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丽姿网 > 美文故事 > 美文故事

温暖小故事的标题有哪些

齐鲁壹点2022-11-09美食美味人已围观

叙事护理|温暖是黑夜里的一盏灯,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齐鲁壹点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温暖小故事的标题有哪些1

在工作中,我每天都在感受着患者及家属的努力与艰辛,我要感谢我的职业,它让我知道如何平等、善良、真诚地对待每一个生命。

——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护理部 康乐

温暖是黑夜里的一盏灯

每周的夜班如期而至,忙碌的脚步不会因为黑夜的到来而停止,这天是我的夜班,和往常一样,我早早到岗和小夜班的同事做好了交接班,开始了一夜的工作。

忙了一会儿,到了巡视病房的时间,我便挨个病房巡视。当我走到李大娘病房时,却没有看到李大娘和王大爷的踪影,我敲了敲卫生间的门,听到卫生间里传来了两位老人的声音,我快速推开卫生间的门,询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这时王大爷告诉我,李大娘想上厕所,于是他就把老伴搀扶到卫生间,可是自己年龄也大了,却没有力气把老伴搀回到床上了。我听到这里,赶紧走上前搀扶起李大娘就往床边走,说真的,我也是用了全身力气才把李大娘搀扶到床上。

李大娘是胃癌晚期患者,虽然不胖但是个子足有一米七,这样的身高,换作我这样的年轻人搀扶着也很吃力,更何况是已经70多岁满头白发的王大爷了。我很好奇,为什么入院几天了没有一个孩子来医院照顾过李大娘,而一直是这位花甲之年的老人独自照顾老伴呢?

王大爷说:我和老伴就一个女儿,孩子上学的时候学习特别好,我和她妈妈都为孩子感到骄傲,孩子读到博士才毕业。早些年一直在北京工作,后来结了婚,一年也能见上一两次,之前我和老伴都还年轻也用不着人,虽然离得远,但我们还能坐车去北京看看孩子。

大爷说着说着就哽咽了,眼泪不自觉地掉了下来,不知什么时候大娘的眼泪也跟着往下掉,我当时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安慰眼前这两位老人。

我说:北京也不远呀,坐车也就6个小时的车程,给孩子打个电话很快就能到的。

大爷接着说:你不知道,孩子。后来女儿可以去美国深造,女婿也是高学历,两人就一起去了美国定居,几年才能见一次,现在年龄大了老伴又得了病,感觉正需用人的时候,孩子却不能陪在身边。

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总是王大爷一个人独自照顾李大娘了。

我说:您的女儿那么优秀,你们应该感到高兴才是,您要是有困难也别自己扛着,孩子是远,照顾不方便,但是可以找个保姆帮着您一起,再说了医院里还有医护人员都可以帮助你们的。

我虽然嘴上这样安慰着两位老人,但心里想谁不希望孩子可以陪在自己身边呢,更何况是两位古稀之年的老人,真的是见一面少一面呀!

大爷:谢谢你的安慰,都会过去的,孩子有更好的发展,我们也高兴,还有,刚才要不是你帮忙搀着你大娘我还真不能把她扶回床上呢!

我:别这么客气大爷,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举手之劳没什么好谢的,您再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叫我就行,不用客气,你们好好休息吧!我再去别的病房看看。

大爷:好的、好的,谢谢你,孩子。

就这样我从大爷大娘的病房走出来,内心一阵酸楚,眼泪也止不住流下来,往后的日子里我经常去大爷大娘的屋里看望他们,有力所能及的、能帮上忙的我都会尽全力帮助他们,不求有回报只为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再后来大娘快要出院了,大爷高兴地告诉我再过几天他的女儿要从美国回来看望他们,我为他们一家能团聚而感到高兴。

这就是王大爷和李大娘的故事,是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每天都在上演的温暖小故事中的一个。回想起十几年的工作历程,经历了太多。以前只能在电视剧中看到的故事。在工作中,我每天都在感受着患者及家属的努力与艰辛,我要感谢我的职业,它让我知道如何平等、善良、真诚地对待每一个生命。

