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丽姿网 > 美文故事 > 美文故事

外国故事改编的电影有哪些

热荐电影2022-11-30美食美味人已围观

继《信条》之后,诺兰大师终于又带来了一部新作,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热荐电影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外国故事改编的电影有哪些1

最近,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新片《奥本海默》终于亮相,放出一款十分神秘的先导预告片,瞬间便引爆了期待值。

《奥本海默》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第12部电影,由诺兰大师编剧、导演,是诺兰继《信条》之后的最新力作。

演员阵容十分豪华,集结了基里安·墨菲、艾米莉·布朗特、马特·达蒙、小罗伯特·唐尼、弗洛伦丝·皮尤、拉米·马雷克、加里·奥德曼、卡西·阿弗莱克、肯尼思·布拉纳、戴恩·德哈恩、乔什·哈奈特、詹姆斯·达西、杰克·奎德、马修·莫迪恩等,这强大的阵容简直逆天。

基里安·墨菲担任男一号,众所周知,基里安·墨菲就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御用演员,两人曾合作过《盗梦空间》、《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敦刻尔克》,但在这些电影作品中,基里安·墨菲都不是男一号。

这一次,诺兰终于把男一号的位置留给了基里安·墨菲,让他出演“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拍出了一部历史传记电影,故事根据普利策获奖书籍《美国普罗米修斯:奥本海默的胜与悲》改编。

在预告片中,便可以看出基里安·墨菲有些消瘦,看起来曾为了角色需要而减肥。

艾米莉·布朗特出演奥本海默的妻子,马特·达蒙出演原子弹曼哈顿工程区司令莱斯利·理查德·格罗夫,小罗伯特·唐尼出演反对派代表刘易斯·斯特劳斯。


从首款预告片来看,《奥本海默》有着极强的文艺气质,或许,会和克里斯托弗·诺兰以往的作品有着不一样的电影风格。

克里斯托弗·诺兰再度挑战全新的电影类型,当然值得期待,《奥本海默》定档2023年7月21日暑期档在北美上映,还要再等一年。

外国故事改编的电影有哪些2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银行家》以独特的拍摄手法,聚焦了男主的一生。真实地还原了跨种族创业的艰辛。非常励志的一部影片,值得一看。

前期可能节奏缓慢,甚至会让你觉得乏味,但是到后面开始全程都是高能的辛酸,影片中白人将种族歧视展现的淋漓尽致。而男主也因为有自己的妻子的支持,最终获得成功,果然一个男人强大的背后,就会有一个强大的女人。

男主与自己的合伙人乔以及自己的妻子,格局,思维都非常的大,从来不会因苍头小利失去了原本的原则。每个人看待问题也都很通透,最后男主站在庭上所说的那一段属于全片的爆点。

影片以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为背景,此时的美国种族制度非常严重,黑人的地位低下。而从小就在街边给白人擦鞋的男主,在见到白人可以自由地出入银行,而身为黑人的他们却不能时,他跑回家问自己的父亲原因,父亲没有告诉他直接的原因,而是鼓励了他。

等到男主长大之后,结了婚的他,在自己妻子的鼓励下,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旅。与此同时通过自己的妻子,认识了合伙人乔。男主在说服了乔后,打算对房地产进行投资,却由于当时的种族歧视的恶劣环境。男主不得不借助白人马特的帮助。

男主和乔为了使马特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对他是百般的栽培,这里真的非常的励志。而马特也勤勤恳恳地学习、努力上进。最终男主和乔借助马特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却由于马特的野心,最终导致了男主与乔破产。但是他们的这一事件却给后来的种族平等奠定了基础。

外国故事改编的电影有哪些3

‍‍

2005年8月29日,五级飓风“卡特里娜”,在新奥尔良登陆。


根据美国国家飓风中心的标准,五级是飓风的最高等级,最高持续风速超过每小时252公里。


可想而知,在大自然孕育的这么个庞然大物面前,人类何其渺小。


据事后统计,这次飓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美金,受灾最严重的新奥尔良,80%以上被淹,最深处接近5米,有1833名居民在这次灾难中丧生。



在这1833名死者里,有45人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死在奥尔良“纪念医院”里。


根据死者家属的说法,他们是被医院里一位名叫安娜·布的医生,给杀死的


安娜·布(左为角色,右是真人)


但更让家属们难以接受的是:法院审理这起案件后,居然认定安娜·布无罪。


针对这件事,美国作家谢里·芬克(Sheri Fink)走访将近两年,出版了名为《医院五日:遭受暴风雨袭击的医院中的生与死》(Five days at Memorial: life and death in a storm-ravaged hospital)的纪实文学,回顾了这件悲剧的来龙去脉。


Apple TV+根据这本纪实文学,制作了同名剧集。



灾难题材背后,值得被看到和深思的,究竟是什么?一场把所有道德困境集中展现的灾难,究竟应该怎么拍?



