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丽姿网 > 美文故事 > 美文故事

有哪些侯姓的名人故事

南方plus客户端2022-11-09美食美味人已围观

客家姓氏·侯|侯安国兴起梅州文教之风,后代涌现出世界冠军、电影导演,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南方plus客户端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哪些侯姓的名人故事1

原标题:

安国流芳耀门楣 诗书耕读继世长

梅州文教事业先驱侯安国在此开基,至今已有近八百年历史,后代逾十万人

安国来梅,兴教育才。

走进坐落在梅江河畔的攀桂坊,人文气息依旧浓厚,这片客家人文秀区只有几平方公里之大,却孕育了百多位名人。这不得不提及梅州文教事业的先驱——侯安国,当年来梅州任教授时,见梅州风土人情淳朴厚实,便定居于攀桂坊,在此开枝散叶,梅州侯氏由此而来。

梅州《侯氏族谱》记载:“始祖,讳安国。先闽汀宁化人也。教授梅州,见风俗淳美,地僻人稀,遂隶籍于城东攀桂坊居焉。”侯安国崇文重教,在梅州竭力倡办教育,开办讲学,采取多种减免措施,鼓励梅州学子读书。自此,梅州文风渐兴。

梅州侯氏开基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传世已达32代,在梅州居住生活的侯姓近2万人,从梅州侯氏一世祖安国公分支的后代逾10万人,分布在全国各地,甚至远赴海外谋生。他们继承着梅州侯氏“忠孝传家、诗书立训”的家风家训,传承着忠孝廉洁的基因。

▶▷追根溯源

三代不修谱为不孝

族谱最早可溯元朝

记者坐上摩托车,在攀桂坊的乡间小巷中穿梭,来到下市角的侯屋,一座修缮如新的客家民居映入眼帘,这是梅州侯氏的祖屋之一。

大门上的牌匾引人注目,“攀桂流徽”四个金字显得肃穆庄严,两旁的对联“乡贤世泽 ﻪ上谷家声”,正是讲述了梅州侯氏一世祖侯安国在攀桂坊安家立业,“上谷”即侯氏的堂号“上谷堂”,出自侯氏郡望、古代的上谷郡(今河北怀来、延庆一带)。

“南宋末年,侯安国由福建宁化来梅州担任教授,当年他十分喜欢梅州的风土人情,便举家迁至梅州攀桂坊定居,在此开枝散叶。”熟悉梅州侯氏源流的东山中学老师侯名扬谈到,追根溯源,侯安国是梅州侯氏的开基始祖。

江西侯氏族谱也有此源流的记载:“一世安国公,系师圣公侯仲良的八世孙,先居福建汀州宁化,系以宋淳祐间乡贡进士,宝祐初授梅州教授。”

木有根兮水有源。

中国侯姓的渊源可追溯到周文王,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上的记载,晋侯缗被晋武公所杀,他的子孙后代逃往国外,以爵位“侯”为姓。当时,郑国有侯宣多、侯羽,鲁国有侯叔夏、侯犯,齐国有侯朝,魏国有侯嬴。据考证,这一支侯氏是3000多年前周文王的后裔,属正宗源流。故侯氏后人奉晋侯缗为侯姓的得姓始祖。

据不完全统计,当代侯姓总人口达到300多万,人口总数在中国姓氏中位列第82位。广东的侯姓分布较为广泛,梅州侯氏族群是其中人数众多、声望较高的一支,主要分布在梅江区和梅县区,其中以梅城南郊的湾下、三龙、梅塘三个村最为集中。明清时期,侯氏是城内影响较大的大族,梅州侯氏宗祠原址位于现梅城民主路,规模宏大,惜已毁于历史变迁之中。

谈及梅州侯氏的历史渊源,均能在梅州《侯氏族谱》中找到答案。

来到人文气息浓厚的西门高碫侯屋敦度公祠堂内,记者不禁感叹,眼前的十几本民国原版《侯氏族谱》,不仅保存完好,而且族谱中的家族源流、名人事迹、家规家训、圣旨公文等都有着详细记载。

据介绍,安国公一脉自元朝以来各房就不断修谱,至明嘉靖十三年(1534)开始编修统谱,至民国时数次续修,一直流传有序,现仍有保存完整的民国十一年(1922)版族谱全套十四册。现代以来,各分支也不断续修,此外还有江西、花都、清远、湖南等地的支谱数十册,资料系统、详实,业内人士表示,该族谱的完善度在各地各姓族谱中是罕见的。

2017年年初,梅州侯氏成立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研究侯氏族谱的修谱工作。“侯氏家训有言,三代不修谱,视为不孝。”侯氏族谱尚华公支谱编纂负责人侯永泰说,梅州侯氏族谱最早可追溯到元朝时期,最后一次修谱是1923年,全书共十四卷十四册。“最后一次修谱至今快100年了,是时候启动修谱工作了。”侯永泰说。