温暖小故事的标题有哪些2

状元小课堂为大家收集整理本次冬残奥会相关作文素材,包含精彩标题、精彩范文等。


精彩标题

1.关上的门 打开的窗

2.挑战自我 超越梦想

3.洁白的雪 温暖的心

4. 精彩冬残奥 一起向未来

5.有一种感动叫永不放弃

6.两个奥运 同样精彩

7.让自信之风在赛场飘荡

8.向光而生

9.自强是你的名字

10.有一种感动叫自强不息

11.自信滋润生命 拼搏彰显精神

12.收藏生命绽放的花朵

13.与其自怨自艾 不如书写传奇

14.传奇背后是咬牙坚持

精彩文段

2008年北京的秋天格外斑斓。当人们还在收获着奥运盛典的丰厚馈赠时,彰显人性光辉与生命尊严的08年北京残奥会又如约而至。

  相聚在北京残奥会的体育健儿,以出色的竞技水平和昂扬的精神风貌,演绎着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属一个世界,共求美好梦想”的深刻主题,传扬着“超越·融合·共享”的鲜明理念。中国相继奉献给世界的两个奥运同样精彩,也带来别样的启迪和感奋。

  顾拜旦歌赞,奥林匹克精神是一所培养高尚情操和纯洁心灵的学校。在残奥会赛场上,将被世人永远铭记的那一幕幕特殊的“超越”,让所有参与者、观看者更强烈地感受到陶冶情操、荡涤心灵的震撼和力量。肢残运动员艰难地搏击水浪冲向终点时的欢呼,脑瘫运动员躺在推床上双臂奋力擎起杠铃时的呐喊,昭告着他们不畏身体缺憾、付出比常人更多艰辛挑战极限的生理超越。“我不能选择命运,但可以选择对待命运的态度”,“悲剧不在于没有实现目标,而在于没有目标”,残疾人运动员的这些人生箴言,宣示着他们冲决歧视偏见、渴望平等参与社会的心理超越。他们的人生因自强不息、追求卓越而焕发异彩,比金牌更闪光的精神境界的超越,更动人心魄、更催人奋进。

  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当今全球残疾人总数约6.5亿。以空前规模笑迎五大洲朋友的残奥会,确切地说,是更完整意义上的人类体育庆典。“融合”,不仅标志着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灿烂文明的又一次雄伟交汇,而且凸显着残疾人与健全人和谐共融、携手同行的厚重人文蕴涵。赛场内外,志愿者手腕上的“微笑圈”无声地传递着理解和友善,铿锵的中国语汇“加油”成为通用的“国际语言”。加拿大记者评述:“中国正拥抱整个世界,每个人再次在奥林匹克大家庭中赢得真诚的微笑和尊重。”“融合”理念的传播,将唤起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更深体认和倍加珍视,汇聚起推动世界和平进步、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强大力量。

二、

  残奥会为残疾人实现梦想、放飞希望提供了广阔天地。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追求瑰丽梦想,追求生命价值。北京残奥会倡导的“共享”理念,响亮地传达了残疾人共享社会文明成果、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心声。残疾人在体育竞赛中的优异表现以及在其他领域的骄人业绩,无可辩驳地证明,他们同样是书写历史、创造历史的主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理解、尊重、帮助残疾人这个最需要社会关爱的群体,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社会的崇高职责。国外网站载文说:“北京残奥会显示出中国以集体主义寻求和谐与共享理想的巨大而有效的努力。”“联合国人权奖”、“联合国残疾人十年特别奖”、“联合国和平使者奖”,记录着中国推进残疾人事业、践行“共享”理念的强劲足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丰收的最大喜悦永远属于播种者。

北京残奥会是残疾人运动员享受体育的节日。从这几天的比赛情况来看,残疾人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高了,参与范围拓宽了,残疾人体育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和认可。

