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丽姿网 > 美文故事 > 美文故事

关于华侨回国的故事有哪些

环球网2022-11-18美食美味人已围观

“你的身边有我们,你的背后是祖国!”——外交部成功撤离在乌克兰中国同胞纪实,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环球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关于华侨回国的故事有哪些1

来源:人民日报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接力。

这是一次在战火之中的爱心传递。

3月21日上午,两架接返自乌克兰撤离中国公民的临时航班安全回到国内。至此,已有19架接返自乌克兰撤离中国公民的临时航班安全回国。

鲜艳的五星红旗,指引着回家的方向。

乌克兰紧张局势不断升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牵挂每一位在乌同胞的安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多次过问,要求全力确保中国公民的安全。外交部和有关驻外使领馆立即行动起来,一次大国领事保护行动迅速展开。

坚定有力、安全有序。这场国家行动,深刻彰显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能力与担当,充分展现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理念和价值。

全力部署,努力确保中国公民安全撤离

在乌中国公民约有6000人,包括中资企业人员、华侨、个体从业人员以及2700多名留学生,分散在乌克兰各地。他们是中乌两国交往合作的友好使者,更是血肉相连的手足同胞。

乌克兰局势动荡以来,遵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外交部迅速启动领事保护应急机制,在密切跟踪形势发展、与各有关国家保持密集外交沟通的同时,指导中国驻乌克兰使馆、驻敖德萨总领馆制定了紧急情况下保护、撤离在乌同胞的应急预案,并及时向在乌同胞发出安全预警和提醒。

2月24日,俄罗斯宣布在乌东地区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乌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形势骤变,外交部12308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即刻全面增派人手,第一时间处理同胞各类需求。中国驻乌克兰使领馆立即进入战时状态,利用各种渠道及时发出安全提醒,组织开展公民登记。

前后方互动不分昼夜,共同目的只有一个——危急时刻,力争与所有在乌中国同胞建立联系,为下步撤离行动做好准备。

“祖国就在身后,使馆就在身边!”驻乌克兰大使范先荣通过视频向在乌同胞传递信心。驻敖德萨总领事宋利群广泛组织动员安全保护和准备撤离事宜。

危局之中,让每一个同胞安全撤离,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战事的发展和激烈程度,让最早制定的空中、海上撤离预案一时间难以实施,陆路撤离成了唯一可行的方案。在党和政府以及我国驻乌克兰和周边国家使领馆紧锣密鼓的组织和安排下,最终决定组织乌境内中国同胞全部向西撤离至周边国家,再安排临时航班回国。

2月28日,两国停火的“安全窗口期”短暂出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指挥下,外交部指导驻乌克兰使馆、驻敖德萨总领馆抓住时机,争分夺秒开始集中撤离行动。

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与乌克兰外长库列巴通话时专门强调,希望乌方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在乌中国公民安全,并为中国公民撤离提供保障和便利。

战乱之中,大量民众西撤,一车难求,秩序混乱。我驻乌克兰使领馆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全部资源,克服种种困难,租到数十辆大巴。同时,使领馆还引导当地侨胞、中资企业开展自助互助,积极帮扶留学生,以自驾、跟车队等方式有序撤离。

在使领馆的精心组织之下,大批散居在乌各地的同胞前往使领馆集中,搭乘使领馆车队,分散向周边邻国安全区域转移。在中国撤侨车队陆续从基辅、敖德萨开向乌与各国边境途中,自驾撤离的中国同胞不断加入进来。

撤离路上危机重重。据一名护送88名留学生乘大巴前往摩尔多瓦的驻乌克兰使馆工作人员介绍,当天发车不到一小时,前方就发生了3起炸弹爆炸。一路上,大家经历至少15道关卡。使馆外交官一路护送、交涉,为同胞的撤离打开一条条“生命通道”。

3月1日,自基辅前往乌西部及邻国的专列开启。驻乌克兰使馆及时发出公告,呼吁我公民结伴搭乘乌方专列撤往乌西部邻国。使馆还派出专人赴基辅火车站24小时驻守,协助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分手道别,一声“珍重”,诉不尽手足牵挂,道不完家国亲情。

