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丽姿网 > 美文故事 > 美文故事
青岛大妈宣讲的故事有哪些
红网2022-11-12【美食美味】人已围观
脱口秀刷屏,黄大妈红了,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红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青岛大妈宣讲的故事有哪些1
这几天,58岁的长沙黄大妈(艺名)爆火,刷屏全网。因为,她会讲脱口秀。在综艺节目《脱口秀大会》舞台上,她让台下观众爆笑,斩获大批年轻粉丝。对于黄大妈讲脱口秀,很多人可能“一笑而过”。而事实上,黄大妈的脱口秀讲出了一个启示:退休生活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大妈登上《脱口秀大会》舞台
“我老公一直以为我在外面跳广场舞。这次来青岛参加比赛,我跟他说我是来参加广场舞大会。”绿色的长裙,蓬松的短发,作为《脱口秀大会》历届最高龄选手,黄大妈一登场就赢得台下一阵大笑。
“财务自由、时间自由、精神自由,想说脱口秀了,我就上台说一段。”在台上,黄大妈笑点满满,不到5分钟的脱口秀获得4灯晋级。但是,获得晋级机会后,黄大妈却选择停步在突围赛,将晋级名额让给了其他年轻演员,潇洒离开。8月31日,节目播出后,黄大妈火上了微博热搜。有网友评论:“突然就不害怕变老了”“活成年轻人理想的样子”……
亲友们都认为,黄大妈去参加《脱口秀大会》是不可思议的事。而在黄大妈自己看来,这是顺其自然。2017年《脱口秀大会》第一季播出时,从未接触过脱口秀的黄大妈,成了这个节目的粉丝。《奇葩说》《吐槽大会》等都是她喜欢的节目,对《脱口秀大会》更是每季必追。一次偶然,黄大妈了解到长沙有线下脱口秀俱乐部,于是就从线上追到线下——长沙各个脱口秀表演现场出现了她的身影。
中老年人幽默起来“可厉害了”
2021年,有剧场推出开放麦活动,黄大妈马上报名参加。剧场要求一篇800字的脱口秀文稿,她认真写了2000多字交上去,十几天过去了都没有收到任何回应。“本来都放弃了,后面我去看演出的时候,台上的演员和我互动,觉得我讲得特别有意思,问我为什么不参加开放麦。我就说,是你们不要呀!”直率大胆的黄大妈,为自己争取到了第一次上台的机会,现场的爆笑声几乎要掀翻屋顶。就这样,黄大妈从观众变成了演员,一周一次的上台表演成了她的退休生活日常。
年近花甲讲脱口秀,和年轻人完全没有代沟是不可能的。但黄大妈并不觉得代沟是一种负担,相反,生活的阅历和精彩的职业生涯给了她创作灵感。当然,黄大妈也会追赶年轻人的潮流,去了解年轻人喜欢什么。虽然这次主动退赛放弃了名额,但黄大妈自信地表示,她的故事以后还会更多地出现在舞台上,“中老年人幽默起来,可厉害了”。
多开一扇窗就多领略一道风景
最近几年,有不少老年人在各种表演舞台惊艳亮相。从某种程度上讲,黄大妈讲脱口秀刷屏全网,是中老年人娱乐精神的闪光。黄大妈年轻时是篮球运动员,脱口秀是她退休后主动打开的一扇窗户。“退休生活就像十扇窗,一般人打开了三扇,我比他们多一扇。多开一扇窗,就多领略一道不一样的风景。”
事实上,生活中,黄大妈也是一个天生开心快乐的人。刚退休时,她曾想去老年篮球队和合唱团,但因为身子骨不经摔,又苦于高强度的排练,她很快放弃了,转而开发了脱口秀和弹钢琴两项新技能。而从脱口秀到弹钢琴,黄大妈最大的收获是打破了思维定势。“我给中老年朋友的建议是先了解、再喜欢,然后动手试一试。”黄大妈说,“我也呼吁年轻人,打破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老年人不只是跳广场舞、搓麻将、做家务。带上你们的父母去看脱口秀吧!这可是很好玩很好玩的。”
青岛大妈宣讲的故事有哪些2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朱艳丽
这两天,市北区70岁的董秀格可忙坏了:“上午一堂课,下午一堂课,嗓子都哑了”。和她同样忙碌的还有64岁的于春山。他的档期已经排到了8月份:“下个月建军节,有12个单位邀请我过去讲课”。