梅州侯氏族人表示,族谱不仅是一个族群的家族记载,也是客家文化演变的重要见证,侯氏家族十分重视延续修谱的传统,保存好先祖留下的古老族谱。

▶▷追忆先民

侯安国定居攀桂坊

兴起梅州文教之风

夏季清晨,刚下过一场雨的梅城凉风习习,从东山书院踱步跨过状元桥,站在周溪河畔望向攀桂坊,端详现代建筑掩映下的粉墙黛瓦,让人有一种身处烟雨江南的感觉。

在梅州的历史长河中,攀桂坊这片客家人文秀区孕育出了近百名科举才秀及多位历史名人。攀桂坊正好处于“百花洲尾齐洲前”的核心地带,人们期盼出状元,诸生都能“蟾宫折桂”,故而将此地命名为“攀桂坊”。

当年,梅州侯氏的开基始祖侯安国便在此定居。清雍正《广东通志》人物列传载云:“侯安国,本闽之宁化人。宋时由乡贡进士,教授梅州。乐其风土,因家焉。梅州僻处岭南,经学草昧,安国倡导之,文风日盛。”

“侯安国来梅州任职教授,掌管生员的教育、课试等,职位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局长。”侯名扬说,侯安国到任后发现,梅州虽僻处岭南、经学草昧,但民勤耕织、士敦诗书,他想到被苏东坡誉为“铁汉”的先贤刘元城,在贬谪梅州时仍谆谆劝学,在梅州创设书院,侯安国心生敬意,坚定了继前贤而开文运的理想。

侯安国到梅城周边巡视,见梅州风俗淳美,地僻人稀。当他来到被金山、东山拱抱,周溪、梅水萦绕的钟灵毓秀之处时,更是叹赏不已,了解到这个地方名叫“攀桂坊”,寓意是“蟾宫折桂”,就决定举家定居落籍于此,开始振兴梅州的文教事业。

为了倡兴文教,让更多的梅州子弟入学就读,侯安国减免学费,鼓励学子读书,使梅州子弟读书的志气更大,并以《春秋》授课。自此,梅州开始了“文风日盛”的发展历程。

侯安国兴起文教之后,梅州人文蔚起,科甲取士的时代,梅州籍士子的科考成绩雄冠岭南。尤其是在清代乾嘉年间,创造了乡试“五科五解”的奇迹,即连续五科乡试全省第一名(解元)均为梅州士子。

侯安国还注重培养弟子的爱国情怀,其中最著名的是抗元英雄、诗人蔡蒙吉。据州志中蔡蒙吉的传记云:“(蒙吉)从进士侯安国学《春秋》,了其大义。”据此可知,侯安国的《春秋》大义,深深影响了蔡蒙吉。

蔡蒙吉12岁中进士,被誉为“神童进士”。南宋末年元兵南下,大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对强敌,蔡蒙吉挺身而出,在梅州组织义军抗元,保家卫国。可惜兵败被俘,但他宁死不屈,精忠报国,年仅32岁。

侯安国对当地文教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奉旨崇祀为乡贤,奉入县学(今梅州学宫)乡贤祠春秋配祭。

值得一提的是,为纪念侯安国,民国十年(1921),由梅州后裔侯子豪、侯崇轩、侯召轩、侯火生等先贤各出资1000多银元,在湾下黄竹塘西湖畔(今梅江区三角镇三龙村),创办了一所安国小学,以崇先祖,以励后人,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惜于梅县机场两次建设中被拆除,至今未能恢复。

“当时学校的门联是‘安求实学、国重高才’,表达了对崇文重教、求真务实精神的追求,也是对侯氏始祖安国公的敬仰。”侯名扬说。

▶▷追古抚今

崇文重教深入骨髓

忠孝传家人才辈出

时间回到2016年9月,美国科学院院士侯一钊刚下飞机,就赶往祖籍地梅江区金山街道周溪村蓝塘侯屋,踏入祖父曾居住过的老屋,翻看侯氏族谱、与宗亲们聊天。

这是侯一钊50多年来首次归乡,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此次回乡,侯一钊主要是到嘉应学院进行讲学,把自己学习、研究路上的故事分享给大家。他直言这是对其先祖侯安国教育之志的一种传承。

“我父亲一直希望我能回乡讲学,将先祖的教育之志传承下去。”侯一钊说,回到家乡,侯一钊感触最深的是乡亲们对教育、对培养下一代的重视。当年他的父亲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未曾放弃学习,并一直要求后代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想办法接受教育。如今,侯一钊带出数十名博士生,在其研究领域上颇有建树。

