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丽姿网 > 美文故事 > 美文故事

有味道的闽南故事有哪些

泉州舌尖美食2022-11-09美食美味人已围观

小巷子藏不住的闽南味道!这家百年古厝里的地道美味,好吃到犯规,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泉州舌尖美食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味道的闽南故事有哪些1

余秋雨在《霜冷长河》中说:什么季节观什么景,什么时令赏什么花,这才完整和自然。

在什么时节品尝什么美食,就是闽菜最自然的样子。



这一家藏在小巷子里的闽南菜实在难找,盘卧在正对着承天寺的开元巷,若是没人引路,真是有点不好找。



店名叫59号闽家膳,老板娘说:“59号是门牌号,很多客人来都习惯这样子叫,也比较容易记住”。




往一条很小的弄堂直走进店内,竟别有洞天,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非常古色古香的宅院,四周皆是建筑,又有竹林环绕,有点像老北京的四合院。



作为闽南人,对红砖老房的闽南巷弄自然就有亲切感。



据老板娘讲述,这栋古厝的一砖一瓦都来自南洋,1927年建成,至今已有90多年了。

阁楼的屋檐板上重现出当年的一张英文报,清楚的记载着日期,极具年代感。




在细节上,老板也很用心,8间包厢分别用泉州名胜古迹命名:庭院里有岱仙阁,清源阁,开元阁,清水阁;

阁楼里面有老君阁,刺桐阁,安平阁;




最大的包厢是戴云阁,就在最显眼的正中庭位置,特色的包厢里都有古香古色的檀木大圆桌,椅子排排绕,里面一桌可坐12人。




红瓦砖背景墙上挂着一张张泉州名胜古迹的景点图,很有特色,又简约素雅。





一听这包厢名,还没开始吃美食就被陶醉在富有内涵而特色的包厢名ing,瞬间仿佛身临其境之感,意犹未尽。



正游玩的间隙,一桌深巷古厝的闽南菜便上桌了。




咬一口脆皮大肠很有嚼劲,热腾腾,葱味扑鼻。



夹着葱段的大肠,大葱祛除了大肠的膻味,赋予了它脱胎换骨的全新口感。




沙煲河鳗连同十几种酱料一同在砂锅里烹煮,酱料充分细密地渗入河鳗鱼肉。

一打开锅盖,锅中散发浓郁的酱香,咻~呈现出一盘似孔雀开屏的鳗鱼。




夹一筷子,鱼皮紧致,与干爽挺坚的鱼身间撕拉起鱼冻,细嚼慢品,口感鲜美肥嫩,是一道极致的海味。




这道避风塘炒蟹,一听名字特有港式风,也最有情调。

没错,真的还是老板娘专门去香港学的。它最能受到食客、饕翁们的青睐,尤其是小年青,小情侣。




时令大角蟹来自内海的东海浔埔或者台商浮山。

内海大角蟹的肉比外海的甜,鲜美肥甜,夹一筷子,蟹黄足足可见。



其精髓是那大角蟹的独特风味,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甘口焦香,脆而不煳,面包糠、蒜香味与辣味结合,达到了一种口味的平衡,可口极致。





芥末罗氏虾,过油炸的大头虾,不同与九节虾,看着很憨样,个头矮胖矮胖,肉质紧实。

蘸上一口酱料,有大块虾肉可朵颐,鲜的很!




香芋~夹~香肉,念起来还有点拗口,原料是当季的生芋品种。

刚吃的时候,看到的都是香芋,却不知里面深藏宝藏,居然还有五花肉。



薄似一片纸的五花肉,搭配着香芋滑嫩可口,口感很松滑又不噎口。



最后来一份鲍汁手工豆腐,粒粒饱满的红豆外加西蓝花搭配点缀,营养均衡,养生又健康。

据说都是当天售罄,真的很受大众的欢迎。




筷子勺子齐备上阵,来~爆一口鲍汁手工豆腐,纯天然手工的黑豆腐,外酥里嫩。




嗝~ 吃饱后打了一个特别满足的饱嗝,实在大快朵颐。

泉州街角巷陌里,藏着太多的美食和故事。这次意外的收货,就像发现宝藏一样欢喜~


最后

- 附上地址和福利 -

【59号闽家膳】

时间:周一至周日:11:00-14:00,17:00-23:00

地址:鲤城区承天巷59号

小巷子藏不住的闽南味道!这家百年古厝里的地道美味,好吃到犯规

有味道的闽南故事有哪些2

遍寻惠安吃喝玩乐,

品味闽南处处风情!

请关注我们!下期继续

在夏天,闽南地区草丛里、池塘中的小动物也频繁出来活动,孩提时代,很多小动物作为野味,沦为了我们的“口粮”...

四脚蛇

四脚蛇,在闽南小时候,很多小伙伴们都把它看作是“蛇类”的一种,虽然它确实长了脚。与蛇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是不是看起来跟蛇一样很有攻击性的样子!