他们不是什么明星大腕,却也是明星——基层群众追捧的政策宣讲教育明星。这些草根“名嘴”的课,为啥如此受欢迎?三个字,“接地气”。
第一次宣讲时,董秀格花几百元做了一套西装。
菜单式宣讲
想听啥讲啥
七一前后,家住市北区长春路社区的董秀格老人忙坏了。
“上午一堂课,下午一堂课,你看嗓子都哑了。”6月30日下午,在社区举行的庆祝建党96周年活动现场,董秀格抽空跟记者聊了两句。
在这天的活动上,董秀格无疑是个主角。除了要做一场8分钟的宣讲之外,她还要指挥社区的文艺宣讲队表演《邻里之间》大合唱。这一天,董秀格特地穿上了红色短袖搭配一双时髦的小白鞋。细致的妆容下,还真看不出站在面前的是一个70岁的老太太。
摇着蒲扇,拿着手绢,56位社区居民提前半个小时,就聚到了二楼的会议室。社区居委会主任先是对董秀格进行了官方而正式的介绍,尽管大家对她已经很熟悉了——常年活跃在宣讲台上的董秀格是位“名嘴”,市北区135个社区,她大多数都去宣讲过。
“我是个社区居民,讲讲入党的这个事儿……”台上是董秀格娓娓道来,台下居民们听得认真,有的掏出手机拍视频,显然董秀格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不过,对于董秀格来说,这只是一次正常水平的发挥。要知道,在不久前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举办的青岛市首届理论惠民优秀精品课评选活动中,这位“奶奶级”的选手作为年龄最大的参赛者,拿了一个一等奖。
从2013年11月7日参加市北区百姓宣讲员选拔赛至今,宣讲已经成为董秀格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刚开始接触时,是一杯白开水,一年一个主题,现在讲的主题多了,是菜单式宣讲,你们想听啥我讲啥。”言语里,董秀格还有些小自豪。
董秀格的宣讲是“与时俱进”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她讲“深化改革指方向”。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后,她讲“左邻右舍一家亲,和谐守法暖人心”;十八届五中全会举行后,她讲“社区居民心欢畅,满怀激情奔小康”。
细心的人能注意到,董秀格宣讲的内容都是与会议的主题密切相关的。这是她不断学习的结果,用她自己的话说,“有学习的内生动力”。走进她的家里,床铺上、桌子上,堆放的是《党建》等期刊,电脑里存的最多的就是宣讲资料,看得出宣讲是她十分热爱的一项事业。
3年多来,董秀格慢慢摸到了宣讲的门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时候看上去距离基层群众很远,其实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需要有人来解读、来宣传。咱是最基层的宣讲员,面对的是老百姓。讲这个课,不能高高在上、照本宣科,否则群众不想听,也听不进去。”
说得了快板
唱得了“神曲”
为什么董秀格的宣讲这么受欢迎?她说自己有三个妙招。
深挖故事,是她的看家本领。每次宣讲前,董秀格都要提前一天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一来熟悉路线,二来挖掘小区的故事,把它们写进讲稿里,吸引居民听进去。”
她常常提起的是在大港社区宣讲“四德”时的一段经历。她讲稿中本来的例子不是这个社区的。在她提前熟悉社区的时候,发现一位热心的楼院管家“呼老太”很有名。宣讲那天,董秀格先从呼老太说起,台下的听众立刻来了精神。“上去宣讲的时候,他们就很好奇。老师这是怎么知道的?都瞪着眼睛看着我。”
她紧接着对大家说:“像呼老太这样优秀的四德模范,别的社区也有,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因为有贴近性,当天的宣讲效果很不错。
播放幻灯片是董秀格宣讲的第二个“利器”。不服老的董秀格向儿子拜师,愣是学会了做幻灯片,还会用“一指禅”打字。“这些幻灯片我都是照葫芦画瓢,孩子给我做好一个模板,我跟在后面用。”