“我们传承着祖宗的精神,在秀美的山林间,以勤劳和智慧,‘种’出清凉山侯家人的风采。”侯安国第二十五世孙、梅州市清凉山家家发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侯春梅说,在清凉山拐坑里,住着勤劳的侯家人,他们依托清凉山的优良环境,精心打造清凉山的茶叶品牌,让清凉山的茶香景美。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优秀的家族文化也孕育良好家风。从古至今,侯安国后裔都秉承“忠孝传家、诗书立训”的文化精神,历代人才辈出。

古时就科甲蝉联、耕读传家的梅州侯氏产生了进士2名、举人20名、贡生70名、秀才300多名,以及侯谨度、侯枢臣、侯国钧等多名良吏名宦。

在近现代,则涌现出了太平天国水军统帅、森王侯裕田,现代林业教育先驱、书法家侯过,国民党中将侯志明、侯梅、侯志磬,少将侯又生、侯声,外事活动家侯桐,羽毛球国家队原教练、世界冠军侯加昌,曾任新加坡国防部长侯永昌,武汉大学原校长侯杰昌,国际著名电影导演侯孝贤,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侯一钊等。

为了更好地将侯氏文化中的忠孝传家、诗书立训精神汇流到客家文化的长河中,侯氏族人不仅注重修缮族谱,更加重视祠堂这一载体,让老祖屋真正成为了精神家园。

在梅江区三角镇湾下村照壁下,有一座古朴而典雅的侯氏老祖屋,名为“衍生公祠”。侯氏族人细心维护公祠,除了张贴悬挂底蕴深厚的楹联、匾额之外,还将反映家族历史文化、乡村民风民情、优良家训格言布置在祠堂墙壁上,并配备了电子阅览室,巧妙地将传承宗族文化、客家文化和宣传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让祠堂成了道德文化的课堂。

2016年8月,衍生公祠被梅州市评选为首批“示范文化祠堂”。

梅州侯氏名人

侯过(1880年—1973年),梅江区城北上村人,书法家,诗人,中国近代林业先驱。2007年被列入广东历史文化名人。光绪三十一年留学日本,专攻林业。1923年回广东,历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院长达数十年。1950年8月出席全国科学工作者会议,应邀参加周恩来总理的宴请。是年,继任广东省参事室副主任、广东省文物保管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文史馆馆长,当选为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中国农工民主党广东省常委。

侯永昌(1923年—2007年),曾任新加坡国防部长、卫生部长,祖籍梅城十甲尾。年幼时跟随父亲到新加坡,在马来亚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先后担任教师和行政官员等民事服务职位将近30年。1960年,受委为建屋局第一任局长,过后也曾任新加坡发展银行主席,新加坡港务局主席。1979年他获选为波东巴西区议员,从此踏入政坛。侯永昌过后受委为国防部长和卫生部长。

侯杰昌(1937年—),曾任武汉大学校长,梅城西门人。空间物理学家,博士生导师,在电离层与电波传播关系的研究方面成果卓著,其中部分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8年3月当选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同年9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侯加昌(1942年—),祖籍梅江区东郊蓝塘村,出生于印度尼西亚三宝龙市,中国著名的羽毛球运动员、教练员,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健将。1960年入广东队,1972年入国家队。他创造了独具一格的快拉、快吊结合突击的打法以及技术全面、击球准确的特点,成为中国羽毛球队的领军人物。1979年起担任中国国家队教练。荣立国家一等功一次,先后十一次荣获国家体育运动卓越荣誉勋章与奖章,1986年获国际羽毛球联合会颁发的卓越贡献奖。

侯孝贤(1947年—),出生于梅江区湾下村。中国台湾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金马电影学院发起人、院长。曾获得第30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奖、第2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第4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第3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第60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第8届亚洲电影大奖终身成就奖、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侯一钊(1962年—),祖籍梅江区东郊蓝塘村,国际著名数学家、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15岁考上了华南工学院即华南理工大学的前身应用数学系。后来在美国留学深造,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博士后学位。现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应用数学系主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在流体力学、多尺度问题、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等方面有许多独创性成果。

家族轶事

梅州侯氏溯源诗

侯氏先辈有一首溯源诗,凡是侯姓人能背出这四句诗句,就被认为是同宗子侄。诗曰:

安国迁居始粤东,德升遗下世华荣。

居仁直学传惟吉,六世名珪万古隆。

据介绍,该诗嵌入梅州侯氏六代先祖的名字,即安国公传下的六代:儿子是德升公,德升公传下是世华公;居仁、直学公是第四世;惟吉公是第五世;六世名珪(号南波),也有诗句把名珪叫成南波,其实是指同一人,意即在几代祖先的功德庇佑下家族万古兴隆。