其实误会它了,四脚蛇真的不是蛇,闽南把几乎所有蜥蜴都统称为四脚蛇。更重要的是它不咬人,而且无毒,是专吃害虫的人类好朋友。调皮的我们会抓来放在书包里,四脚蛇在里面钻来钻去,书包也一起一伏,用来吓女同学

小学时四脚蛇可以卖上几块钱

据老一辈人说,小孩子流鼻血,把四脚蛇用火偎着吃就可以治疗。还可以用来炖汤补身子,可以治疗惊风、化痰散结、利尿这么多好处顶在头上,难怪四脚蛇难逃一劫。

看上去像平常做的咸鱼,但实际有点恐怖

不过四脚蛇有的可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无论是从遵纪守法还是自身健康出发,都不要盲目去吃野味。

石洞

闽南地区有一种生长在山涧里的青蛙,本地话叫“坑钢”、“石洞”或叫“坑降”,也就是石蛙,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有清热解毒、滋补强身等功效,食用价值及医用价值均非一般,是南方丘陵山区名贵的水产品之一。

看我的眼神

因为迷信说法:小孩子学走路吃它,以后会走得快跳得高,还会有力气!于是石蛙哪怕躲在石洞里,也难逃厄运!

其实蛙类等很多是有寄生虫,而且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尽量还是少吃。很多人觉得田鸡虽然美味就是这点担忧。

土杀

“土杀”,也叫“土虱”,俗称胡子鲶,塘虱,塘角鱼,闽南有一首童谣“媒人婆,土虱嫂。日头暗,寻无路”就是说的土虱了。

闽南部分地区也有给小孩子吃“土杀”的惯例。当不满周岁的孩子第一吃点蛋黄后,很快就可以用它炖汤吃,如果太小,一般只喝汤。看它这么有力的身躯,可能是打算“以形补形”吧!

田螺

闽南有“一粒田螺九碗汤”的童谣谚语,“搁顺煞买螺肉,返来去煮瘦肉”的歌曲。爆炒田螺可是很多人的最爱,以前小时候,最喜欢跟小伙伴一起去田里,河里摸螺蛳,经常能够一捡一大盘,用辣椒炒起来后,都是当零食吃的。

小时候的大排档有的菜样没多少,但田螺、虾等还是撑起了场面。不过这田螺吃起来还是有点麻烦,牙签的功夫需要磨练。

田螺个大,一般有乒乓球那么大,大的有鸭蛋差不多大。石螺个头比较小,一般都是手指头差不多大。

但如果同样是小体型的时候就很难分清楚了。不过田螺的外壳是比较薄的,相比较易碎。

田螺和石螺的口感、价位等都是很有差别的,你们一般觉得哪一个比较好吃?

泥鳅

闽南有两首相关儿歌,竟然我还会哼

天天我等着你 等着你捉泥鳅

大哥哥 好不好

咱们去捉泥鳅

小牛的哥哥 带着他捉泥鳅

天黑黑欲落雨

阿公仔拿锄头欲掘芋

掘啊掘掘啊掘

掘到一尾旋流鼓

小时候雨过天晴的时候,如果去下田,你会发现很好捉泥鳅,因为泥鳅喜欢湿润的泥土,仿佛洗澡一样在那里钻着泥。不过泥鳅滑溜溜的,倒不是很好捉起来。

泥鳅就是“河溜”或者“捞溜”,有“水中人参”的美称,于是作为常见的鱼,免不了上餐桌。而且据说,小儿体虚盗汗者食用有助于生长发育,于是,做成泥鳅面等美食,也算不枉鱼生了。

另外,石墨应为虾虎鱼;菇呆----写作“鮕鲐”,学名七星鳢鱼、月鳢;河蚌河虾等这些在以前小河小溪里很常见,现在就比较少了。

还有靠近林场的地方,可能会能打到蛇、兔子、各种鸟等,这些就比较少吃到了。

遍寻惠安吃喝玩乐,

品味闽南处处风情!

请关注我们!下期继续

有味道的闽南故事有哪些3

《一口香绵 岁月沉浮》视频截图

东南网7月30日讯(本网记者 苏琳 文/图)绵柔香甜的东美糕是漳州角美的一张“名片”,它传承300多年,是很多闽南人记忆中的“古早味”。因为想念童年时爷爷奶奶制作的东美糕味道,徐源裕放弃德国深造回乡传承制作东美糕。一扫、一填、一敲、一叠,东美糕的技艺在徐家三代人指间传承。因为坚持手工制作,徐家的东美糕远近闻名。曾有台湾同胞因为想念这一口家乡味一次性定了900公斤东美糕,每人带着15公斤糕点回台湾。东南网视频团队近期拍摄制作短视频《一口香绵岁月沉浮》,讲述闽南“古早味”东美糕传承的故事,视频发布后引发海内外闽南人的浓浓“乡思”。视频在微博、抖音等全平台广泛传播,播放量及话题参与热度累计超1702.5万人次。

《一口香绵 岁月沉浮》视频截图

《一口香绵 岁月沉浮》视频截图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