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丽姿网 > 教育教学 > 教育教学

如何做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家属心理疏导

网友投稿2023-08-16美食美味人已围观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如何做临终关怀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临终关怀家属心理疏导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在临终关怀方面,我们能做什么

可以对这一方面多加关注和重视。

“感谢你们陪我看世界杯,打麻将过手瘾,我心满意足了,没有人生遗憾了。”前日,在即将离开人世时,伟伯(化名)拉着志愿者的手,轻声地说着。不久,他就平静地离开人世。

送别伟伯,是志愿者们不愿意的事情,然而,他们也感到欣慰。“老人家走得很安详。”志愿者孙科说,“这也是我们做临终关怀服务希望达到的效果。虽然他们走完人生最后阶段是不可逆转的事情,但他们能够豁达地看待生死,能够少一分临终前的痛苦,却是值得欣慰的。”

和伟伯一样,尽管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添叔在离别人世前,也显得很平静,疼痛似乎已经不在他的身上发挥作用。

伟伯、添叔的安详离世,正是得益于江门市蓬江区实施的临终关怀慈善公益项目——“让我们做您的儿女”。

“对于患有不可逆转疾病的人来说,最后阶段的心理关怀,也就是临终关怀非常重要。”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一科主任、主任医师邵丽川说,“我们希望社会各界能够重视临终关怀,让更多的人士了解它、参与它。”

老人走前说心满意足了

伟伯是“让我们做您的儿女”项目的关怀个案之一。该项目的运营机构——江门市蓬江区祥光社工中心主任孙科告诉记者,在陪伴伟伯的过程中,老人家对志愿者说:挨不过世界杯了,想最后的日子过下“手瘾”,满足自己愿望。

原来,伟伯的癌症已到晩期,靠打静脉滴注的营养剂和葡萄糖等维持日子。他以前的兴趣是看足球、打麻将。“他说自己特别喜欢法国队。”孙科说,“志愿者为满足伟伯愿望,经伟伯家人同意,每隔一段时间就与伟伯边打麻将边看世界杯。”

参与陪伴伟伯的志愿者们告诉记者,每当和志愿者们坐到麻将台前,伟伯就显得很精神。特别是今年世界杯期间,听着电视的赛况,麻将桌上同样大战起来。“伟伯非常开心,一点痛苦都看不出来。”

在7月15日法国与克罗地亚决赛当天,志愿者们还专程到医院陪着伟伯看比赛,每到法国队把球攻进对方龙门时,伟伯都站起来,欢庆入球。

前日,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伟伯紧紧拉着志愿者的手,说:“感谢你们陪我打麻将、看足球,我心满意足了,没有人生遗憾。”不久,他就去世了。

“和我们刚接触的他,是完全两个样子。”孙科说,“刚接触他时,因为知道自己的情况,加上疾病带来的痛苦,他的心情很不好,精神萎靡。然而,在他去世的时候,却显得很平静,很安详。”

心结得解让老人走出阴影

“人都会有走到最后阶段的时候,用什么样的心态接受那个阶段,面对生死离别,至关重要。”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一科主任、主任医师邵丽川也说,“像伟伯那样,就会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过得安详,也更有尊严。”

在经历过一段时期的临终关怀实践后,邵丽川认为,对于走到人生最后阶段的病人来说,心理关怀更为重要。“以病人的需求为主要服务目的,满足他们的愿望,舒缓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从疾病、生死离别的痛苦中释放出来。”邵丽川说。

添叔在早年不幸失去了独子,他和老伴兰姨相伴余生。今年年初,“让我们做您的儿女”项目中爱与陪伴志愿服务队在上门服务老人时了解到添叔的情况,将他列入重点关怀对象。“添叔刚到医院时,状态很不好。”孙科说,“我们在和他聊天中知道,他知道自己已经到了人生最后阶段,但他放心不下老伴,还担心自己过世后没有人送终。于是,我们的志愿者庄慎雄主动提出,要做他的义子,为他送终,志愿者们还答应他,会像子女对待父母一样照顾兰姨。放下了心理的包袱,添叔后来少了一些担忧,心情也慢慢开朗了,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最后,他离世的时候,也很安详。”

小道具打开封闭心扉

在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科的护士站内,记者看到一些摆放在窗台上的老式缝纫机、老式暖水瓶、部队小号等老物件。

“这些都是热心人士捐过来的收藏品。”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一科主任、主任医师邵丽川说,“看起来没什么用,其实,它们可是临终关怀的重要‘道具’。”

在老年科有一位早年参加过战争的老人维叔。“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在和他聊天时,知道他曾参加过战争,就想怎么才能帮他摆脱对生死离别的心理阴影。”邵丽川说,“后来,我们根据临终关怀的相关理论,拿了那把小号给他看,让他讲讲自己的故事。”