据侯氏族人口述,在广州花都等地有好几万人是安国公的后裔,以前有这样一种现象,凡是侯姓人到广州的侯屋,能背出这四句诗句,就会相认“自家人”而得到热情招待。

赌出来的一份家产

在梅州繁华热闹的江北老城,东门外的不远处,曾有一口大塘,世称“东门塘”,也叫“象棋塘”,这里有一个故事,涉及到侯家人一处赌出来的家产。

话说旧时,嘉应州城的东门附近有姓饶、姓侯两位棋友,痴迷于棋盘博弈,几乎天天要拼杀几场。一日,棋局摆在侯家,饶友忽言:“日日这般下法似觉无趣,不如下个赌注助助兴,更具挑战?”并先一举押上自己的祖业——东门塘。侯友拿不出与东门塘近值的东西作注,饶友趁机说:“如若没有其他可押,老婆也可拿来下注的。”侯友被激怒,决定应战。

两人竭尽心力,绞尽脑汁,生怕走错一步,每一步棋就都需深思熟虑,于是这一盘棋下了两天两夜,仍未分胜负。到第三天上午,侯友陷入危境,苦思无策。这时,侯妻在后房高声支使儿子:“福古佬,日头都半天高了,还不把牛赶过梅江食草!”侯友心想:自家并未养牛,何来赶过梅江?莫非贤妻以牛指马,在提醒我?侯友顺着这思路一想,果然飞马过河,继而推进两步,锁定胜局。饶友就这样赔出一口东门塘。一局棋赌了一口塘的故事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从此东门塘声名远扬,因而人们又称它为“象棋塘”。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汪思婷

【作者】 汪思婷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日报

有哪些侯姓的名人故事2

今天要跟大家讲讲关于喀喇沁旗十家满族自治乡的故事。有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这个地方,先来简单普及一下“十家满族自治乡”知识。十家满族乡位于喀喇沁旗东部,距旗政府所在地55公里,东邻元宝山区平庄镇24公里,北接红山区文钟镇25公里,南与西桥镇为邻,西靠锦山镇、牛营子镇。由原十家满族乡和楼子店乡于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合并而成,是喀喇沁旗8个乡镇中唯一一个乡,也是赤峰市二个民族乡之一。

十家满族乡在喀喇沁旗的位置

说到十家满族自治乡得名的由来,不由得得提到一个人,和硕端静公主。

和硕端静公主(1674年—1710年),康熙帝第五女,母为布贵人兆佳氏,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康熙三十一年(1692)受封为和硕端静公主,同年十月嫁给喀喇沁部蒙古杜棱郡王次子乌梁罕氏噶尔臧。端静公主于康熙四十九年三月去世,时年三十七岁。康熙五十八年,葬。

和硕端静公主

和硕端静公主

端静公主,生在宫里,长在宫廷。自小聪颖伶俐。由于尊贵的地位和受宠的环境,养成了她自负、任性的性格。但是,公主品貌端庄,举止文静,遇事沉稳大方。由此,父皇钦赐“和硕端静公主”封号。

据说啊,为了笼络北部的喀喇沁蒙古,康熙三一年(1692年),清圣祖(康熙)将自己第五个女儿端静公主下嫁给喀喇沁右旗第三代郡王噶勒臧。这噶勒臧是谁呢?看了下面的介绍你就明白了。

噶勒臧(1675—1722)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袭扎萨克多罗杜棱郡王,康熙五十年,额驸噶尔臧获罪。是康熙九位女婿中,唯一获罪后死于拘所之人。死于康熙六十一年三月。死后奉旨与公主合葬。

乌梁罕·噶勒藏

喀喇沁亲王是蒙古亲王,封号叫杜棱亲王,乌梁罕氏,其家世源流中突出的人物是:

成吉思汗的重臣 乌梁罕·者勒蔑

成吉思汗的驸马,者勒蔑之子 乌梁罕·吉伯格

清初功臣,者勒蔑第十四世孙 乌梁罕·苏布地

第一代杜棱郡王,苏布地之曾孙 乌梁罕·班达尔沙

康熙帝的驸马,苏布地六世孙 乌梁罕·噶勒臧

第一代杜棱亲王,苏布地九世孙 乌梁罕·啦特纳锡第

礼亲王的妹夫,苏布地十四世孙 乌梁罕·旺都特那木济勒

肃亲王的妹夫,贡亲王,苏布地十五世孙 乌梁罕·贡桑诺尔布

族谱中的最后一位贡桑诺尔布,就是你们去喀喇沁亲王府参观的时候,看到的雕像的那一位,这样的话关系就很清晰了。

和硕端静公主出嫁噶勒臧

自清朝入关以来,康熙帝一直奉行的是“南不封王,北不断亲”的防御统治政策。端静公主其实是政治婚姻的牺牲品。

喀喇沁右旗第三代郡王噶勒藏,为了迎娶公主,修建了一座豪华的驸马府(现在的王爷府遗址)。这座府第完全是宫廷式建筑,丹青斗彩,十分华丽,府第正门高悬一副楹联——“金枝玉叶府,朝郎驸马门”。院中,苍松翠柏,古雅庄严。东西两第各有房屋三百间,寝宫、书房、祀堂、梳妆宫应有尽有。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三月二十六日申时,和硕端静公主去世,跟随公主陪嫁的“十家”人先在喀旗王爷府镇大西沟护灵。康熙五十一年(1713年),公主陵在马鞍山脚下建成后,这“十家”人便随迁到这里落户守陵。他们大都是随和硕端静公主下嫁而来的“包衣”(即“旗下家人”)的后人,而且大多隶属镶黄旗。

端静公主墓正面

关于端静公主的死因,有多种说法。民间流传的一种说法是,端静公主出嫁之前,就深爱她的一个仆人额尔敦。相传额尔敦随公主一起出嫁并侍奉公主。有一天在幽会时候被噶勒臧撞见,一脚踢中心窝而死。还有一种说法是病逝。无从考究。


端静公主墓近照

顶部火焰牌坊

龙墓表柱

驮龙碑

驮龙碑碑头

满蒙汉三种文字的碑文

碑文下二龙戏珠精美雕刻

赑屃被损坏了的头

端静公主陵全貌

据史料记载,随公主出嫁并死后守陵十户人家如下:

白姓,原籍镶黄旗,为和硕端静公主乳母之后人。随公主下嫁而来,后迁往十家为公主守陵。

王姓,原籍镶黄旗,随公主下嫁后,任公主府管家。后迁往十家,为公主守陵,四品顶戴。

潘姓,原籍镶黄旗,祖居海城县,太监,原为内务府包衣。随公主下嫁而来。

李姓,原籍镶黄旗,太监,内务府包衣,随公主下嫁来而来。

胡姓,原籍镶黄旗,太监,内务府包衣,随公主下嫁来旗,公主殁后,迁回北京。

孙姓,原籍镶黄旗,太监,原为内务府包衣,绝后。

侯姓,原籍镶黄旗,护卫,后随公主下嫁来旗,公主殁后,为公主守陵。

汪姓,原籍镶黄旗,护卫,内务府属下,随公主下嫁来旗,公主殁后,为公主守陵。

董姓,原籍镶黄旗,护卫,内务府属下,随公主下嫁来旗,公主殁后,为公主守陵。

肖姓,原籍镶黄旗,护卫,内务府属下,公主殁后,暂厝于汤土沟,后迁十家公主陵,肖姓未往,因而定居于汤土沟旧陵址附近。

十家满族自治乡因此得名。

这就是端静公主和十家满族自治乡的故事!

有哪些侯姓的名人故事3

桃花扇剧照

一个沦落风尘的女子,在爱情受到考验,被人逼婚时,为了坚贞的爱情,血溅桃花扇,在家国罹难,改朝换代时,她虽是秦淮河畔上一名低下的歌妓,但朝堂之上,面对皇帝和满朝文武,柔弱的她却唱出了:“干儿义子重新用,绝不了魏家种。”的大胆之言,她到底是谁?

一、自小无家,沦落红尘

李香君又名李香,是明末清初秦淮河畔上的一大名妓,与柳如是、陈圆圆、马湘兰、卞玉京、寇白门、顾横波,、董小宛并称“秦淮八艳。”和其余七个人一样,李香君也是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最要紧的的是她人长的玲珑娇小,媚眼生辉,歌喉甜润的她尤善南曲,被称为南曲第一,不少文人才子,达官贵族为她的美貌和才华所吸引,争相前来,一睹芳容,追求者不计其数。

李香君自找便被年轻时在秦淮河畔红极一时的歌妓李丽贞收养,李丽贞此人性情耿直爽快,才艺双全,在她的教导下,聪慧的李香君很快便展露出她过人的才华,为众人所追捧,成为了秦淮河畔的红姑娘,名噪一时。

二、以君世望,安事阮公

公元1640年,二十二岁的侯方域来到南京参加礼部会试,年轻气盛,才华横溢的初来金陵,迷恋于此地深厚的文化底蕴里,结交了几个脾气相投的文人雅士,把酒言欢,谈诗书之雅韵,论国家之兴亡,好不自在,秦淮河畔就是文人门玩了的最佳去处,这里亭台楼阁林立,酒肆歌坊成群。这一日,晴空万里无云,秦淮河畔春风醉,侯方域与好友杨龙友,陈贞慧等人泛舟于秦淮河里,饮酒作诗,好不自在,却见对面划过来一华丽的船,里边乐声四起,侯方域听到后便不自在了,国破家亡之日,竟还有人如此歌舞升平,真是岂有此理,有点气愤的侯方域不由得随便咕哝了几句。

“如此乱世之时,大丈夫尚不思报国,我一弱女子又能如何。”只听这声音如莺歌燕语,所言不凡。侯方域脸上一红,大感此女不简单,遂向众人问道:“此女何人,竟有如此见识?”