驻敖德萨总领馆组织安排停泊在港口的4艘国际航行船舶上的60多名中国船员安全撤离,积极协调领区内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大学,及时派出大巴,克服大桥被炸、交通中断等困难,将68名中国留学生安全送至敖德萨,随后一同组织撤离。驻敖德萨总领馆还将租用的20余辆大巴车紧急调往基辅,协助驻乌克兰使馆开展撤离行动。

乌东地区战事胶着,集中撤离行动难度最大。在哈尔科夫,3月3日,经全力做工作,一辆撤离专列火车将我在该市的最后一批180多名学生全部送往乌西部安全地带。在炮声隆隆的苏梅地区,经过多日围困之后,3月8日,苏梅地区115名中国留学生在使馆统一组织下,分乘4辆大巴安全撤出。

短短数日,5200多名同胞安全撤离至周边多国。除一人在自驾途中遭遇枪击受伤、并已治疗无虞之外,其余人员全部平安,做到了战乱撤离行动的“无死亡、无群伤”。

战火纷飞中化险为夷,短时间内安全撤离,不仅源于果断迅速的中国行动,更在于以人为本的中国理念。

各方协调,祖国就是最坚实的依靠

“到边境去!接同胞去!”

随着撤离行动的开展,中国驻摩尔多瓦、罗马尼亚、匈牙利、斯洛伐克、波兰、白俄罗斯等乌克兰周边国家的使馆迅速行动,与驻乌克兰使领馆密切衔接,为中国公民入境通关和临时安置提供便利。同时,充分发动当地侨团、中资企业协会、留学生组织和领事协助志愿者,租大巴、订酒店,采购大量食品和水以及医卫用品,全力做好撤离同胞的接应、安置、照料、转移和撤离回国工作。

“无论面临何种险境、遇到什么样的困难,祖国永远是我们最强大的后盾。”在此次行动中协助使领馆撤离同胞的乌克兰敖德萨华商总会会长曲波说,“有伟大的祖国在身后,为走出国门的同胞遮风挡雨,我们更有安全感,将更加积极努力地工作,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战火中的同胞来说,最大的期盼莫过于尽早回到祖国怀抱。在前方各使领馆连夜奔波组织撤离的同时,国内的接返计划也在紧锣密鼓地同步进行。

在外交部统筹协调下,国内各部门、各地方政府密切协调,迅速推进各项工作。3月4日晚,中国政府派出的第一架临时航班从北京飞赴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包机接侨行动”正式启动。

为确保同胞尽快、安全、有序回国,外交部紧急部署驻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等20多个国家的使馆,立即通过外交途径向驻在国提交航班飞行及飞越申请。民航局指导有关航空公司做好相关技术准备。各使领馆持续奋战,抓紧开展乘机人员信息登记、组织以及相关远端防控工作,协调当地机场、边防、海关等部门提供值机、安检、出境、安保等全方位支持,给予我航班全流程专项保障。大使亲赴机场协调相关工作,为同胞们送行。

“当你们登上飞机时,就意味着踏上了祖国的土地,不再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不再因为动荡的社会环境而感到不安,国航带你们回家。”听到航班机长的广播,回国同胞们热泪盈眶,温情视频传遍全网。

“感谢祖国,我们能平安回家了”“有祖国在,我们感到踏实安心”……在车站、机场、中国驻多国使领馆门前、临时安置点,挥舞的五星红旗、高唱的国歌以及真切的感慨蕴含千言万语,表达着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当第一架临时航班顺利抵达杭州之后,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对外发布简短消息,立即引发全网热议。网友们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自豪和感动之情:“生在华夏,何其有幸”“无论你身处何方,祖国始终是你的保护神”。

“身后有强大的祖国,身边有温暖的使领馆。”乌克兰中国留学生总会主席程蕴嘉说,“这次撤侨行动再次证明,祖国能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接我们回家。对走出国门的同胞来说,我们感到幸运和自豪。”