维叔看到这把小号,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就和医护人员、志愿者讲自己当年是怎么参加战争的,参加了哪些战争,后来又做了什么工作,取得了什么成绩。“老人家很自豪,很开心。”邵丽川说,“看他的精神不错,我们就顺势引导他,告诉他,有很多人也和他一样,有过很多辉煌,但是,人总是要走到最后阶段,他们都不在了,应该想开点。这个效果就非常好。老人家慢慢想通了,心情也好了,现在精神状况比刚来医院时好多了。”

邵丽川告诉记者,那台老式的缝纫机也让另一位住院的婆婆想到自己年轻时如何心灵手巧,用缝纫机做出漂亮的衣服,得到别人的赞赏,也慢慢放下对生死离别的恐惧,释怀了。

医院里用于帮助生病老人的“道具”

老人获得“最后的尊严”

据悉,“让我们做您的儿女”是江门市第一个临终关怀志愿者服务项目,项目运营半年共吸纳95名义工,服务覆盖超过230名长者,恒常受惠长者77人次,直接陪伴7名长者走完人生最后里程。

记者了解到,江门目前仅两家医院设有临终关怀项目,一是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一是开平市东华老年康复医院。江门市区内仅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科能提供临终关怀这项服务,护士和医生成为服务的主力,少量志愿者参与其中。

邵丽川等人告诉记者,临终关怀对生命最后阶段的老人来说非常重要,而且,这些工作并没有太大的困难。“这种关怀更多是心理上的安慰和满足,并不需要多少物质上的投入,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场地。”邵丽川说,“主要是要有一些懂心理、有爱心的人士,他们经过专业的训练,通过专业的方式来和老人交流、沟通,帮助老人释怀,放下心理包袱。让他们能够感悟人生,放下生死离别带来的压力,能平静、安详地度过最后的时光。”

“这就是临终关怀服务的意义,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关爱。即使生命到了最后的阶段,仍是值得被尊重、被关爱的。”孙科说。

志愿者在和病中老人交流

临终关怀工作需过硬心理素质

据了解,我国临终关怀起步晚,临终关怀作为一个新兴的相对独立的边缘学科,在我国才刚刚起步:1988年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成立,1992年北京松堂医院成立,1998年李嘉诚先生捐资在汕头大学医学院开始了国内临终医疗服务;从2001年起,李嘉诚先生又每年捐资给国内20家重点医院,开展临终关怀服务。虽然其发展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但是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相去甚远。

此外,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孝道”等观念的影响,在我国,尤其是在农村,大多数的临终关怀都由家庭成员提供,只有少数家庭会选择临终护理人员提供服务。这种传统观念和做法无法让临终患者得到专业的生理和心理全方位的服务,家庭成员在此期间的心理压力也没法得到有效的缓解。尤其随着城市化的扩大,核心家庭的数量越来越多,家庭成员在亲自提供服务和照顾的时候就会显得力不从心。而由于我国人数众多但医院床位紧张和家庭资金不足的限制,很多病人在临去世几天前才会住院接受临终服务,而这种服务也仅限于对临终患者的医疗护理方面,忽视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况和需求。

“临终关怀作为一项特殊的志愿服务与普通的志愿服务不相同,需要志愿者更专业,也要求他们有更好的沟通技巧。”五邑大学社会工作者专业邓教授说,“临终关怀并不是只要有耐心和爱心就可以了,要做好这项工作,还需要过硬的心理素质。”

作为一名注册老年社工师,孙科表示,“社会工作者在临终关怀中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三大专业方法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心理以及情绪上的支持和疏导服务。在这方面,专业社工和社工机构大有可为。

文/图广报全媒体记者严建广通讯员东玉

如何对老年人实行临终关怀

父母之恩比天高比海深,儿女必报养育之恩,对待老人,生前要尽一切努力,想老人所想,急老人所急,帮老人所需,老人病了即时请医治病,不能缺药,宁肯让老人含药走,不能让老人断药亡。这是我的认识,也是我的做法。

临终关怀是什么意思应该如何做好临终关怀

癌症是一场迷雾中的旅途,行在路上的人永远看不透前面的风景。或许历经坎坷,终能披荆斩棘、开天见日;或许拼尽全力,还是无法逃离坠入万丈深渊的厄运。当不幸降临,我们被迫要和即将在人生舞台上谢幕的亲人告别时,那是怎样的一种悲伤和不舍。当已经成为一种戒不掉的习惯的彼此依赖和陪伴将要永远地划上句号,我们如何承受那不可言说的残忍和无奈,又如何帮助亲人平静而不失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这便是临终关怀的意义。临终关怀,虽因“临终”两字而显得刺眼而残酷,但却承载着最后的温情。如何陪伴临终的亲人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呢?请记住:

收起悲伤,正视现实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死都是客观世界的自然规律,不可违背。对于家属来说,如果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去救治,还是无法挽回局面,就不要怨天尤人。对于躺在病床上的患者来说,离开其实也意味着解脱,不失为一件好事。因此,做好临终关怀的大前提是转变观念、接受现实。不要沉浸在无谓的悲伤中,而是要更多地去思考如何能让患者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尽量活得舒坦些,让患者不惧怕、不痛苦、没有遗憾的离开人世。