风暴下的人们

POST WAVE FILM


飓风正式登录前,奥尔良已经狂风暴雨。


本该和丈夫一起享受假期的安娜·布(Anna Pou),主动回到任职的“纪念医院”提供帮助。


顶着暴风雨赶到医院的安娜发现,医院里除了同事和病人,还涌进来很多到这里避灾的平民,此时医院集中了2000多个人。


这是这家医院的传统:每次有飓风灾害时,他们都会收留市民。



所以尽管医院里拥挤不堪,但在“飓风应急指挥官”,也就是护士长苏珊的指挥下,大家还是很井然有序,以至于同事看到安娜随身带了一些矿泉水和罐头时,还开玩笑说她紧张过度。


飓风灾害大家见多了,没人把“卡特里娜”当回事。


这就是飓风第一天,2000多人挤在医院里,听着屋外的“卡特里娜”飓风咆哮,摧毁整个新奥尔良。


飓风第二天,风停雨歇、天空放晴。


人们的心情也放松下来,甚至拿昨晚的紧张和惶恐来自嘲。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奥尔良周边的水坝决堤,洪水正在漫灌新奥尔良。洪水漫灌缺无人知晓的原因很简单——


从新奥尔良到美国华盛顿,政务系统早已瘫痪。没有人责统筹指挥,更没人及时传递消息。


纪念医院的2000多人,就在毫不知情的时候放松警惕,错过了最佳撤退时机,直到国民警卫队的人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前来报信,再不撤离,这里就会被五米深的洪水给吞噬。


“飓风应急指挥官”苏珊才幡然醒悟:他们只剩下四个小时。


等她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为时已晚。



更讽刺的是,她翻开医院的《应急手册》,里边写满了针对内乱、枪击、暴动甚至是恐怖袭击等紧急事件的应对策略,却唯独没有“水灾撤离方案”。


要知道,这可是飓风频发的新奥尔良呀!


作为应急指挥官,她能做的只有两件事。


第一,向母公司求救,希望他们尽快安排直升机展开抢救;


第二,积极展开自救,集中医院里所剩不多的水和食物,安排人竭尽全力保住地下室的发电机,并把一楼的人转移到楼上,同时尽一切可能安抚2000多人的情绪。


很快,洪水淹没了地下室,整个医院的电力系统彻底失效。


失去电力,对一家医院来说是致命的,这意味着那些依靠机器维持生命的病人,很快就会死去。


更糟糕的是,这是8月的新奥尔良,高温频发的关键时刻,再加上水资源短缺,人们很容易中暑。


与外界脱离联系,政务系统彻底失效,救援人员迟迟不来,水和食物逐渐耗尽——“纪念医院”里的2000多人,就像是被抛弃了一样,等待着自生自灭。



天灾还是人祸?人类永恒的问题

POST WAVE FILM


每一次天灾,都是对人性的考验。


“卡特里娜”飓风当然也不例外。


《医院五日》前五集的重点,就是在用群像的方式,去展示灾难当中的人性诸相,这也是全剧最大的看点之一。



先是那些散乱的众生相。


一些人趁乱抢劫商店后,大摇大摆地在医院里分赃。


医院保安拒绝更多灾民涌入,甚至不惜对他们鸣枪。


病人家属哭嚎无门,主动加入救援队后,却发现救援队迟迟不行动,只是因为他们得不到救助的命令,也找不到统一的指挥。



更糟糕的是华盛顿,当人们意识到新奥尔良的政务系统瘫痪后,就把希望寄托于当时的布什政府。


但让他们失望的是,总统布什只是在电视上做演讲,说会尽最大努力对新奥尔良展开救援,但乘坐的飞机却连新奥尔良都没有降落,只是在上空巡视一圈后就离开了。



甚至为了给总统布什的“空军一号”专机让路,原本已经飞抵纪念医院救助的直升机,都不得不改变方向,耽误了最佳的救时机。


于是就有了全剧第一个对美国政府表达愤怒情绪的镜头:在楼顶指挥直升机升降的医护人员,对着总统布什的“空军一号”专机,竖起中指!