坐在一旁的杨龙友兴奋了:“这你都不知道啊,名动秦淮的名妓李香君啊,你看你out了吧。”杨龙友说得是两眼放光,然而侯方域却心在别处,如此女子,来日定当拜见一下!

在杨友龙的介绍下,侯方域很快就来到了媚香楼里拜访李香君,两人一个是花容月貌,名动江南的奇女子,一个是风流倜傥,才学绝伦的俊书生,真可谓是才子遇佳人,两人都不由得砰然心动。一番商谈,两人都觉对方谈吐非凡,气质超然,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李香君更是对雄心壮志,一腔正气的侯方域心生爱慕,心中默然认定,我这一辈子所等的人,就是他了。

侯方域又何尝不是,自从那次相见后,他就成了媚香楼里的常客,一有时间就跑去和李香君谈诗论画,花前月下。那一段岁月里,侯方域沉寂在爱的海洋里,幸福的不知所以然。不过那时的侯方域初来金陵,囊中羞涩,拿不出什么珍贵的东西,就以一白纱宫扇作为定情之物送给了李香君,两人相许终生,或许在今天,一把扇子或许很普通,没什么,可是在那个年代,扇子是文人墨客,才女佳人的最爱,侯方域送她扇子,足见他对李香君的珍爱。侯方域还在扇子上题了一首诗,以示他对李香君的钟爱:

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遇富平车。

清溪尽是辛荑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两人就这样私定终生,只待有钱了赎出李香君,两个人就可以幸福的在一起了。李香君自从和侯方域扇子定情后,便闭门谢客,为他保守着坚贞,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李香君只有十六岁,只是歌妓,卖艺不卖身,她是清白纯洁的。

可是此时的侯方域初出茅庐,是穷书生一个,身上没几个钱,更何况人家李香君可是秦淮名妓,要赎她可是要划大价钱的,这下侯方域可犯难了,到那去筹集这么一笔钱呢?侯方域很郁闷。

正在侯方域遇到没钱的困难的时候,好友杨龙友出手了,给了他一大笔钱,足够赎回李香君之用,这钱当然不是杨友龙的,那家伙穷书生一个,自然是拿不出那么多钱的,聪明的侯方域岂会不知?但他管不了那么多了,他急着赎回李香君,为了她,就是个陷阱我也得跳呀。

他果然跳进陷阱了,送他钱的不是别人,正是阉党余孽阮大铖,此人是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虽然文艺不错,但人品极差,先前是大奸臣大太监魏忠贤的狗腿子,与魏忠贤等人串通一气,狼狈为奸,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公元年,崇祯帝杀了魏忠贤,作为魏忠贤亲信的阮大铖自然也受到诛连,被罢了官,回了安宁老家,回到家后的阮大铖并不甘心就此退却官场,便又重新来到金陵,建立会馆,暗中走动,以图东山再起。

他的这种行为引起了侯方域等复社名流的鄙视,大家群起而攻之,批判他的文章接踵而来,他成了众人喊打的老鼠,呆在家里畏首畏尾,不敢出来了。

这样下去总归是不行的,阮大铖很快就想到了法子,他的主意打在了侯方域身上,侯方域的爹和他同朝为官,略有交往,并无深仇。侯方域又和方以智、陈贞慧、冒辟疆称为“明末复社四公子”。他们四个人是复社的领军人物,关系自然也很好。复社是自东林党之后,又一个反对魏忠贤势力的以文人为主体的爱国组织,他们针对的对象便是像阮大铖这样的阉党余孽。阮大铖想亲近复社人员,突破口就在侯方域身上。

听说侯方域最近想赎青楼名妓李香君,阮大铖觉得机会来了,便托杨友龙送去了他的一份人情,只是并未说明是自己送的。我那人情放在那儿,以后我若遇到困难,你不会坐视不理吧?

侯方域得到这一笔钱,很是高兴,立马跑到媚香楼要为她赎身,哪知李香君不肯。李香君自然不傻,他侯方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是万难筹到这么多钱的,这到底是从哪得来的呢?在李香君的追问下,侯方域也好奇了,这到底是谁送我的钱呢,便跑去追问杨友龙,才知道这钱是阮大铖的,侯方域不以为然,然而李香君怒了:

“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乎?”

