜂虎仰头捕食蜜蜂,另一只痴痴望着,蓝色的喉部、绿色的胸部、栗色的头顶——小鸟多彩的外形、生动的体态,在他的照片中清晰呈现。

星球研究所制作中国鸟类特辑《1400多种中国鸟,你认识多少》,精选收录王玉明这张照片,对蓝喉蜂虎进行单独介绍。

蓝喉蜂虎。城市摄影队王玉明 摄

这几次高光时刻,让王玉明“特别有成就感”,笑称自己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摄影中都是我走过的路

美国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说:“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爱过的人。”

王玉明特别推崇这句话,他的摄影中也都是他走过的路、吃过的苦、冒过的险。

玩摄影前,他热衷自驾游,拿着一部傻瓜相机随便拍拍风景,2017年开始正式学摄影,上过培训班,阅读摄影书籍和报刊,向老手请教,并在摄影学院进修过。

西藏纳木措风光。城市摄影队王玉明 摄

安徽石城晨曲。城市摄影队王玉明 摄

意大利五渔村。城市摄影队王玉明 摄

西藏之行、阿尔卑斯山之旅、九真山追星星……行摄途中,王玉明穿行过魔鬼公路,见到过泥石流肆虐,在缺氧情况下堵车十几个小时,难受至极。

拍摄太过投入,他差点滚下阿尔卑斯山的陡坡,双脚陷入湿地的软泥拔不出来,经呼救才脱险。

屡次临危,他也没有放弃摄影之路,反而探索的热情更浓,尝新的劲头更足,不断尝试星轨、禅意、人物、纪实等各类拍摄题材,更新自己。

王玉明说:“当下社会比较浮躁,而禅意摄影追求清雅、简约、宁静的内涵。拍星空也是这样的视觉表达。漆黑的深夜,万籁俱寂,透过镜头静静地看星星,看天体运动,有一种空灵的感觉,让内心宁静。”

(长江日报记者胡蝶 策划金思柳)

加盟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你拍我发,快乐玩摄影

我们拉你进群

(如已入群,无需重复添加)

【编辑:赵可】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