虽说这招好使,但董秀格其实做起来挺费劲。关键时刻,还得儿女出手。最近一个课件的视频,就是让孩子帮忙做进去的。
说学逗唱穿插宣讲则是董秀格的第三招。退休前当过教师、做过宣教科干部的经历,让她得以胜任“作曲”、“编剧”、“编舞”等角色。一堂课下来,她的宣讲更像是集合了小品、歌曲、快板、打油诗的“综艺节目”。
首次参加宣讲的时候,董秀格编了一段快板《和谐社区人人夸》:“哒哒哒哒一哒哒,四个大妈走上台,未曾开口笑开怀。四个大妈笑哈哈,把咱社区夸一夸。”
“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的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社区居民怎么遵守法律?我找到市北的法官,给我提供了10个邻里之间纠纷的案例,比如楼上乱扔垃圾砸着人。咦,这样一讲,大家伙觉得很有意思,老百姓愿意听。”
“五中全会谱新章,社区居民心欢畅,满怀豪情奔小康……”宣传十八届五中全会,董秀格根据当下网上流传度极高的神曲《十三五之歌》改编《满怀豪情奔小康》为开场白,然后讲述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凡人善举的真实小故事。
宣讲“弘扬良好家风”,她先唱上一段《当你老了》。接着再对台下的老人说:“这首歌听上去很凄凉,如果在家里把好家风传递给儿女,她会孝顺你。”
她还把发生在台东的一个扶起摔倒老人的真实故事改编成一个小品,让观众们对“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这样一个社会热点话题立刻有了明晰的判断。
为了备课
“行千里路”
6月30日下午,于春山佩戴着徽章来到在鞍山二路小学,为学校的党员们上了一堂课。“每次演讲前,我要佩戴一枚为人民服务的徽章,这是一种仪式感,意味着要进入宣讲的状态了。有点像人民警察上岗要扎上腰带,解放军上岗要扛上枪。我的宣讲就要带上徽章。”
64岁的于春山也是一位做宣讲的“资深人士”了。
1991年,身为检察官的于春山在办案中发现,很多群众对党的方针政策、基本法律常识缺乏了解,于是便在业余时间主动担当起政策法规义务宣讲员。2013年他退休后成为一名专职宣讲员,并当选为市北区百姓宣讲团团长。
“我的宣讲不仅讲理论,也讲政策、法律。很多人知道我的宣讲比较接地气,受群众欢迎,就主动约我到他们单位宣讲。”说起宣讲,于春山有着大把的经验。他不喜欢照本宣科拿着稿念的宣讲形式,想着法子让自己的宣讲更加生动。
平时,每天阅读十几份报纸,上网浏览国家大政方针,让他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储备。不过,每次宣讲前,于春山都会搞一些调查,看看大家主要关心什么问题,希望解答哪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备课。“我要用上最新的数据、最新的案例,有的放矢。”
在于春山的自我要求里,单纯看书本资料是不合格的。于春山说:“要想把故事讲得感人,首先自己要先被打动。我到老党员家采访,挖掘出最鲜活的事迹,讲出来,才富有感染力。”
这些年里,他先后到西柏坡、红旗渠等多地进行学习、探访。“我已经去过十几个地方采风了,有很多在书本上了解不到的故事,加进去之后就很生动”。宣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时,于春山开车去了一趟西柏坡;宣讲党的艰苦奋斗精神时,他去红旗渠进行学习。为了下个月宣讲建军90周年,他最近又去南昌学习了一个星期。
不当官不赚钱
为啥干这个
时间长了,也有人说闲话。
有人问董秀格宣讲一场给多少钱,还有人说一把年纪了也升不了官,清闲日子不过,出那些力图个啥。她的回答是,不图名不图利,就是要把自己的心意传递出去。
她常常数算过往的日子。当年结婚的时候,她和老公就住在不足四平方米、高不过一米半的小柴火房里,床就是两块木板拼起来的。转眼要生孩子,小柴火房住不开了,父亲在院子里给他们盖了一间小平房。一家三口,八平米,朋友同学来祝贺,还都羡慕得不得了。再看看现在,住在宽敞明亮的高楼大厦里,好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了。2007年他们一家搬来芙蓉山小区,住的是楼房,满院子满楼道都是煤球烂劈柴。“我家住一楼,大老鼠白天刺溜刺溜地跑,野猫在劈柴堆里整宿整宿地叫,闹得你整夜整夜睡不好。”
