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丽姿网 > 家居生活 > 家居生活

瘰疬和瘿瘤有什么不同

吴文博中医药科普2022-11-14美食美味人已围观

中医“痰证”与化痰药、化痰方剂,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吴文博中医药科普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瘰疬和瘿瘤有什么不同1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痰证为病证名。指痰浊停留体内的病证。

多因外感六淫、饮食不当、情志刺激、过劳纵欲等影响肺、脾、肾的气化功能,以致不能输布水液而停聚成痰。因痰浊内阻,以咳嗽气喘,咯痰量多,呕恶眩晕,或局部有圆滑肿块,或神志错乱,苔腻,脉弦滑为常见症。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痰质黏稠、胸闷泛恶、脘痞纳呆、头目晕眩,或神昏而喉中痰鸣,或神乱而为癫、狂、痴、痫,或为瘰疬、瘿瘤、乳癖、痰核等,舌苔腻、脉滑。治宜祛痰为主。

《诸病源候论》已有寒痰、热痰等名。《丹溪心法·痰十三》:“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凡痰之为患,为喘为咳,为呕为利,为眩为晕,心嘈杂,怔忡,惊悸,为寒热痛肿,为痞膈,为壅塞,或胸胁间漉漉有声,或背心一片常为冰冷,或四肢麻痹不仁。”

痰的有形、无形:无形之痰是存于体内,而且是从头到脚,无处不到的,如痰阻经络的瘰疠结核、痰迷心窍的神昏癫痫、痰凝的肥胖、痰瘀的胸痹等,中医有百病生于痰)

《症因脉治·痰症》:“痰之为病,变化百出,皆内因七情,外感六气,中宫失清化之令,熏蒸结聚而成。须分所兼之邪治之。”《景岳全书·杂证谟》:“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盖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所以凡是痰证,非此则彼,必与二脏有涉。”痰又与肺关系密切,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

由于痰浊停留部位、病因及症状表现不同,有风痰、寒痰、热痰、湿痰、燥痰(气痰)、虚痰、实痰等病证。

化痰药、化痰方剂

化痰药——痰证(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温化寒痰药——寒痰、湿痰:半夏(附药:水半夏)、天南星(附药:胆南星)、白附子(附药:关白附)、白芥子、皂荚(附药:皂角刺)、旋覆花(附药:金沸草)、白前、猫爪草

(1)燥湿化痰方剂:二陈汤;导痰汤;茯苓丸;金水六君煎。

(2)温化寒痰方剂:苓甘五味姜辛汤;

清化热痰药——热痰、燥痰: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前胡、桔梗、胖大海、海藻、昆布、黄药子、海蛤壳、海浮石、瓦楞子、礞石。

(3)清热化痰: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温胆汤、滚痰丸。

(4)化痰熄风:半夏白术天麻汤

(5)燥痰(润燥化痰):贝母瓜蒌散.

瘰疬和瘿瘤有什么不同2

是药三分毒,只有规范用药才能发挥药物疗效,患者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某些疾病往往需要长期服药,消瘿五海丸是一种用于甲状腺肿大的药物,能否长期服用?长期服用消瘿五海丸有副作用吗?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是一种地方性流行疾病,主要由于缺碘,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退行性病变。

而甲状腺内的新生物称甲状腺肿瘤,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因为地区及性别的不同,有较大的区别。一般而言,高原缺碘地区,本病的发病率高;就性别而言,女性甲状腺良性肿瘤的发病率较男性高2-4倍。为了防止地方性甲状腺肿,目前沿海或者山区已经开始做预防措施了。无论是小孩还是老人尽量少吃含碘多的食物,避免地方性甲状腺肿。

消瘿五海丸的主要成分是浙贝母、昆布、海藻、蛤壳、桔梗、夏枯草等。方中,夏枯草主治目亦羞明;目珠疼痛;头痛眩晕;耳鸣;瘰疬;瘿瘤;乳痈;痄腮;痈疖肿毒;急、慢性肝炎;高血压病。海藻能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海藻中所含的碘可用来纠正因铁碘而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不足,同时也可暂时抑制甲亢的新陈代谢率而减轻症状,但不能持久,仅作为手术前的准备。

因此消瘿五海丸具有散结消瘿、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瘿瘤初起;淋巴腺结核、甲状腺肿大。

长期服用消瘿五海丸有副作用吗?

消瘿五海丸不适合长期服用,长期服用有可能会产生耐药性,使药物的疗效下降。服用消瘿五海丸要注意的是:孕妇忌服,忌与甘草同用。妊娠后,孕妇体内酶有一定的改变,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过程有一定的影响。药物不易解毒和排泄,可有蓄积性中毒,在孕早期胎器官形成时,药物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以上介绍家可以了解到消瘿五海丸不适合长期服用,患者服用消瘿五海丸要注意用药的事项,及时对症治疗,尽量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瘰疬和瘿瘤有什么不同3

浙贝是很早就使用的一种药,《诗经》里就有这样的诗句: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这里的“蝱”,就是指贝母。这句诗的意思是:登高来到那山冈,采摘贝母缓解忧郁的心情。因为女子心思敏感细腻,虽然伤感各有原因,但总离不开一个“郁”字。可见贝母“散郁结”是很早在民间就有的常识。

