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丽姿网 > 美文故事 > 美文故事

思政课上的战役故事有哪些

人民网2022-11-30美食美味人已围观

一堂特殊的思政大课,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人民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思政课上的战役故事有哪些1

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与人民网联合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9日下午在人民日报社人民网“云开讲”,全国高校学生5027.8万人次通过人民网、人民智云客户端、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人民视频客户端、咪咕视频客户端、学习大国公众号等观看了在线直播,相关网站、客户端、社交媒体总访问量达1.25亿人次。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艾四林、秦宣、王炳林、冯秀军4位教授,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门必修课教学内容,解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防疫战疫一线的感人故事,发挥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艾四林教授以“在抗击疫情斗争中深化理论认识”为主题,围绕“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构建战疫命运共同体”3个方面同广大学生进行了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秦宣教授以“疫情大考告诉我们了什么”为题,分析了疫情大考带给我们的启示。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炳林教授以“总结历史经验,增强必胜信心”为题,重点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防疫斗争和中华民族从磨难中奋起的历程。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冯秀军教授以“战疫里的最美青春——谈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主题,聚焦“90后”“00后”青年群体,鼓励青年人扎根中国大地,谱写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大写青春。

本次思政大课旨在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优势转化为支持防疫斗争的强大力量,坚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深刻认识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万鹏、熊旭、任一林、吴兆飞、何淼、郝孟佳)

《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10日 12 版)

思政课上的战役故事有哪些2

“疫情之下,学校在‘形势与政策’课中融入东北抗联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让我们深深地为这片英雄的土地感到自豪。疫情过后,一定要去杨靖宇将军殉国地致敬英雄。”日前,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学生罗蓉在观看影片《白山黑水铸英魂》后写下这段感悟。

自此次吉林疫情暴发、高校学生进入静态管理模式后,长春理工大学党委因势利导,把非常时期的特殊情境转化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契机,充分发挥思政统领作用,组织开展“抗疫思政”专项行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认知国家力量,承担青年使命。

红色影视撒入“思政盐”

吉林,一片被无数革命志士鲜血浸染过、被无数奋斗者汗水浇灌过的土地,红色是她最厚重的底色。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利用大学生文化生活集中的特点,通过线上课堂、腾讯会议等方式组织学生观看《白山黑水铸英魂》《跨过鸭绿江》等蕴含丰富革命精神和厚重东北文化特色的历史文献纪录片,作为鼓舞士气、团结抗疫的“加油包”,凝聚爱党爱国的青春力量。

“曾经,白山黑水铸就了英雄;如今,绿水青山养育了后代。前有先烈们的付出,后有疫情之中守护我们平安的老师、勇敢逆行的学生志愿者。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

自3月中旬校园封闭管理以来,学生们通过课堂讨论、撰写影评、分享心得体会、撰写实践论文等多种方式,纷纷表达对英雄的敬重、对国家的热爱。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学生那庆宇感慨,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想教育活动,从“可听”到“可视”,从“感动”到“触动”,通过看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学知识、强信仰,主动肩负青年人的时代使命。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春燕介绍,红色经典影视作品是对历史的艺术表现,更有一种穿越时空的精神价值。疫情期间,学校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4门课程为主导、以形势政策课程为拓展、以网络实践教学课程为补充,推进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传授与红色影片精神价值引领融为一体,在封闭的校园掀起了书写红色信仰的热潮。

思政大课讲出“真理味儿”

学校实施封闭管理,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既是一场特殊考验,又是一本最生动的思政课教材。前些天,一堂由长春理工大学18000余名在校学生共同聆听的思政大课在网络平台上开讲。

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位教师分别以“艰难与坚持”“自由与选择”“责任与荣誉”为题,把思政理论与发生在师生身边的真实抗疫故事贯穿融合,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封校生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面对隔着屏幕的一群“00后”大学生,如何让他们在封校期间发自内心听从学校指挥又有思想认识上的提升,主讲教师郑寰宇费了一番脑筋,“遵守防疫规定,控制本能欲望,是基本的要求。要改变世界,我们就要首先改变世界观,而世界也必将因此改变。”有着法学学习背景的他展开充分的辩证分析。

曾获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的主讲教师刘艳萍,课前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调研。“在过去的800多天中,我们的生活与抗疫紧密相连,也许学生会抱怨,”刘艳萍说,“但是疫情面前,没有人是旁观者,每一个人都是责任人。我们要坚持制度自信,不能被西方带乱了节奏,搞乱了方寸。”