既然外部系统指望不上,纪念医院的人只能靠自己——这就是全剧的第二个看点。


比如以“飓风应急指挥官”苏珊为首的医护们。


尽管在医院供职多年,经历过多次飓风灾害,面对“卡特里娜”飓风时,她还是慌乱的。


2000多人,资源短缺,得不到救治的病人在死去,户外洪水泛滥,打砸抢烧的恶徒就在周围流窜,医院内部又谣言四起,诸如护士被轮奸、平民要疏散、不再收灾民的信息传得沸沸扬扬,所有人都跑来问她应该怎么办,可手里并没有“水灾撤离方案”的她,反而还得不到母公司的援助。



母公司在做什么呢?


他们还在派销售代表,推销公司的业务。当他们看到洪水漫灌新奥尔良,电视台通过直升机转播新奥尔良的惨状,他们的第一反应却是:这不正是一笔好生意吗?



母公司的人收到纪念医院的求救邮件,转发出去后没人理睬,反馈给上司却被批评太感情用事,因为“那不关我们的事吧,我们只是公司的战略发展部门”


当他主动联系商用直升机,又被斥责处理不当,因为救助灾民是国民警卫队分内的事。


迟迟叫不到救援的医护人员,比病人和平民更先崩溃。



不止是因为他们更清楚医院的生存条件,更因为他们要直面等待救治的病人——没有电力,也就意味着没有足够的救治手段,那些重症的病患,就只有在高温中等死。


就像黑人医生布莱恩说的:我们是医生,并不意味着面对大量死亡时,我们比别人更冷静。



布莱恩初到纪念医院,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所以看到医院的混乱时,看到所有体系瘫痪时,他能做的就是一边竭尽所能救助自己名下的病人,一边希望医院继续接收前来求助的灾民。


当这两个要求都被击穿时,他愤然离开,并在随后的调查中,指证纪念医院对病人救治不力,把矛头直接对准5天来始终守护在病人身边,尽最大可能安抚病人情绪、减缓病人痛苦的安娜医生。



安娜医生的方式,就是给病人注射“咪达唑仑”和“吗啡”。


安乐死,终极的考验

POST WAVE FILM


咪达唑仑,一种镇静药物,被用来减少疼痛和焦虑。


吗啡,一种鸦片类药物,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改变人体对疼痛的感觉。


也就是说,这两种药物都有镇静止痛的作用。‍但问题在于,单独注射没问题,可一旦这两种药物混合注射,就会造成我们熟知的情况:安乐死。



为什么安娜医生会选择这种方式?


这就要回到“卡特里娜”飓风过后第5天。


当天中午,国民警卫队再次来人,告知苏珊,纪念医院的人,包括病人、平民和医护人员,必须在当天晚上之前全部撤离。


也就是说,纪念医院必须在没有强大外援的情况下,在不到五个小时的时间里,撤离2000多人。



这就意味着,医护人员必须对病人分出三六九等,先把平民、轻症病患和陪护人员撤出,至于那些重症病患,尤其是已经被飓风灾害折磨得濒临死亡的人,就要被放弃。


面对苏珊的质问,国民警卫队的回复是他们不管这些,他们只负责在当晚之前把他们全部撤离。


虽然叫“医院五日”,但实际上医院里的情况,剧集只讲了4天。第5天最关键的这5个小时,故事用3集的体量,以回想和调查两种方式交叉补全。


这正是《医院五日》的第三个看点,也是全剧的最大看点,没有之一。


得到撤离命令的人,分别从楼顶乘直升机,和楼下坐船离开,包括上边提到的黑人医生布莱恩,以及其他一直在悉心照料病人的医护人员。



唯独安娜,再次选择主动留下提供帮助,带着两个护士,围着重症病患“安抚病人情绪、减缓病人痛苦”。


当然,“安抚病人情绪、减缓病人痛苦”这话是安娜说的。


尽管这个做法其实得到了不少人的默许,但在后续的调查阶段,太多人指责安娜,说她这句话不过是个幌子,因为她在未征得病人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对他们执行了安乐死。



可是安娜始终不承认自己剥夺了病人的生命。


无论接受电视台访问,还是在法庭上接受询问,她始终都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对的,她只是出于医生的职责,让这些明明已经被救援任务抛弃的人,能体面、安详地离开。


如果不这么做,就意味着这些人要在高温、缺水和重病的折磨下,痛苦着死去。



经过漫长的审判,陪审团和法院裁定安娜谋杀罪名不成立,所以此后安娜仍在行医。


最终,《医院五日》流露出比现实更有力量的结尾:它抛开法律结果,转而用道德的尺度去拷问安娜——难道你一直都在坚持的说法,就是全部真相吗?


作者丨毛头

所见即所想。




编辑丨三水 排版丨石页




推 荐 阅 读


盗墓剧拍了这么多年,翻出新花样了吗?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