蝱,贝母

疏肝解郁我们常会想到逍遥散、逍遥丸,如果逍遥散中加上一味浙贝母,解郁的力道就大大增强了

浙贝与之前写过的川贝(链接见文章底部)在过去都称作贝母,二者都是百合科植物,功效也相近,常常混淆使用,直到明代的《本草汇言》才将他们分开归类。

浙贝因为主产于浙江一带,所以叫做浙贝。主产于浙江象山的,又称作象贝。个头比较大的,去掉芯芽,叫做大贝;个头比较小的,不去芯芽,叫做珠贝。

浙贝多是人工栽培,比川贝的价格便宜不少,且浙贝又有其独特的性质,在清肺化痰、解郁散结方面效果比川贝好。

一、浙贝传统功效与作用

1、咳嗽

浙贝母善于清肺化痰,尤其适用于外感风热咳嗽、燥痰咳嗽,或痰热咳嗽

(1)风热咳嗽

用于风热咳嗽,症状多见咽喉肿痛,口渴,咳嗽气粗,频繁剧烈,咳声嘶哑,痰粘稠或黄稠。浙贝可配伍发散风热药,如配桑叶、柴胡等。

(2)燥痰咳嗽

用于燥痰咳嗽,多见咳声短促,口干口渴,咽痒,夜间加剧,干咳无痰,或痰少,痰黏不易咳出,或痰中带有血丝。

如《温病条辨》桑杏汤,以浙贝配桑叶、香豉、杏仁、沙参等,用于外感风热,秋感温燥,发热不明显,干咳无痰,咽干口渴,舌红,苔薄白而燥者。

或《医学心悟》贝母瓜蒌散,以浙贝配伍瓜蒌、天花粉、橘红、桔梗等咳嗽呛急,咳痰不爽,不易咳出,咽喉干燥疼痛、有异物感等症状。

(3)痰热咳嗽

痰热咳嗽,多见咳嗽痰多,痰黄而黏稠,气急、呼吸短促等症状。

代表药橘红丸,由浙贝母配伍化橘红、陈皮、制半夏、桔梗、苦杏仁等组成。用于痰热咳嗽,症见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燥咽干。

临床曾以贝母瓜蒌散(浙贝母、瓜蒌皮、天花粉、桔梗、茯苓、橘红)为主,用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取得明显疗效[新中医,2004,36(1):64]。

2、瘰疬,疮毒

瘰疬(音:裸力),中医指颈部皮肉间可触摸到的核块,类似于淋巴结核;

瘿瘤(音:英流),中医指甲状腺肿大一类疾病,类似于甲状腺肿瘤;

痰核,中医指皮下肿起如核的结块,泛指体表的局限性包块。

甲状腺肿

中医认为,以上这些疾病都与湿痰、痰火郁结有关,这里的痰是指中医里广义的痰,也就是一类代谢的病理产物,不是平时我们说吐痰的痰。

浙贝可清热化痰、开郁散结,常用于痰火郁结而成瘰疬、瘿瘤、痰核,可化积累久了的痰结浙贝用于这类疾病效果比川贝好

可用浙贝配伍滋阴降火、软坚散结药,如《医学心悟》消瘰丸,以浙贝配玄参、牡蛎,用于瘰疬、痰核。

3、肺痈,乳痈

乳痈:乳房红肿疼痛,乳汁排出不畅,以致结脓成痈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类似于急性乳腺炎;

肺痈: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至咯吐脓血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类似化脓性肺炎等一类肺部感染性疾病。

浙贝善于散结消肿,可用于疮疡,以及肺痈和乳痈,可配伍清热解毒药,如《医级》贝母栝蒌散,用于肺痈。

古代女子郁结,常用逍遥散,如果逍遥散再加一味浙贝母,解郁力道就大大加强。女子情绪郁结,也常伴随乳腺增生、乳腺结节等肿块,浙贝在乳腺类疾病方面也常常使用

乳腺增生

如临床曾以浙贝母为主,配伍麦芽、柴胡、赤芍、牡丹皮、蒲公英、青皮、郁金、甘草,用于乳腺小叶增生有效[中医杂志,2004,45(7):492]。

二、浙贝母和川贝母、土贝母的区别

在古代,川贝和浙贝,以及土贝母,常常混淆使用,统一称作贝母,二者的功效相近,形态也有相近之处。

直到明代才明确提出“川贝、土贝,两者宜分别用”,川贝母、浙贝母开始以产地冠名加以区分开。

  • 川贝母偏于甘寒,以润肺化痰为主,用于肺阴虚、久咳痰少多一些;
  • 浙贝母苦寒,清热力道强于川贝母,偏于清肺化痰、开郁散结,更适合于外感风热所致的痰黄咳嗽。同时,对于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疬痈肿、乳腺结节,浙贝效果更强于川贝。
  • 土贝母性味苦凉,解毒作用较强,痰核、瘰疬这类因痰所致疾病,及痈疽肿毒初起,适合用土贝母。

三、浙贝现代药理作用

1、浙贝母对呼吸系统有镇咳、祛痰和松弛气管平滑肌、抗炎作用。

2、对消化系统有抗幽门螺杆菌、抗溃疡和镇痛抗炎等作用。浙贝常常作为反流性食管炎、反酸、胃溃疡等疾病的制酸药物使用。

反酸

四、浙贝使用注意

1、浙贝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属于“十八反”内容,但也并非绝对。只是为了谨慎起见,需要慎用。

2、浙贝苦寒,清热作用强,所以脾胃虚寒者慎用。

贝母

参考资料:

《诗经》《本草正》《本草汇言》《温病条辨》《医学心悟》《中华临床中药学》《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思考中药》

#哆咖医生超能团#

相关阅读:

不要一咳嗽就用川贝炖雪梨,川贝用于热咳燥咳,咽炎,甲状腺肿瘤

咳嗽反复老不好?教你分清3种咳嗽类型,介绍17种常用中成药


本文为黄药师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来自头条号黄药师手记。

文中涉及处方、用法,仅供学习、参考,不作其它用途,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需就诊,请到正规医院专业医生处辨证论治。有问题欢迎留言,大家一起长知识!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