抽丝剥茧,道理自明。光电工程学院学生蔡宇航听课当天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从疫情之初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的轻车熟路;从一个个首创到现在从容应对,我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主题班会谈出“真情味儿”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疫情之下,全校509名班导师通过网络平台在各自班级组织开展了“同心战疫·我们在行动”主题班会。

“这次疫情的亲身经历,让我真实体会到了自己生在中国是多么幸运,感谢在疫情中默默付出的所有人,因为有你们的无私奉献,才有我们的岁月静好。”

“‘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号召鼓舞着我,在为同学们服务的同时,深深体会到了理工人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决心。”

…………

学生们通过讲述、歌唱、表演等形式,将疫情防控期间的所思、所见、所做、所感进行分享。

光电工程学院班导师刘智颖被学生们的真情流露感动得泪湿眼眶,“无数学生表达最要感谢与致敬的就是那些冲在抗疫一线的老师与志愿者,感谢来自社会四面八方支援学校的校友与企业,让学生们看到了中国力量与中国精神熠熠发光。”

“主题班会拉近了疫情之下师生的距离,身边党员、志愿者的无畏担当展现在眼前,他们是新时代中国先锋力量的缩影,让我当下的状态也变得更积极向上。”文学院学生沈振霞说。

《中国教育报》2022年04月25日第6版

作者:通讯员 于英焕

思政课上的战役故事有哪些3

“妈妈,你答应的14天回家,

现在都几个‘14天’了,你怎么还不回来?”

“妈妈忙完这段就回去了!”

“原来,17点吃的午饭真的很香……”

“我是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我请战!”

……



当一组组令人动容的镜头呈现时,

屏幕前的上海电力大学师生破防了。

5月13日下午,上海电力大学全体师生相聚“云端”, 同频共振同上一堂别开生面的疫情防控大思政课,聆听身边人的战疫故事,感受疫情下上电校园里的人间温暖和爱的守护。


上海电力大学把2个多月来发生在校园里的抗疫故事化作鲜活的思政教材, 在这堂大思政课上,围绕“师生携手共克时艰”“八方驰援同心抗疫”“ 千言万语静待春天”3个篇章,生动讲述了上电师生逆流而上、奋战坚守的抗疫故事。



故事里,已近两个月没有离校回家的沈梁燕,只能在忙完校卫生所的工作之后,偶尔通过电话和视频表达对家人、爱子的思念和牵挂。可她最心疼的却是年过五旬的学校医务工作者,日夜坚守连轴转地为万余名在校师生测核酸、保健康。镜头里的沈梁燕一度哽咽了,屏幕前的师生也泪目了。


“同学们,不要怕,我会一直陪着大家”,平均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全天候随叫随应,统计各种数据、关心生活需求、关注学业就业、回应家长关切……每天从黎明忙到深夜,逆行返校的辅导员鲜为人知的艰辛和忙碌,感动着台前幕后的人。



一日三餐、物资转运、垃圾处理、校园消杀、安保巡逻,这些看似平常的工作,在疫情期间却困难重重。告别亲人、舍下思念,后勤人始终坚守在战疫一线,无怨无悔。铺上纸板、垫上泡沫板,随意拼接几张椅子,就是他们的临时“床铺”。


一组红手印,一张请战书,退伍兵志愿者队伍火速组建;党员带头,勇做先锋,送餐突击队即刻上岗;还有“国护队”“天使白”“志愿红”“藏青蓝”,奔波在任何有需要的地方。



后勤保卫默默奉献、党员师生冲锋在前、辅导员逆行守护、志愿者挺身而出、社会各界爱心驰援……这堂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大思政课,深深打动了屏幕后的上电学子。数理学院研究生王威龙坦言:“上完这场云上直播课,我才真正知道目前平静的学习生活背后凝聚了多少人付出。原来我们能按时吃上的饭菜,是多少后勤人员连夜奔波多处才获得的;我们能分时段洗澡,是多少老师和工作人员绞尽脑汁周密安排的结果。”



直播平台的留言区,被同学们的感恩、感激刷屏了:“一个人的课堂让我破防了,亲爱的老师,好期待我们能在教室里上课”“全国同胞、广大校友的捐助我们都收到了,谢谢你们,让我们感受到爱和温暖”“我也是一名志愿者,我为我们可爱的学校和可爱的师生骄傲,大家一起加油!”



该校党委书记李明福表示,学校希望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这种方式,把有故事的“知”和有温度的“味”结合起来,打造一堂“有知有味”的大思政课,把战疫“活教材”转化为思政“新教材”,用生动、温暖、鲜活的方式引发学生强烈共鸣。他期待学生能够学习身边榜样,汲取奋进力量,自觉担当青春使命、扛起时代重任。

来源:浦东发布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