2013年,政府为小区居民接上了燃气管道,安上了暖气,拆掉了煤池子,清理了烂劈柴,粉刷了楼道,铺设了院子的地面,种上了花草树木,使小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今年,又传来喜讯,社区内的芙蓉山小学和34中之间的围墙已经拆了,孩子们进了学校不用挪窝一直能上到初中毕业。”
“现在日子过好了,有些人不当回事,就像鼻子喘气一样习以为常了。我就要把现在的好政策宣传出去。”董秀格也是一个倔脾气,她的座右铭是“生命不息,宣讲不止”。
拥有26年宣讲经验的于春山也没有停下的打算。8月1日建军节,现在已经有12个单位向他发出了宣讲的邀约……
[编辑: 张珍珍]
青岛大妈宣讲的故事有哪些3
中国山东网青岛4月28日讯资深亲子阅读专家讲述亲子阅读的幸福;恋爱七年修成正果的青年夫妻讲述恋爱的幸福;四十年没离开过舞台的退休夫妻讲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幸福;共同努力,心有灵犀的双胞胎姐妹讲述相伴成长的幸福;从事志愿服务十余年,依然热情满满的“青岛大妈”讲述志愿服务的幸福……
4月27日下午,市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系列活动——“花开四月·享读幸福”线下主题宣讲故事会在栈桥书店举行,市南区各领域宣讲员代表及热心市民代表60余人参加了活动。
活动现场,5组“享读人”分别从亲子阅读、邂逅爱情、携手至老、相伴成长、志愿奉献等角度分享了自己的幸福故事,并现场朗读了《做个爱书人》、《荆棘鸟》、《老夫老妻》、《查令十字街84号》和《快乐是在心里》五本书的节选篇目,引起在场观众的温暖共鸣。
“老年夫妻”享读人周志驭、孙忠洁说,“这是一场很有意义的朗读活动,分享好故事、传递正能量,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多爱对方一点、多替对方考虑一点,互相包容,幸福就会很长久。”志愿服务10余年,依旧坚守在志愿者岗位上的“志愿奉献”享读人宋乐玉说,“快乐源于心,志愿奉献,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就是最大的幸福,我还会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让志愿精神感染更多的人,传递更多的温暖。”活动现场,来自湛山街道一位宣讲员代表还带来了自己原创的英文短文《幸福的青岛人》,抒发了自己作为一名青岛人的自豪。
据了解,为了充分发挥理论宣讲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的引领作用,让宣讲更接地气、更入人心、更有实效,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市南区依托全区各类文化场所、社区、学校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基地”,目前已经在青岛书城和栈桥书店打造两处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基地,下一步还将继续拓展宣讲基地建设,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加入宣讲行列, 进一步扩大宣讲工作的受众面,在全区营造“人人都是宣讲员”的浓厚氛围,让宣讲基地真正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发展的有效载体,成为打通为民服务和理论惠民“最后一厘米”的有效实践。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