珍惜最后的陪伴

死亡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是单向的、不可逆的、无法轮回的。不管是多么深爱和珍惜的人,一旦被死神掳走,纵然思念泛滥成海,也都永远无法再度相见。因此,与其深陷悲伤,不如好好珍惜仅存的日子里的陪伴。如果身体条件允许,不要一味地闷在屋里,可以带患者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晒晒太阳。如果患者已经卧床不起,那不妨放一些他平时喜欢的音乐,陪他说说话、聊聊天。不要避讳“留遗言”的环节,不要担心这会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临终前的人对自己所处的状态是很清楚的,这时不应躲闪逃避,而是要鼓励他说出他想说的话、他还没有完成的心愿,并表示自己会牢记他的嘱咐、会代他完成没有完成的愿望,这才是明智的,才是对患者最大的告慰。还有,临终的感受是很复杂的,焦虑、害怕、惊恐,当然也不乏有为求解脱的急切……不管是哪一种,都要记住亲密的陪伴是一剂良方,握着他的手,告诉他你就在他身边,会一直陪着他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多一些理解和耐心

受乏力、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影响,临终的人可能会焦虑烦躁、火气很大或者脾气很暴。这时候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耐心,平静温和安慰他,认真倾听并尽最大可能地满足他的诉求。还有,照顾临终的患者是很辛苦的,因为他可能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可能大小便失禁、可能完全没有意识和知觉,这时所有的事情都要由家属来代劳,而且这种代劳可能得不到任何的配合和回应,因此对家属的体力和耐心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请记住,一定不要嫌恶和厌烦,要知道,被临终的亲人拖累其实是一种甜蜜幸福的负担,毕竟当亲人永远地离开后,你想为他做什么都已经成为无法实现的奢望了。

科学处理临终前的各种症状

疼痛

疼痛是晚期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调查显示:在临终期,84%的患者都会承受剧烈的疼痛。这种疼痛不是普通人所能想象和理解的。医学疼痛分为不同的等级,0分为不痛,10分为最痛。分娩痛可能达到8分,而晚期癌痛,直达巅峰——10分。疼痛对患者的精神和身体造成双重摧残,不少患者甚至会通过自杀来寻求解脱。因此让患者尽可能生活得舒适一些、离世时痛苦少一些是临终关怀疼痛管理的目标。而且残忍一点说,此时的重点是缓解疼痛上,不必担心长期使用可能会带来药物依赖或者药物滥用的问题。对于医生开的止疼药,不要害怕使用。如果止疼药无法压住疼痛感,要及时向医生进行咨询。

你可能听说使用吗啡会加速人的死亡,但大部分专家认为,只要剂量严格控制,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呼吸困难

调查显示,约70%的癌症患者在生命的最后6周里会出现上不来气或呼吸困难。在濒临死亡的时候,呼吸时还可能会出现杂音,这被称作临终喉鸣。这是由于喉部肌肉松弛进而导致液体在此处积聚造成的。针对呼吸困难,可以试着把临终者头部垫高,打开窗户,使用雾化加湿器,使用风机使室内空气循环。如果临终者口腔内看起来很干,可以用湿布、棉球或者经过特殊处理的药签擦拭口腔,这会让他们舒服一些。针对“临终喉鸣”,可以将临终者的身体翻向一侧,头枕得高一些,或用药物减少呼吸道分泌。另外,需要家属知道的是,这些杂音虽然会使家人感到不安,但通常并不会让临终者本人感到烦躁,这是个令家人稍感慰藉的事实。

消化相关的问题

恶心、呕吐、便秘以及丧失食欲是临终者经常面临的问题。首先,有一些药物可以控制恶心、呕吐,或者缓解便秘,应及时向医生进行咨询。其次,此时的饮食讲究顺其自然。如果患者不愿意进食,不要强迫他吃东西。对许多临终前的患者来说,不吃食物或者不喝水通常没有什么痛苦,而吃东西反而可能增加不适感。即便患者愿意吃,也要注意少食多餐,不必拘泥于一日三餐,这样利于消化。另外,如果患者此时出现明确的饮食偏好,最好尽力满足,哪怕这一饮食从患者个体情况来说并不适宜,毕竟患者没有太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提出和享受他的要求,但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好量。

总之,当一个人被迫抛下一切、去往另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的时候,那种孤独和恐惧是常人无法想象和体会的,因此做好临终关怀和陪伴、让患者安详而有尊严地完成生与死之间的过渡对患者来说意义重大。愿每一位临终的患者都能平静地开启他在天国的旅程,少一些痛苦,多一份安宁。

以上问题由美中嘉和医疗团队整理回答

OK,关于如何做临终关怀和临终关怀家属心理疏导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