领事保护,持续打造“海外平安中国”

此次撤离行动的成功,是在党中央决策部署下,有关各方团结合作、全力以赴的结果。我驻7个国家使领馆昼夜运转,全力安置转运同胞;国内各部门、各地方密切协调,迅速派出多架包机,从欧洲陆续接回离乌公民……

如今,撤离行动已基本告一段落。回望整个过程,有一些瞬间令人动容:

——驻乌克兰大使馆狭小的地下室里,伴随着爆炸声,全体工作人员和家属齐上阵,确保联系到每一名同胞;

——我驻外人员一刻不歇,手中领保电话一刻不停,打到手机发烫,声音嘶哑甚至说不出话;有的同志持续在天寒地冻的露天环境中工作导致腿疾复发,仍坚守岗位;

——在中国同胞专门安置点,哪怕馆小人少,哪怕风雪交加,只要还有同胞入境,使馆的外交人员就会一直在那里值守;

——当辗转抵达安全地带的婴儿终于喝上了热水冲泡的奶粉,当接受心脏手术不久的病人坐进了中国工作人员的自用车,入境同胞切实感受到祖国和政府的关心;

…………

一个个感人场景与画面传递力量,直抵人心,也成为撤离同胞们不约而同回忆和讲述的难忘故事。

截至3月22日,已有19架航班接回4400多名中国公民,后续临时航班安排仍在有序推进。与此同时,国内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迅速行动起来,克服困难,全力做好入境同胞的入境检疫和隔离保障等工作,让每一位回国同胞感受到家的温暖。

中国有近千万海外同胞,在当前日益复杂而严峻的国际安全形势下,保护海外同胞生命安全与正当权益任重道远。中国外交人员用行动告诉每一位海外同胞:“无论什么时刻,无论身处何方,你的身边有我们,你的背后是祖国!”

领事保护,永远在路上。外交部和中国驻外使领馆将始终牢记初心与使命,积极推进政府主导的领事保护机制核心建设,持续打造“海外平安中国”。

(本报记者吴乐珺、肖新新、谭武军、于洋、杨一、戴楷然,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对本文有贡献)

关于华侨回国的故事有哪些2

5月31日,广州举办“‘我和祖国有个约会’留学归国华侨故事会”。 广州外宣办供图

5月31日,广州举办“‘我和祖国有个约会’留学归国华侨故事会”。 广州外宣办供图

中新网广州5月31日电 题:赤子与祖国的约会,这是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中新网记者 王华

5月31日,七位嘉宾应邀来到广州华侨博物馆参加“‘我和祖国有个约会’留学归国华侨故事会”,讲述前辈爱国爱乡的历史、年轻赤子成长的经历,以及他们与祖国的约定:不断增加志气、骨气和底气,努力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家国情怀绵延

马志达在广州华侨博物馆看到爷爷马万祺于1999年为电视专题片《我和祖国有个约会》题写的片名,很是开心:“我们每个人都与祖国有个约会。身处不同的时代,与祖国约会的方式不一样,承担的责任也不一样,但不变的是我们油然而生的家国情怀、赤子之心”。

马万祺先生生长于广州,因日寇侵华,辗转至澳门扎根。其后在支持抗战、支援国家建设,特别是亲身投入国家改革开放事业中,马万祺先生都是“爱国先锋”。马志达从小就跟随爷爷常来往内地,后北上内地求学和创业,获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政治学博士学位,如今不仅在澳门两间公司任高管,还创办多家企业,并担任广东省政协委员。他说,近年很多精力放在关注澳门青年发展方面,希望带动更多澳门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也是时代与家族赋予我的使命”。

广州市文德路小学学生曾秭宜说,“爷爷出生在越南,爸爸出生在广州,而我出生在香港,虽然祖孙几代出生在不同的地方,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