我说你呀你呀,真是糊涂了,这明明是一个陷阱,我一个青楼女子都能看得出来,难道你一堂堂男儿,要事阮大铖那种祸国殃民的那种小人吗?亏你白读那么多书了。李香君怒不可遏,拔下头上的凤钗拂袖而去。

这一通骂,骂醒了侯方域,自此他再也不敢和阮大铖有任何交集了。

阮大铖的计划失败了,自然是气愤万分,你们等着吧,等老子出头了,有你们好看的。阮大铖强压下心头的恶气,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又通过王将军整日请侯方域与酒肆茶馆之间,欲再讨好,聪明的李香君又当头给以棒喝,彻底断绝了阮大铖想以侯方域来亲近复社党人的想法。

钱是没有了,怎么办呢?与其拿人钱财替人办事还不如自己借钱,借来的总比那来的小人的钱好,至少不是亏心钱啊。于是李香君在拒绝了侯方域后开始变卖自己的首饰,四处借钱,终于凑够了赎身之用,侯方域自是高兴万分,异常感动。

之后,侯方域前去参加礼部会试失利,李香君弹《琵琶记》为他送行,言语切切,关怀备至,抚慰着他那颗考试落弟后悲凉的心。

三、江山纷乱,红颜多情

公元1644年,闯王占领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与煤山,阮大铖、马士英等人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在南京建立了短暂的南明小朝廷,拥立福王的马士英,阮大铖自然成为了朱由崧的肱股之臣,居高官职,如今大权在手的阮大铖十分得意,当年你们对我的凌辱,我要你们加倍赔偿。

很快阵贞慧便被逮捕入狱,侯方域的父亲也进了牢笼,侯方域自知在劫难逃,就匆匆告别了李香君,逃到了南阳,投靠了南阳守将史可法。

侯方域是逃走了,可是李香君还在啊,阮大铖便把如意算盘打到了李香君头上,他的报复行动马上就开始了。

当时有个漕抚名叫田仰的,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马士英和阮大铖为了拉拢他,就请他到府邸吃酒,酒过三旬之后,田仰便有些醉意了:“听说这秦淮河畔美女如云,尤其是那李香君,娇小可人,明艳非凡,不知可否属实?”

阮大铖眼珠子滴流一转,一条毒计便上了心头:你李香君不是很牛吗?不过是个小小的歌妓罢了,如今漕抚大人对你有意,你逃不掉了,哈哈!

“此女确实明晚,不知大人有何想法?”阮大铖道。

“老夫年士已高,房中缺人,欲纳其为妾,不知可否?”

“以大人之神武,自然不在话下,此事不劳大人费心,下官替你操办。”阮大铖心想,这样即能讨好田大人和马大人,又能报当年之仇,何乐而不为?

就这样,一场抢亲的闹剧拉开了帷幕,阮大铖和马士英前脚刚让杨友龙拿着聘礼到了媚香楼,后脚就拉了一队人马,抬着花轿,吹吹打打就到了媚香楼前,一帮子人横冲直撞的来到了李香君的住所,盛气凌人,你就是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由不得你了。

礼部尚书亲带人来抢亲,谁敢出声,李香君看今天是躲不过去了,便一咬牙,一跺脚,一头撞在了屋里的柱子上,撞得头破血流,晕倒在地,那点点血迹溅到了侯方域送给他的白纱宫扇上,像是在诉说她对爱情的坚贞。

阮大铖等人一看此女子竟如此刚烈,都吓了一跳,虽然是大权在手,或可强抢民女,但要是因为抢亲闹出人命那就不好了,一帮人仓皇的逃出了媚香楼,再也不提抢亲的事了。

杨友龙看此女如此刚烈坚贞,大受感动,拿起那把被坚贞的鲜血染红的白纱宫扇,点缀成鲜艳的桃花,那一朵朵鲜艳的桃花,就想李香君那坚贞不屈的高洁的灵魂一样,格外耀眼。而那把扇子和关于扇子的故事就变成了清代著名戏曲家孔尚任笔下的《桃花扇》,被人们争相追捧。

然而此事并未就此结束,那个丧尽天良的阮大铖可没有怜香惜玉之心,他没打算就此放过李香君手无缚鸡之力这个弱女子,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在他写出戏剧《燕子笺》后,便上奏皇帝唱此曲非李香君不可,皇帝一听这李香君是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儿,便急不可耐了,下旨把李香君掠入了宫廷。李香君,你就等着留在宫中吧!