  赛场上,选手们争金夺银,精彩异常;赛场外,运动员们的故事让无数残疾人朋友深受鼓舞。北京残奥会不仅仅是残疾人运动员为国争光的舞台,更是扩大残疾人体育影响的绝好时机。

  9月13日女子200米T36级别比赛中,德国姑娘尼科莱齐克夺得了一枚银牌。年仅19岁的她跑出了个人本赛季的最好成绩。她在接受采访时特别提到:“体育有助于我身体的康复,提升了我对未来的自信心。”

  9月11日男子铁饼F35/36级别比赛结束后,铜牌获得者雷金纳德·贝内德讲述了他对体育的感情:“很小的时候,当医生告诉我,我的腿将慢慢萎缩并无法站立时,我很绝望。是体育救了我的腿,救了我的命。”类似的感受还能听到许多许多。

  在生活中,时常可以听到有人在受伤后通过锻炼帮助恢复的事例,其实对于残疾人来说也是如此。尼科莱齐克和贝内德都是先天性残疾,他们说:“家人和朋友总是鼓励我们接触体育,他们把我们‘赶’出家门。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动作协调多了,心情也愉快多了。”

  有专家研究表明,体育有利于残疾人增强适应力,防止或降低抑郁,增加自信心,减少隐居式生活,获得乐趣等。在对一些残疾人运动员的调查中发现,有90%左右的残疾人运动员认为体育活动和锻炼使身体能力知觉有比较大的提高;93.1%的人认为体育活动使他们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变化;93.4%的人认为活动后与活动前相比,自信心有所提高。

  我们相信,通过北京残奥会,体育运动将会在残疾人中间进一步得到普及,今后将会有更多的残疾人参与运动,残奥会比赛将会越来越精彩。

三、相信很久以后,人们依然会记得——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坐在轮椅上的田径运动员侯斌,握一条垂直于地面的绳索向上攀爬,攀爬……当主火炬熊熊燃烧,美丽圣火映亮夜空,全场沸腾……这一刻,人们看到了精神的力量;这一刻,人们再次读到了:坚强。

  在残奥会这个舞台上,几乎每个运动员都是一个坚强人生故事的持有者——种子未落沃土而落罅隙,当其不屈地穿过岩缝绽放绿色,一抹新绿足以辉映春天;身体虽已外在残缺,但坚强的攀登让生命如圣火般蓬勃热烈。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写一只鹰飞翔的过程:一只鹰,一步步向山的顶端爬去,翅膀被泥沙污水刮擦,步履蹒跚,很是狼狈。但当它终于来至最高处的一块岩石时,展翅飞去,雄姿万里……

  是啊,不管怎样,鹰都要从高处起飞。恰如人,用坚强,成就生命的高度。

  而用生命诠释什么是坚强成就高度的例子太多太多:霍金轮椅上的美丽人生,海伦黑暗中寻求光明,司马迁隐忍后重于泰山的鸿篇巨制……而生活中对于坚强的呼唤与需要几乎是普适性的:升学,事业,失恋,甚至生老病死等等。人们赞美这些如鹰一般有着坚强品格与意志的人,人们仰视号称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胡杨木一样的坚强灵魂,这些赞美与仰视都是一种心甘情愿的精神向往。

  记得前一阵采访备战本届残奥会的雅典残奥冠军李端时,他说:“奥运会比完了是逗号,残奥会比完了是惊叹号。当一个人只有一条腿,还在奋力向前跑;坐在轮椅上还在向前冲,这不仅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种精神。”这样一次盛会,在比赛外更给了人们寻常生活外一个机会,可以更真切、直观地感受什么是坚强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震撼与提升。这也许是比金牌更为可贵的。