“爷爷为了回国放弃了在越南的全部,没给爸爸留下资产,但他留给爸爸勤劳进取、包容奉献的华侨精神,留给爸爸独到的眼光、魄力和干事创业的勇气”。曾秭宜透露,其父白手起家,如今已将事业做到国外,“爷爷和爸爸出生地不同,行为方式不同,但爱国心是一样的。而我就是地地道道的广州孩子,还热爱唱歌”。她在故事会现场清唱起《我的祖国》,歌声如百灵鸟般清澈悦耳。

马志达仰望爷爷马万祺题写的片名《我和祖国有个约会》。 广州外宣办供图

赤子赴约而至

质谱仪器可测试物质的原子、分子的质量,可把药物、化学品、新材料甚至病毒都能分析一清二楚。“1991年,我大学毕业时,一台质谱仪器100万元,当时教授年收入也就1万元,要100年不吃不喝才能换回一台”。周振说,25年前他留学目标是:有朝一日,中国也有能力做自己的质谱仪器。

周振在德国、美国学习期间,几乎把时间都用在实验室、加工车间学习,微薄的助学金所有剩余都用于买仪器零件。2001年底,他到广州参加第四届“留交会”,坚定了回国信念。2004年,周振定居广州,创立中国首家专业质谱公司“广州禾信仪器”。

创业近20年,公司从4人发展到800人,成为国家专精特新企业,于2021年9月成功在科创板上市,所开发的质谱仪器出口到欧美国家。

完成学成归国创业“约会”的周振说,“我与祖国还有第二个约会:在广州打造出中国第一个高端科学仪器产业链和生态链,请祖国在2028年再来检阅我们。”

从瑞典回国创业的钟键,在33年的人生旅途中,与祖国定下三个约会:看看外面的世界、回国创业、希望成为中瑞两国友谊的桥梁。

“随着祖国的崛起,世界悄然发生改变,瑞典掀起‘中国热’,闲聊时周围的瑞典朋友会更重视我这个中国人的观点”,钟键2012年起在当地积极投身侨务工作,“我努力做好两件事情:讲好中国故事、搭建好(中瑞)沟通桥梁。从事侨务工作十年,回想最初与祖国的约会已经实现,‘祖国’对我来说是最坚实的后盾、最强大的靠山”。

钟键2015年在瑞典开始创业,2017年回国创立综合性旅游公司。但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出境游受到重创,业务停顿。钟键一度深感彷徨,但亲眼目睹全国同心抗疫、成效斐然,与国外朋友们的境遇相对比,他决定带着家人留在国内发展,二次创业。

在钟键看来,与祖国的三个约会,前面两个已然实现,第三个必定如约而至。

广府侨乡新机遇

广州是中国最大的都市侨乡,超过400多万海外乡亲分布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7月,该市建成占地1万平方米、展陈面积近5000平方米的广州华侨博物馆。全方位展示广府华侨华人的突出贡献,讴歌广府华侨华人筚路蓝缕、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和念祖爱乡、造福桑梓的赤子情怀。

有历史情怀也有时代精神。该市在增城区建设“侨梦苑”,为全球华侨华人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的产业集聚区。增城侨梦苑设立仅两年,已引进华侨华人、港澳台、归国留学生等各类高层次人才200多人,项目30多个,人才聚集效应日益彰显。园区负责人表示,归国人才最担心的孩子入学、户口迁入等问题,在这都不是问题,来到侨梦苑创业,能找到回家的感觉。

5月末的广州已然进入万木葱茏、生机勃勃的初夏。马志达望着广州华侨博物馆漂亮的园景说,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我们要不断增强志气、骨气和底气,共担时代责任,努力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完)

关于华侨回国的故事有哪些3

早期我国沿海地区民众为谋生活,“下南洋”或远渡重洋侨居海外,形成了“有水的地方就有华人”的移民现象。

现今,海外华人数量已逾千万。海外华人爱家、念祖、追根溯源的思想传统,与中华大地一脉相承。然而由于山水相隔、迁移久远、通讯不便等缘故,不少海外华人失去了与故乡亲人的联系,奔波在寻根问祖的路上。