《燕子笺》终于排练了出来,在首演这天,皇帝邀文武大臣,皇亲国戚前来同赏。只听李香君唱到:“干儿义子重新用,绝不了魏家种。”一时之间,四座哗然。

四、红颜薄命,抱憾而终

公元 1644年,清军攻破扬州,史可法以身殉国,扬州保卫战打得是异常艰苦,清军攻下扬州之后,在扬州屠城十日,一时之间扬州变成了人间地狱,血流成河,惨不忍睹。侯方域失去了依靠,便从扬州逃到了苏州,四处打听李香君的下落,得知李香君被掠入宫廷后,伤心欲绝,自此不知所踪。

扬州沦陷后,南明王朝举朝上下急得入热锅上的蚂蚁,乱成了一锅粥,不久清军便举兵直逼南京,弘光帝连夜携带家眷和朝臣逃离南京,清军便占领了南京城,三百多年的明朝自此一去不返。李香君也趁乱逃回了媚香楼,哪知此时的南京城,到处都是清兵。

李香君是没处去了,正当落魄之际遇上了以前教曲的师傅苏昆生,在苏昆生的帮助下李香君找到了昔日的好姐妹卞玉京,寄宿在她的家里,抱着那把心爱的桃花桃花扇望眼欲欲穿,整日念叨侯方域,言辞切切,含情默默,终不堪忍受思念和飘零之苦,一病不起。

苏昆生是个古道热肠的人,看着她可日夜牵挂侯方域,容颜憔悴,便帮她四处寻找侯方域,打听他的下落,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多方打听,才知侯方域早已回了商丘老家,苏昆生便马不停蹄的前去寻找,,可是上天对香君终是不公平的,待苏昆生找到侯方域时,这个沦落风尘一生却又坚贞不失高洁的女子心有不甘的永远的闭上了眼睛,临死之前还自言自语的告诫侯方域:“公子当为大明守节,勿事异族,妾于九泉之下,铭记公子厚爱。”一个沦落风尘的女子,或许这个国家给予她的更多的是苦难,然而当祖国沦丧,落入他人之手,她便慷慨陈辞,坚持为大明守节,比起先前是复社领军人物,明亡后投清的侯方域,钱谦益等文人雅士,其气节和品格,自不必多说。

关于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结局,另有一说,两个一见钟情的人最终走到走到了一起,侯方域隐瞒李香君的真实身份,把李香君娶回家中为妾,李香君细微体贴,把家人照顾的无微不至,全家一片和谐。

不久李自成便占领了北京,随后吴三桂领清兵入关,明清易代,在这一场惊天动地的风云变故之中,明末四君子之中的陈贞慧和陈子龙在抗清斗争中以身殉国,方以智心灰意冷,出家为僧,只有侯方域耐不住寂寞,参加了年清朝的科举考试,可惜只中了个副榜,弄得灰头土脸,倍受骂名。李香君对他此等作为很是反感,一气之下,便撕毁了那把凝结着他俩爱情誓言的桃花扇。

侯方域变节以后,李香君是秦淮名妓的事终被侯方域的父亲侯恂知晓,这个遵循孔孟之道的老头知道此时后大发雷霆,把李香君逐逐出了侯府,侯方域不敢对抗严父,便把李香君安置在荒凉的打鸡园里,两人不得相见,后侯方域变节,李香君李香君在打鸡园里孤独终生,在为侯方域身下一女后奄奄病逝,魂断打鸡园,凄凉异常。死后不入侯家族坟,葬在了距族坟三十里之遥的荒郊,其后人也不准随侯姓,不进侯家家谱。据说至今其后人已有三百多口,仍不敢言说自己是李香君的后代。

反正不管怎么说,一代红颜名妓自此终是香消玉损,抱憾而终,时年三十岁,虽是青楼卖笑,地位卑下,虽从事着为人所不耻的职业,但她凭着对爱情的坚贞以及高贵的爱国气节仍被人们所尊重,为人争相膜拜,如此一代佳丽,红颜薄命,终究丧命于乱世之中,让人感慨。

侯方域虽有出仕之心,奈何只中了个副榜,失魂落魄的回到家乡,倍受着四起的骂名,侯方域悔恨异常,自此在家潜心著书,整理文集,出版了自己的文集,内疚异常的他把文集命为《壮悔堂文集》,他的确是悔青了肠。公元年,心怀内疚的侯方域在四起的骂名中抑郁而终,时年三十七岁。

她俩的爱情故事被清代戏作家孔尚任写成《桃花扇》剧本,为人争相追捧,人们为李香君的坚贞和气节所感染,为她写诗赞扬著书立传着不计其数,一个青楼女子,留下了千古美名,而一个复社名流,却落得一世骂名。这像是莫大的讽刺。

王立忠个人简介

王立忠,1991年生于甘肃临夏,教育工作者。从高中开始喜欢上诗歌、小说。并在汪国真、席慕蓉等人作品的熏陶下开始文学创作、以苏景尘、莫北等笔名在网络上发表了不少诗歌散文。在大学期间,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始钻研。目前有历史作品集《那些才子佳人的传奇韵事》以及诗歌作品集《莫北的诗》正在创作中。作品散见于《长江诗歌》《华夏微型诗》《中国诗人》《中华文学》等。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