  走过黑暗与沉重才更明白坚强的含义。在人们的常态人生中,坚强作为励志的语词,也许常挂嘴边,但更多的是浮在人生表面。一场残奥,将坚强的精神意义直观外现,或可成为健全人心灵的鸡汤甚至于心理不甚健全者一剂心灵补剂与良药。正如联合国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的定义一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即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健康。人们需要心灵的这些营养。所以,残奥会,不仅是体育对人自身自然的改造,一种物化的对象性活动,而更应体现出一种人类灵魂的高贵、社会的人文关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事实上,坚强不仅是个人品性,文化特质,更是民族品格,国家脊梁。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到改革开放后腾飞的新中国,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大写着“坚强”。长征精神,抗洪精神……此次汶川地震中展现出的震不垮的民族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坚强民族品性的依次展现。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汇集的坚强之力必将让祖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更加繁荣昌盛。

温暖小故事的标题有哪些3

来源:读特

疫情防控工作再次按下加速键,在战“疫”一线,一张张青春的容颜,微光闪闪,那寒风冷雨中的那一抹耀眼的白,成为黑暗天际里那一颗透亮的星。疫情防控工作没有“局外人”,疫情防控责任没有“隔离区”。有他们的坚守,让核酸采样跑出加速度。

连日来,深圳气温屡创新低,最低气温只有6度,冷空气夹带着大风和雨水冰冻吹袭了好几天,连续奔忙于各个社区、各个采样点的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核酸采样队,不畏严寒奋不顾身地默默付出着。无数定格的抗疫画面,虽然日常,但充满着力量。他们不分昼夜、不惧风雨严寒的坚守,成为守护这座城市最温暖的抗疫瞬间。

凄风冷雨中连续奋战14小时

2月19日,周六,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这一天,深圳“小冰人”速冻模式正式上线,气温骤降,阴雨连绵,天气瞬间开启了南方专属的湿冷魔法攻击。南科大医院心血管内科护士长付华丽照常开始了极为寻常又不太寻常的采样工作。周六本该是她调休的日子,但她还是利用休息时间报名参加核酸采样工作。近期复杂多变的疫情防控形势,除了相对固定的30多个集中采样点以及驻点隔离酒店防控任务外,临时还有各种猝不及防的密接楼栋采样,驰援兄弟单位等各项紧急防控任务,不管是医院还是科室内可调配的医务人员都已捉襟见肘。“每个人都利用下班时间、休息时间积极参加采样工作,科室就这么多人,除了要保障日常诊疗工作外,还要参加外出采样等防控工作。”

作为采样点的组长,付华丽除了负责采样任务以外,还承担着采样点各项工作组织协调、感控措施的落实到位等细节工作,每一个采样组长都是在采样一线久经沙场的“老战士”。但是这天凄风冷雨中的采样点,也让付华丽这名“老战士”见识到了怪兽级的“春寒料峭”。

核酸采样点往往设置在通风条件良好的地点,因此体感温度就更低,有些医务人员穿上厚衣服就无法套上防护服,抵御寒冷就成了医务人员的一大问题。临时的搭建的采样帐篷,阵风吹来甚至把采样棚都掀翻了;因为连接处的缝隙,外面下雨帐篷里面也下雨,雨水就直接渗到N95口罩里了。雨水和雾气遮挡了视线,采样人员要么拼命睁眼,要么拼命眯眼,透过雨雾气的空隙,寻找最佳的视觉点。采样人员轮换休息只能在空旷处稍作调整,放松一下酸软无力的手臂。

付华丽立即着手在确保感控要求的前提下,与社区反馈改善采样点各项保暖及保障措施,改善雨棚连接处漏水问题,医务人员轮换休息区、提供热水供应、自制“暖宝宝”……等紧急防寒措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好采样任务的同时,保障好采样组员的防寒保暖。

严寒天气下的采样工作,对体力、毅力和专注力的挑战。

“自己多采一会儿,其他组员就可以多缓一缓。”付华丽在带队采样中,总是让自己尽可能地在采样岗。其实,她自己本身就是一名肿瘤患者,仍在持续治疗中。但一袭白衣让她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病痛,“穿上这身衣服,就是一身责任”。