头条寻人现设立“华人寻根”服务,帮助海内外华人实现寻亲心愿。近日,来自加拿大的杜与宁奶奶联络上头条寻人,求助华人寻根公益项目寻找广东汕头的亲人。

现将杜与宁的信息整理如下,还望您帮忙转发,通过爱心接力,帮助他们团聚。

姓名:杜与宁

祖籍:广东汕头澄海洲头杜东方红人民公社

现居地:加拿大温哥华

老家亲属信息:祖母王氏、姑姑杜之惠

海外亲属信息:父亲杜维镇、兄弟姐妹共6人

海外曾经联系地址:柬埔寨金边

以下是寻亲故事:

今年68岁的杜与宁,目前住在加拿大温哥华。她在社交平台的头像是一张黑白照片,上面是她和兄弟姐妹,还有一小段文字:My siblings and I. Guess who I am?(兄弟姐妹和我。猜猜我是哪一个?)

其实,杜与宁早就因为战火和动荡,与父母、兄弟姐妹失散了四十多年,亲人至今生死未卜、杳无音讯。平日里,她尽量不去回想那段痛苦、颠沛流离的岁月。

杜与宁的社交平台头像是和兄弟姐妹的童年照

杜与宁的祖父是下南洋的华侨,祖籍广东汕头。那时,祖父带着父亲南下泰国打工,留祖母和姑姑在老家照料。后来,祖父在泰国离世,并安葬于当地。父亲杜维镇乘船抵达毗邻的柬埔寨,开办小型制衣厂,做做小生意。

杜与宁和其他五个兄弟姐妹都是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出生的,从来没有回过汕头老家。他们被父母送进当地华文学校接受中文教育,杜与宁记得“小时候在家只能说潮汕话,说高棉语(柬埔寨语)是要挨打的。”

上个世纪50-60年代,侨居柬埔寨的杜家人与中国老家亲友保持着书信联系。杜与宁当时年龄尚小,但经常站在父亲身旁看他写家书,她知道是写给老家的奶奶和姑姑的。长此以往,老家的地址“广东汕头澄海洲头杜东方红人民公社”也被她牢牢记在心里。

“那个年代老家的生活很苦,除了写信,爸爸还会寄钱、寄腊肉回去。”杜与宁介绍。

1975年至1979年期间,柬埔寨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红色高棉大屠杀”,当地华人、华侨也成为受害者。民众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在逃难过程中,杜与宁全家八口人全部走散。

“爸爸妈妈兄弟姐妹都走散了,我一个人不知道去哪里,只能跟着人流走,不走就会被人开枪打死。”杜与宁回忆起那段岁月,依旧刻骨铭心,“我从柬-越边境进入越南,在越南住了几年,后来红十字会帮助我来到加拿大。”

在加拿大,杜与宁靠当收银员、帮人家卖咖啡为生。在异国他乡的岁月里,每当思念起不知所踪的亲人时,她就会拿出从柬埔寨带出来的老照片看一看。

前些年,杜与宁重返柬埔寨,寻找父母和兄弟姐妹的下落,无果。这几年因为碰上新冠疫情,无法跨国旅行,杜与宁就在网络上发布寻亲信息。

3月8日,杜与宁偶然发现“头条寻人·华人寻根”公益项目。她心想,也许能够通过头条寻人找到中国老家的奶奶和姑姑,进一步找到父母和兄弟姐妹的下落。

杜与宁从加拿大拨通了越洋电话给头条寻人,讲述了以上的家族故事。

杜与宁从柬埔寨带出来的家庭合照

如果您能提供更多杜与宁老家亲属的线索,请您与我们联络。头条寻人华人寻根是一项面向海内外华人的免费公益项目,与马来西亚《中国报》、观火新闻网作为媒体合作方一同发布。如果您家里也有亲人失散在海外,或者您是海外华人华侨,想要寻找中国亲人,也可以通过脸书粉丝专页(名称:頭條尋人)、邮箱(xunren@toutiao.com)、抖音(名称:抖音寻人)、微信公众号(名称:头条寻人)、微博(@头条寻人)联系我们。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