“雨水”这天,8:00-22:00,14个小时,840分钟,是付华丽极为寻常的一天,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坚守,每一个时刻都记录着她的担当和信仰。

家在封控区的采样“达人”

全海青,是南科大医院专科门诊护士,是采样队中响当当的“采样达人”,屡次采样任务,她的名字都是赫然在列。深圳“0131”疫情之后,家在石岩的她,家就被列入了封控区,“来时好好的,回不去了”,一向乐观的她不禁有些发愁,“去哪里落脚?总不能天天睡值班房吧。”

烦恼没有持续太久,医院很快就对全院职工进行摸排,为受影响的职工安排解决住宿问题,全海清的住宿问题顺利解决了。家里的孩子全海青见不着,管不上了,她成了不用顾家的“单身汉”,“随时备战,哪里需要就安排我去哪里吧。”全海青核酸采样的身影更加活跃,除了日常工作以后,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扑在了疫情防控工作中。

2月20日,一场没有“中场休息”的“防疫战”依旧如常,凛冽寒风中的每一张桌椅,都是采样队员阻击疫情的战场。这次核酸采样,最大的挑战是寒冷。深圳的最低温度仅有6℃,室外寒风夹着冷雨,体感温度会更低,这对于长时间在户外进行核酸采样的医务人员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虽然身上穿得很厚,但还是扛不住冷风往脖子里钻,手上只能戴薄薄的手套,不一会儿手就冻麻木了。”每做完一次采样,就要用酒精胶毒液消毒双手,由于天气寒冷,再加上酒精挥发时会带走热量,采样人员在消毒时感觉手部真是刺骨地寒冷。经常在外采样的全海青练就了一系列的防寒小妙招,比如趁换人时赶紧搓搓手,缓解手部僵硬;就地取材用手套装上热水做成暖水袋。但这天的雨一直下,一刻没停,全海青再多的妙招也抵不过寒冷的天气,她的衣服湿透了,鞋子进了水,脚在冰冷的水里泡了一天,又肿又淤又红。

当晚凌晨,石岩解封,全海清匆匆回家陪着4岁的孩子度过了这段时间以来最放松的一天。在此前,她已经在采样一线连续奋战了十几天,几乎每个采样点都留下了她的身影。短暂的团聚之后,全海青又一次出现在了新的采样点,开始了新的采样任务。

您的着急 我看在眼里放在心上

2月19日9:30,天气寒冷,桃源街道峰景釆样点。市民高先生万分焦急地在采样台寻求帮助。驻点的南科大医院护士王亦敏是当天的采样组长,连续两天她都在这个采样点,对各项工作非常熟悉。

原来,高先生昨天大约11时许在采样点采集核酸,但手机上一直未能查到检测结果,原计划今天中午要乘坐飞机返乡,但没有24小时核酸结果的话,就无论如何也回不去了。此时离起飞时间仅剩3个半小时!高先生心情既急切又无奈。

王亦敏细问下得知,高先生远在苏州老家的亲人病危,本想赶飞机“飞”回家乡,希望还能再见一见亲人,但苦于一直无法查询核酸结果,于是到采样点看能不能帮上忙。

王亦敏得知情况,立即与医院信息部门联系,并通过样本交接单查找到高先生的检验样本已交接给核酸检测机构工作人员。与检测机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后,协调实验室加急处理,希望能帮助高先生按时登机。经过紧急协调和多方努力,11:36分,核酸检测阴性结果终于出来,王亦敏第一时间发送给高先生,帮助高先生得以顺利返乡。

暖言善举,总是在一个个平凡的举动中传递爱和力量。温暖也是双向奔赴的,在采样点,医务人员也收到了很多的温暖,有的来自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有的来自前来核酸检测的市民……

这些人坚守核酸检测采样点为深圳市民撑起一把“平安伞”,一场全员参与的战“疫”,也让凄风冷雨中的鹏城暖意涌动。

(原标题《寒风冷雨夜 她们的故事很温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立兰 通讯员 余园)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很赞哦! ()